【吴波,归来】河南吴波

  失之交臂   吴波是中国互联网的老人了。15年来,吴波一直走在创业的路上,拉手是他创办的第五家公司。   影立驰(Enreach)、TVix两家最终实现借壳上市,焦点地产网、B2B电子商务网站拉拉手两家在2003年共以1600万美元的价格并入搜狐。焦点网在地产拐点来临前夕的2008年,一举拿下了超过2亿元的广告销售额,亦被指出存在分拆后独立上市的机会。
  现在回过头来看,他创业的公司大多卖给了知名企业,至今没有一家亏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几次以“资本并购”结束的创业,充满了为人做嫁的味道。
  在山头林立的中国互联网,吴波一点都不比这些互联网的腕们出发得更早。
  1999年吴波回到国内,新浪、搜狐、网易已经在中国互联网上占据了大半江山。吴波原本设想将焦点网打造为流量前三的门户网站,知难而进的情况下,流量差距却成倍扩大,当流量相差10倍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没戏了。这个经历形成了他的一条创业准则――“做不到前五,就要考虑转型或者出售了。”
  吴波和当时焦点网的CEO龚宇曾拒绝了一起作价10万美元的收购协议,接下来迎接他们的是广告费长达半年的颗粒无收。经历了互联网泡沫过山车,当张朝阳把真金白银拍在桌子上时,吴波果断地出售了焦点网。
  这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出售,张朝阳给出了以下评价:“焦点网长期都处在一个低成本、高盈利的状态,帮助搜狐渡过了当时紧张、艰难的时日。”
  而对于吴波来说,他和创业团队的二十多个人有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有这个钱以后,心态好一些,你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可以满足,这时候,做事就会更从容,也就没有那么急功近利。”
  2005年,一段文字似乎刺激了吴波在出发的决心。那1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段文字――苹果的乔布斯聚集1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用了10年,微软的比尔•盖茨用了8年,而YouTube的当家人却只用了一年。这段文字给了他极大的震撼,能不能把YouTube的模式拷贝到中国去?
  吴波思考着这种可能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吴波先是看到了冬天,而后,他嗅到了春的气息。
  成本是摆在吴波面前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中国互联网的带宽成本是美国的5到10倍。他举了YouTube的例子。YouTube基本的流量是每天1亿次的点播,需要100个G的带宽。 如果拷贝YouTube到中国来,一年就需要2.省略。
  2005年介入网络视频绝对算得上“起个大早”。对于视频网站来说,带宽的确是个烧钱的项目,吴波当时面临的问题是投资方对于融资方案“就是不签字”。其间优酷、六间房等鱼贯登场,待投资方回过神来,吴波却不玩了。
  关于过往,吴波认为,“我从来一点也没有觉得任何后悔,也没有觉得老天爷对不住我,我总是觉得一种感恩的心态,我就觉得这对我挺好的,我觉得就可以了。所以当你回头看这些事情的时候,你会觉得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它必然的原因。”
  自由成长
  性格决定命运,对吴波来说,也不例外。第一次见到吴波,会觉得他性格敦厚,不急不躁。他对自己的描述是一直都比较傻,因此人缘不错。
  吴波的父亲是西大化工系的教授,母亲也是知识分子,他在大学的院子里长大,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知识至上,知识最重要,钱是身外之物。
  从小学到高中,吴波很聪明,但不喜欢学习。一个高中老师常常鼓励他,说这孩子好,“我就变成全班第一了,然后就考清华了。”后来吴波出国的时候,这个高中老师借了吴波2000美金。
  进入清华,吴波加入了一个科技小组,也成了清华科协的会长。现在的吴波想起那段时光,有点得意的是,他当年帮学校的教研组写软件,那个软件在中关村卖了很多钱,因此,老师们都比较喜欢他。
  清华那个阶段,吴波不像自己的老乡和校友张朝阳,对考第一没有很强大的诉求。在他看来,“到了清华,比你聪明的人多得是,你像我们班现在在美国的一个同学,他从来都不读书的,总在看武侠小说,但一直都是第一名,我是班里的第五名,还算不错了。”
  这种心态,贯穿着吴波的整个职业历程。
  在美国读完研究生,吴波应聘去了AMD公司,这是他的第一个工作,也是最后一个工作,在这份工作中,他赚了一些钱。
  “我觉得我挣的钱够了,所以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本身就比较喜欢这些高科技的东西,我想做一些东西。在社会上,公司的成功实际上是用户对你的认可,而且我也不是特别去强求很多事情,比较随缘,顺其自然。”吴波笑笑说。
  “在我将近30岁的时候,我还像个小孩子一样,不懂事,我错失了很多机会。”吴波收到过一封邮件,著名的网景公司让他去面试,他没去。原因很简单,来硅谷就是为了创业。
  著名的网景公司1994年4月由克拉克和安德森创立,到1996年,缔造了更大的辉煌,网景浏览器的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90%以上。后来,落败于微软的IE浏览器,而微软当时的捆绑策略被判违法。
  吴波拒绝了这次机会,开始创业。
  刚开始做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吴波去参加了一个协会的讲座,这个协会是一个专门卖Linux光盘的台湾人组织的。那个讲座上有3个人发言,沙正治是第一个,身份是网景公司的副总(后来在1999年4月任新浪网CEO,同年9月离职);吴波是第二个;还有杨致远的一个同学――好像是雅虎的第五个员工,是第三个发言的。
  杨致远的同学讲雅虎的目录,“把各个网站做成一个目录列出来,说每天有多少个目录,每天要增长多少个,大家可以多么方便地来用。我当时想这东西有什么技术啊”,吴波笑笑告诉记者。
  这些经历没并没有让吴波后悔,在他看来,“我觉得这是人生一种经历。因为很多时候你事业上的成功跟思想、修养有关系。”
  在路上
  在北京三元桥时间国际一栋大楼的10层,吴波告诉记者自己当年没踏入视频行业的真正原因,“影力驰公司的股东很复杂,融资的时候速度都不够快,等古永锵出来融钱的时候,我觉得已经晚了,后来就不做了,但这个队伍一直在努力寻找这样的机会。”
  看到团购的模式后,吴波觉得,他和他的团队可以再次出发。
  成立团购网站拉手网,吴波比王兴晚了半个多月,在他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他告诉记者,“去年的3月20日,就在我这个屋子里,这十多年来,一直跟着我的二十多个人,我希望他们能再成功一次。”
  “这个CEO大家都觉得我来做比较合适,我老婆也同意了,我们都觉得团购的模式不错,如果由我来做执行,成功的概率应该比较大。”吴波说。
  有一个细节或许能看到吴波性格里的因素,从拉手上线至今,吴波是中国团购网站里融资最多的那个,三轮融资,拿到了1.6亿美金的风险投资。
  问及原因,吴波答得干脆,“第一是诚信点,第二个就是更傻一点,在关键时刻,退一步,这是向来我做生意的一个观点,这样我在融钱的时候比别人快。在中国头一批上线的团购网站里头,我是头一个拿到VC钱的。”
  因此,吴波赢得了速度。但正如糯米网的沈博洋所说,本土的团购盈利能力在低于10%的状况下,质疑一直围绕着这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如在目前的单一模式下,团购网站对用户没有黏性,企业只能血拼资本,靠低价换人气。
  关于团购的未来,吴波认为,本土团购的创业者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