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把行人当成长颈鹿

  

  原先沈阳、海口等地搞一个“撞了白撞”的交通事故处理规则,不开车的老百姓没有不骂娘的。现在《道路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与行人(及非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推定由机动车承担责任。如果机动车方能证明行人违规而自己采取了处置措施,可以减少责任。如果证明对方出于故意,则免除责任。从法律上讲这是一种不完全的无过错归责。这样一些职业司机和保险公司的意见又大起来了。甚至连四川省高院都提出意见要求修改这一条款。

    

  虽然《道法》的出台和大多数立法一样,也缺乏一个征求不同利益群体意见、有效的立法游说和激烈的人大辩论的过程。但我还是有至少8个理由,认为这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合符法律正义观的立法。

    

  第一,前几天在太平洋影院看《蜘蛛侠》,蜘蛛侠飞来飞去显然不遵守交通规则。但蜘蛛侠的叔叔临死前对他说了一句话,可以用来解释“76条”的无过错责任。他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司机们容易忽略这一点,你一旦坐在汽车中踩着油门,你就不是普通人,不能单纯强调和行人的平等地位。一辆汽车在行人面前其实就是蜘蛛侠。或者说你和行人在道路上,就像食物链中的老虎和羊。

    

  第二,依此类推,风险越大,责任也越大。为什么每一辆车都必须购买第三人责任险,而每个人上街走路前却不需要买第三人责任险呢?你再看街上几乎每辆车内都挂了至少一个吉祥物或偶像崇拜图片,以求平安。你有没有看见一个人上街走路,身上也挂着这个东西呢?

    

  第三,一个通常的误解是行人违规,我就没有责任。司机的法律责任是什么?就是尽最大的注意义务,包括在行人违规时仍然要尽最大的注意义务。但因为司机的注意义务在证据上很难判断,因此采用无过错责任来保障司机注意义务的最大化。换一个说法,76条的意思其实是要求司机把每一个出现在行使前方的行人,都看作一头长颈鹿,一个需要尽最大注意义务去保护的珍稀动物(尽管你可能觉得中国人并不珍稀)。长颈鹿是不懂交通规则的,你不能因责怪它、因心生怨气而减轻或放松自己的注意义务。行人违规他自己受惩罚、遭报应。但这和你的注意义务没有关系。

    

  第四,不同的法律责任下人们会形成不同的行为预期。从塑造预期的角度看,无过错责任的后果是“司机有损失,行人无收益”。行人如果降低注意义务会增添自身风险,但不会因为由司机承担部分赔偿责任而获得任何收益。因此这个归责方式在提高司机谨慎注意义务的同时,不会诱发行人的道德风险。但行人因过错而承担全部损失的后果却是“行人有损失,司机无风险”。就是说司机如果在行人违规时降低注意义务,不会增添自身风险,也几乎没有法律风险。因此这种归责方式就在提高行人谨慎注意义务的同时,增添出司机的道德风险。

    

  第五,法律不仅要考虑人身伤亡的最小化,还要考虑权利救济的最大化。司机赔偿有一个好处,因为法律要求的“强制性第三人责任险”已经化解了大部分的赔偿义务。既然机动车承担无过错责任,保险公司就应替车主付赔。尽管保险公司会因此多支付保险金,但强制性的责任险首先给了保险公司一个巨大的蛋糕。得了便宜闭嘴,支付保险金却叫唤,就是保险公司不对了。

    

  第六,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的司机或行人。每一个司机都从行人而来,就像每个人都是妈生的。街上的行人身上揣着驾驶执照的也越来越多。所以机动车的无过错责任与机动车有关,与对特殊人群的差别待遇无关。

    

  第七,所谓“无过错”只是是指机动车的驾驶人无过错,但飞驰中的汽车本身是有“过错”的。这个“过错”就是汽车本身的危险属性——机械惯性。正因为这个惯性,汽车才会在司机及时采取措施后仍可能导致车祸。因此无过错责任的意思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社会为了效率和便宜,才容忍汽车给行人带来的危险性。车主享受了效率和便宜,就要为这种危险性买单。因此76条说指的“机动车一方”,是指车主和司机,而且在驾驶人证明自己无过错的情况下首先是指车主,而不是指司机。

    

  第八,上天有好生之德,人也有恻隐之心。有种观点强调行人违规有错,但这个错是小错,错不致死。不管你有无过错,人家的一条命或一条腿始终是蹉跎在你手上。当年刽子手桑松奉命在断头台上杀了路易十六,晚上还要偷偷出城替他做弥撒。你说他有什么责任呢。法律不外乎人情,人们循法而行,不仅为着定名止分,为的也是让自己心安理得。

  

  200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