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核电发展“大跃进”的时候,包括康日新在内的核电系统高官的接连落马,让人们对中国核能发展的忧虑倍增 日本地震带来的对于核电的关注,让人们想起了2010年11月19日的一则简短新闻: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对原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康日新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康日新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康日新被认定的受贿额度是660多万元人民币。由于此案没有公开审理,众多具体细节外人无从知晓。
早在一年多以前,2009年8月5日发自新华社的新闻更短,只有一句话:经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证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康日新因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几天之后,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证实,康日新因严重违纪被免去职务,孙勤被任命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新的党组书记、总经理。
2009年7月27日,康日新还在钓鱼台国宾馆参加了中核集团与郴州市政府合作开发核电框架协议的签署仪式并致辞,这是他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
据媒体当时的报道,康日新的“落马”,主要是因参与核工业项目招投标中的幕后交易,以及挪用公款委托理财炒股出现大幅亏损所致。
中国核掌门
2003年9月,康日新成为中核集团的一把手,被称为“中国核掌门”。在他上任之时,中核集团已经连续亏损达13年。这样的局面与中国核电发展的大环境有很大关系。
1970年2月8日,中国开始筹划建设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但直到1985年3月20日,才在杭州湾开工,其间跨越15年。一年多之后,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引发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反核电行动。中国同样如此,上百万香港人联名请愿,要求停建或缓建与他们隔海相望的大亚湾核电站。考虑到这些状况,我国核电发展战略定调为“适度发展”。
“适度发展”的状况持续了十多年,在康日新就任“核掌门”不久后的2004年,中国的核战略开始变化。2004年9月1日,时任中国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的张华祝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将加快核能发展,逐步提高核能在能源供应总量中的比例。2007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规划中确定了这样的目标:“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这意味着,未来十多年里,中国将建成的核电总装机容量相当于几十座大亚湾那样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
作为在国资委中央企业名录中排名第一的“头号央企”,中核集团是最大的受益者。中核集团的前身是二机部、核工业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是中国核电发展的绝对主力,其业务覆盖了从铀地质勘查到放射性废物处理等整个产业链。中核集团的发展有着极强的政治、经济因素,其发展历程就是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以及第一艘核潜艇都从这里研制而出。
康日新走马上任后,借助“加快核能发展”的好形势,中核集团迅速扭亏为盈,2004年首次实现利润总额8亿元,并在随后的几年中,连续盈利。康日新曾在接受采访时称,他当总经理以来,中核集团没有亏过钱。“任何一个投资都没有亏损,因为每一个投资都会做认真的思考、科学的论证。”
康日新对中核集团的独特身份有自己的认识:“为了国家安全去考虑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说自己是一个企业,即使作为企业也是不讲价钱、不讲效益的;当我们把自己当一个企业的时候,就必须考虑自己的经济效益,我们任何一个投资都是要效益的,没有效益我不干。”
中国核电事业迅猛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诸多因素如人力资源、研发设计、核安全管理等问题上都有些准备不足。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曾指出当前核电过热的状况,“目前我国核电仍然处于大规模发展前的准备阶段,如果扩张过于迅猛,必然引发人力资源分配、国产化战略推进、核安全监管安排等方面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威胁核电的建造质量和运行安全”。
在康日新看来,已经盈利的中核集团仍然需要更多的资金。“按照国家的核电投资计划,到2020年总投资是6000亿,中核集团占50%,至少也要3000亿,而且我们还要争取略高于50%的比例。”
康日新说过:“现在国家大力发展核电,尽管中核集团这么大投入出去,但我们账上还有足够的资金没有用。我不能用光,李荣融主任告诉我,‘永远不要把钱用光。’而且我必须考虑遇到特殊问题如何处理,我们每天的资金就有上百亿。除了这个钱可以使用以外,就是来回的资金流。我们账上一直留有足够的资金,这是我们的保命钱,不允许任何人动。换句话说,就是到了特殊的、非常危机的时候才能拿出来。”
按照康日新的说法,国家拉动内需的4万亿中,中核集团可能占有3000亿。“但是我们对这4万亿理解不一致。我们建设核电站的3000亿都是我们自己的,国家不给一分钱。我们是20%资本金,80%靠贷款。”
对于康日新为何“落马”的一种说法是,他倒在闲置资金上――2008年挪用公款委托理财炒股,由于股市持续低迷,这些投资出现了大幅亏损。有关人士进一步分析,康日新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闲置资金产生更多投资收益,为集团获得更好的业绩――无奈中国股市在2008年的一片飘绿,令许多投资都被套牢。
因核电而落马的人
由于核电的特殊性,在重大项目的招投标上,制度设计都非常严密。但也有知情人士指出,在操作的过程中,个人的因素还是能够发挥作用。一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极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康日新只是核电行业这些年来“落马”的人中的一位。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原总裁蒋新生2007年底因为核电招标案而“落马”,就曾引发核电系统的大震荡。核电系统多人因此相继涉案,其中包括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原副总经理沈如刚。
2008年1月19日的法国《世界报》曾报道:法国核能公司阿海珐集团领导人之一保罗?费尔腾在中国被强制扣留两个多月后回到法国。
根据法新社的报道,这位阿海珐集团领导人的名字在一起涉及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某些负责人的腐败案中被提到。63岁的费尔腾起初在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工作,1992年效力于阿海珐旗下的法马通公司。两年后,他被任命为该公司驻华总代表,直至2003年他到阿海珐集团任职,担任核反应堆销售经理。阿海珐集团高层说,“中国司法部门可能希望听取他的证词,因为他的名字出现在当地一家涉嫌一起腐败案的顾问公司的名单中。”
据阿海珐集团说,一些西方和日本公司可能在集团活动范围内付钱给这家公司。北京的司法部门则认为,这笔钱可能用于贿赂中国核能部门的一些负责人。从2004年起,费尔腾与广东核电集团副总经理沈如刚联系交往。沈曾是2004年前与法国电力公司和阿海珐集团签署核合同的中方代表团成员。
2004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为浙江三门、广东阳江共计4台机组进行第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招标。其中最有实力的竞标者分别是美国西屋公司与法国阿海珐集团。2006年12月,西屋公司最终击败阿海珐集团,赢得了中国第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招标,为这场耗时两年多的全球最大核电合同竞标战画上了句号。但让业内人士深感意外的是,第二年,阿海珐集团也获得了广东台山核电项目两台机组的订单。
2007年底,全程参与招标谈判工作的中技公司总裁蒋新生被中纪委“双规”。知情人士透露,招标的过程中,蒋新生涉嫌向法方泄露了招标的标底。 据说,蒋新生在“双规”期间,交代出了不少相关人士。
之后,康日新成为继蒋新生、沈如刚之后核电系统落马的第三位高官,而且,他还是中共17届中央委员――这是136家中央企业“一把手”中惟一的一位。
在任时,康日新曾多次表白:“我这一辈子都在为核事业做奉献,如果我退休时,大家评价说,康日新在这个位子上是不谋私利的,我就很欣慰了。”他已经没有机会证明自己的清白了,而在他任内中国核电的大跃进发展、核工业项目招标中幕后交易的后果,还有待历史来见证。
(本文参考了《英才》、《财经》等相关报道,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