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舟:对格鲁吉亚危机的若干看法

  

  我们既不赞成俄方宣布支持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地独立的唐突做法,更不能苟同(和事实上助长)西方阵营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

  今年八月初以来,由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对抗引发的危机,已演变成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北约及整个西方阵营的新一轮对峙。它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也对中国的表态带来复杂微妙的压力。中国外交上迄今为止对此事的回应十分谨慎,保持了客观中立、主张对话解决问题的立场。

  明确中国的原则立场无疑是必要的。我个人认为,如果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阐述并有所行动,可以更充分地表达中国的基本利益所在和公众的实际倾向性,显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权衡各种大的利害关系,这里提几点看法。

  首先,凡事要有个大的是非判断。格鲁吉亚危机的性质及根源究竟何在?格鲁吉亚8月6日就已宣布出兵南奥塞梯,从7日深夜到8日凌晨,政府军大规模集结,攻入南奥塞梯首府和占领了周围的地区。经过12个小时的战斗,南奥塞梯首府变成了一片废墟,上千名平民在战火中丧生。此举无视俄罗斯部署在格鲁吉亚的维和部队,直接向俄罗斯发出了挑衅,俄军很快介入。而与此同时,美国连连发表声明支持格鲁吉亚,要求俄方撤军。

  这件事表面上由格俄两国的长期矛盾所引发,深层次上是美国及西方多年来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特别是北约东扩的恶果之一。

  其次,格俄战争反映了俄罗斯对北约无休止东扩的反抗。中国适当而公开地表达出这种看法,是有必要的。这里的分寸在于,我们既不赞成俄方宣布支持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地独立的唐突做法,更不能苟同(和事实上助长)西方阵营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特别是,美国及其盟国与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及周边黑海一带的对峙,将不仅加剧欧洲安全形势的紧张,也可能威胁全球的和平与发展。所谓的“拉回冷战”,其实是由美国和西方最先诱发的,而绝非只是俄罗斯一方的责任。

  这场对峙仍远未结束。俄方手中至少握有三柄“杀手锏”,可以适时加以反击:一是加强军事压力,依靠其令人生畏的核武及海空力量,对北约、欧洲一些国家及美国的行动加以反制;
二是减少甚至切断对西欧及中东欧支持北约扩张政策的国家的天然气供应,这些天然气占有相关国家天然气消费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三是退出与美国达成的各种军控与裁军协议,尤其是中断在伊朗核问题上与美国和欧盟立场的协调。

  不过,这些杀手锏都具有“双刃剑”性质,弄不好也会对俄罗斯的利益和形象带来重大伤害,因此莫斯科方面在使用时会十分谨慎。

  从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可选择的对抗方式看,也主要有三种:一是加大对俄罗斯经贸领域的制裁和技术方面的封锁;
二是增强对俄近邻地区(包括一些独联体国家)的援助和渗透,利用类似“颜色革命”的事端进一步压缩俄战略伸缩空间;
三是凭借其优势地位,在国际舆论和国际组织里造成一波又一波谴责俄罗斯的声浪。简言之,与俄罗斯的“硬抗衡”有所不同,西方的裁制更像是一种“钝刀子割肉”。

  考虑到危机事态仍有可能深化,从中国自身的国际战略根本利益出发,我们必须对此事有更加明确的表态,适时给予俄罗斯以必要的声援,特别是对北约的无休止扩张行为予以适当谴责:

  第一,中国主张以和平的、对话谈判的方式解决各种争端,反对任何有可能激发矛盾甚至引起军事冲突的举动(不论是经济裁制还是政治压力)。

  第二,中国不会像俄罗斯那样马上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独立,正像中国不会像某些西方国家那样立即承认科索沃从前南联邦的分离一样。

  第三,中国主张,在俄方中止涉及格鲁吉亚领土完整之行动的同时,美国及其盟友相应停止北约的东扩进程,双方展开对话、减缓对抗,以共同增进欧洲安全。

  第四,据此立场,中国可以在安理会有别于俄罗斯和西方的不同方案,以一种积极建设和调解性的姿态促进危机的缓和,在危机解决过程适当突显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