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东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
我第一次见到吕东同志,是1951年7月,在东北人民政府欢迎关内大学应届毕业生参加东北经济建设的大会上。吕东同志作为东北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在大会上致欢迎辞。我作为学生代表,也在会上发了言。
随后,我即被分配到东北工业部计划处工作。东北工业部是在1948年11月东北地区解放以后组建起来的。王鹤寿同志担任部长,吕东、安志文同志为副部长。当时,东北地区的工业企业面临连年战争破坏、日本技术人员撤离、苏军又拆走大量机器设备的种种困难,却能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全面恢复和发展生产的任务,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1952年5月,为适应全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决定撤销东北工业部,大部分同志随王鹤寿、吕东同志调往北京,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工业部。我也随安志文、马洪同志到了新组建的国家计划委员会。
在后来十多年的领导工作中,吕东同志作为新中国冶金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对于中国冶金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吕东同志抓工作,总是从调查研究入手,善于总结经验。他提出的发展钢铁工业要坚持“矿山为首,地质先行;
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对于今天的冶金工业和煤炭工业工作,仍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经过文化大革命,吕东同志在遭受诬陷、迫害和四年牢狱之灾以后,得到平反。1977年12月,吕东同志担任三机部(后为航空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在这三年领导工作中,吕东同志充分表现了实事求是的品格和卓越的领导才能,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航空工业的战略指导思想概括为“三个转变”(转变到质量第一、科研先行、按经济规律办事)和“三个一代”(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促进航空工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1982年1月,新的国家经济委员会成立,吕东同志先是协助张劲夫同志,主持经委日常工作,后来担任经委主任、党组书记。我也在这个时期重新在吕东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新的国家经委的任务是统筹协调管理全国工业交通企业的生产流通、企业管理和技术改造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当时经委先后有十多位副主任,包括了工业交通战线上许多经验丰富的优秀老同志,如袁宝华、郭洪涛、马仪、王磊、高修、史立德、范慕韩、宋季文、岳志坚等老同志。吕东同志既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核心作用,又煞费苦心地培养新干部,团结一班人齐心协力而又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在短短的六年中,一方面保证了全国工业交通战线的生产秩序,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改革开放事业有序推进;
另一方面努力探索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措施,为后来的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基础性的工作;
再一方面,狠抓全国重点城市、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技术进步工作,通过政策鼓励、行业规划和资金支持,促进工业生产在新的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调整。吕东同志在这一段时期对国家经济工作的贡献,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1988年,国家经委和国家计委合并,吕东同志退出了政府领导职务,担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他仍然以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探索真理的追求,深入调查研究,先后向中央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实现我国工业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战略转变》等报告,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
吕东同志退出领导岗位后,我曾经多次看望吕东同志,他仍然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和乐观开朗的精神,一直关心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1998年以后,吕东同志身体不好,多次住院。这时我去看他,已经不复见当年的豪迈谈吐和爽朗笑声,但是,脸上总是保留着温和的微笑。2002年5月8日,我接到“吕东同志病危”的通知,当即赶到北京医院,和已先赶到的宝华同志一起,怀着哀思,默默送别吕东同志。
哲人已萎,风范永存,但愿我们都能记住吕东同志留给我们的教言和忠告。(《人民日报》2005年07月14日第二版)
资料:吕东同志逝世
新华网北京2002年5月29日电:我国工业经济战线的杰出领导干部,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顾问,原冶金工业部部长、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原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原国家计委顾问吕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丁关根、田纪云、李长春、李铁映、吴邦国、吴官正、迟浩田、罗干、姜春云、贾庆林、钱其琛、黄菊、温家宝、曾庆红、吴仪、万里、乔石、宋平、刘华清、薄一波、宋任穷、邹家华、王光英、程思远、吴阶平、彭珮云、何鲁丽、成思危、司马义·艾买提、王忠禹、肖扬、韩杼滨、叶选平、杨汝岱、王兆国、任建新、宋健、李贵鲜、陈俊生、钱正英、孙孚凌、万国权、胡启立、陈锦华、毛致用、经叔平、王文元和肖克、张劲夫、段君毅、彭冲、王芳、谷牧、吕正操、刘复之、王汉斌、张震、倪志福、陈慕华、费孝通、雷洁琼、王丙乾、吴学谦、邓力群等同志分别以不同方式,对吕东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并对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吕东是辽宁海城人,1935年考入东北大学史地系,次年转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6月在太行区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从事民运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吕东受命组建晋察冀行政委员会财政处印刷局,并任局长和兼任晋察冀边区银行监督,1940年后调任晋察冀边区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党团书记,冀察行署秘书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吕东先后任沈阳市委书记,辽宁省政府秘书长,辽东分局财委副书记,东北行政委员会辽东办事处秘书长,辽东财经办事处主任、党组书记,南满分局财委副书记等职。1948年11月,调任东北工业部第一副部长。
1952年8月,吕东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重工业部副部长,主持日常工作。1956年5月起,他先后任冶金工业部常务副部长、部长、党组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受林彪和“四人帮”的诬陷、迫害,被投入监狱4年之久。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后,吕东得到彻底平反,之后担任华北协作区筹备组主要负责人。1977年调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后改名为航空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80年,任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1982年1月,新的国家经济委员会成立,吕东任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1984年9月后任主任、党组书记。1988年4月后,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顾问,中国工业经济协会会长。
吕东是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十四大特邀代表;
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