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周有光百岁口述》上篇,七,拉丁化运动

  

  我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对语言感兴趣了。一到圣约翰,就发现语言生活完全改变了,因为圣约翰一天到晚都讲英语,只有中国文学、历史课用中文,其他一概用英文,用了英文,就知道英文的方便、字母的科学管理方法,一系列的事情都不一样。不仅仅是字母的问题,管理学的重要条件,汉字不行。

  我毕业后在学校教书,同时参加银行工作。我参加拉丁化运动,起初不是主动参加的,我当时写的文章今天看起来很幼稚,可是他们认为有新意义,这样我才参加拉丁化运动。参加以后,我用科学方法来研究,提出几个要改革的方面,拉丁化运动今天来看明白了,当时也不是很明白。提倡方言拉丁化,是因为瞿秋白在苏联受了影响,苏联是许多民族拉丁化,瞿秋白把中国的方言看成是民族语,他反对国语运动,提倡方言拉丁化,可是方言拉丁化在中国推不动。在上海,有上海话拉丁化,同时有北方话拉丁化——“北拉”。你推广“北拉”,人家来,推广上海话拉丁化,人家不来。上海人不需要上海话拉丁化,这一点可看出上海人已经有民族意识,不是地方意识了。

  拉丁化运动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是倪海曙,倪海曙全力以赴,是主将。我参加以后,就觉得有几个地方不对,要搞方言是可以,可是不能各归各搞,相互毫无关系,要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我提出方言拉丁化方案要相互沟通,这一点对拉丁化运动有影响。我们推广北方话拉丁化有人听,上海话拉丁化人家听了就完了,没有人来,说明中国人需要国语。

  我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陈望道认为我的意见有新意,后来我对文字改革的兴趣跟陈望道的鼓励很有关系。后来他是复旦大学的校长,我是复旦大学经济学的教授。

  拉丁化运动当时影响很大,上海是中心,中国有五十多个城市都有拉丁化会。一直影响到南洋,泰国也有拉丁化会,香港是一个重点。过去罗马字只是在知识分子当中,没有到群众,拉丁化运动到广大群众中,工人都来参加。

  拉丁化运动是1933年在中国开始的,由世界语协会介绍到中国。拉丁化运动发展,世界语反而很难发展。当时世界语也是一个新思潮,我们都学世界语,现在还有,没多大用处,当时看得很重要,结果没有真正变成是世界的语言。有了联合国以后,世界语就下落,联合国提倡五种工作语言,后来变成六种。世界语就没有作用了,在政治、科技、商业上不用,就没有多大用处。我起初搞世界语,后来就不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