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北部的崇明岛地区将率先被打造成世界级生态岛。 以生态立岛的上海崇明正变得越来越“绿”。 在轮渡码头,一盏盏造型别致的太阳能路灯,展示着上海这块最后的处女地的生态一面。这些风光互补太阳能路灯,将风力和太阳光的自然能量通过风力电机、太阳能电池板转换成电能来为蓄电池充电。当风力达到3级以上时,依靠风力发电照明;风力不足时,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蓄电充电使用。太阳能和风能构成了崇明岛的新动力。
当然,这并非是崇明岛的全部。再过2年,70多万崇明岛居民将不仅仅能享受太阳能的光明,他们还将走上吸声降噪、低反射的环保路面,住上四季皆宜的生态建筑,吃上绿色大米和优质蔬菜。
在随后几年中,位于上海北部的崇明岛地区将率先被打造成节能低碳的世界级生态岛。
2年前,国内首个并网发电的兆瓦级太阳能发电站――崇明前卫村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就已低调启动。4700多块太阳能电池板被集中安装在前卫村科普基地的建筑物屋顶,总建筑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每天,当第一束阳光洒在这片鱼米之乡时,屋顶上的电池板便开始了工作,太阳光通过电池板转化为直流电能,经并网型逆转器转化后并入上海电网。
崇明县副县长褚以琳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算了一笔环保账。他说,这个示范工程目前装机容量1046千瓦,年平均上网电量约107.63万千瓦时,与同样容量火电机组相比,可节约用煤约337吨。更重要的是,该示范项目每年减少燃煤所造成排放的二氧化硫6.3吨、氮氧化物3.5吨、烟尘0.9吨、减轻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排放643吨。
除了太阳能之外,风力发电也正在为崇明岛带来实惠。崇明岛临江又靠海,频受南北季风影响,年均风速为每秒6.7米,远高于上海市区水平,是上海年均风速最大的地方。今年5月,总投资达1.92亿元人民币、位于崇明东滩的风力发电场基本建成。据专家估计,完全建成后的崇明风力发电场每年将为崇明地区提供7万千瓦的电力,折算下来可节约1.5万吨标准煤。
除了风能和太阳能,生态专家还根据崇明岛的产业特征,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大量秸秆进行了能量再循环转换规划。
崇明岛是一个农业大县,主要出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据不完全统计,崇明每年生产的各类秸秆总计40多万吨。在专家的生态建设理论框架中,这些秸秆的利用已经有了周密安排。在未来的崇明,当地人会使用一种“秸秆代煤自动加料锅炉”,这种锅炉与传统锅炉不同,它配有的自动加料机,能将秸秆均匀地推放到炉膛燃烧区,使秸秆充分燃烧,可取代煤炭。
为此,崇明县港东织布厂用一台4吨锅炉做了尝试。试验结果显示:每年可燃烧秸秆3000多吨,相当于一个乡镇的秸秆产量,可替代煤1300吨左右,节约能源支出达9万元左右。
另外,废弃秸秆可进入沼气化池发酵,沼气供村民煮饭烧水取暖,让居民彻底与煤炭这样的化石能源说再见。
在建筑节能方面,专家们正从建筑的墙体材料、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余热回收、浅层低热利用等方面,开展实用和适用节能技术研究,届时,一系列技术,如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建筑遮阳、智能控制、蓄能空调和热电联动技术等,都将会在崇明岛上大施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