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按劳分配的社会,没有面包的爱情是难以维持的,80年前鲁迅已经在《伤逝》中提出这个命题。 “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当革命导师恩格斯这么说的时候,人类已经相当不道德了几千年,恐怕还将继续不道德几千年。根据恩格斯及其一些后辈的观点,人类的婚姻以经济为基础了几千年,不论在包办婚姻还是自由恋爱的背后,都有经济规律这只无形之手在支配。
在原始社会,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孩子都饿得前心贴后背了,敌人都打到洞口了,哪还有心思谈情说爱,吃饱了搞垮敌人才是正经。因此女人需要强壮的男人,男人需要勤劳的女人。这种自然选择的择偶方式,建立在经济而不是情感本能上。到了宗法社会,以家族为单位的私有制确立,改善经济和政治地位是家族的最高纲领,个人只是家族的附属单位,这时的主要择偶方式是家长包办。尽管在理论上,家族可以为子女自由选择对象,但由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限制,自由选择反而成本高而效率低,以门当户对为要求的包办婚姻,可用接近社会平均水平的效率,实现双方家族的平均收益。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较高阶段,人际交流成本降到极低水平,同时个人成了独立的法律主体,自由恋爱是选择具有不同比较优势的对象,实现双方收益最大化的方式。自由恋爱形成的互补或互助性配偶,大幅节约个人在缺失部分的劳动时间,甚至在部分资源上摆脱劳动时间的束缚,比如金钱与美貌的交换,外向与内向的互补。从某种意义上看,人类几千年来的男婚女嫁,都是不露声色的财务安排。
那么爱情何时才是婚姻的唯一基础?这个问题上恩格斯没有给出答案。但是沿着唯物主义的逻辑不难发现,到了劳动成为第一需要的社会阶段,人性终于摆脱经济基础的万有引力。恩格斯所说的以爱情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毫无疑问将在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出现。在按劳分配的社会,没有面包的爱情是难以维持的,80年前鲁迅已经在《伤逝》中提出这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