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季冰:金砖四国,被虚构的国际认同

  

  

  下周初,首次“金砖四国”峰会将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辛格、巴西总统卢拉四位代表着正在崛起的新兴发展中大国的领导人将对当今世界中许多焦点问题广泛交换各自和各自国家的看法。相信他们一定会对去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的根源以及如何走出经济萧条的路径,取得许多有益的共识。

  

  有分析认为,此次“金砖四国”峰会,将为与会各方探讨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搭建良好的平台,也将有利于为9月下旬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的下一次G20峰会更好地协调发展中国家的立场。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金砖四国”这个词日益频繁地出现在国际舆论中,上述四个国家似乎越来越被视为某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联合”或“集团”,而它们之间的自我和相互认同也越来越紧密。这四个天南地北的国家的领袖能够坐在一起开会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在5月底的预备会议上说,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金砖四国”当前尤应加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协商和合作,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反对各类保护主义,推动加快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步伐,并促进符合全球化和多极化发展需要的国际合作机制建设。他的话,很明显表达了中国对这一正在形成的“共同体” 的期待。

  

  对于这次的首届“金砖四国”峰会,最应该感到得意和荣幸的,是全球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我认为,它的CEO应该是这次峰会最理所当然的主持嘉宾。

  

  说起来相当有意思,要不是高盛在2003年10月发表的一份长期预测报告将中、俄、印、巴四个相隔遥远的国家放在一起,世界上是绝不会有“金砖四国”这样一个团体的。在这份题为《与BRICs共同梦想———通往2050年之路》的报告中,高盛称到2040年左右,上述四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过不算加拿大在内的西方6国。所谓BRICs,是Brazil(巴西)、Russia(俄罗斯)、India(印度)、China(中国)的英语开头字母缩写而成的一个词,它与英语中“砖”(Brick)谐音。或许是因为高盛公司的英文名称里有一个“gold”(GoldmanSachs)的关系,“砖”字上面很快又被贴上了“金”。

  

  客观地说,四个国家还是有不少共同点的。但无论在地缘、民族、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特别是在对一个共同体来说最至关重要的文化传统方面,它们的差异要远远多过共性。然而,高盛的一篇文章却让它们走到了一起。这再次证明了一个容易被大多数人忽视的深刻道理:世界上的许多共同体实际上并不具有自然纽带,它们是人为建构起来的,有些共同体的建构过程甚至是十分偶然的。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最典型的一个最近的例子是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谴责的所谓“邪恶轴心”。“9·11”过后不久,布什将伊朗与伊拉克和朝鲜并称为支持恐怖主义的三大“邪恶轴心国”。后经美国国务卿赖斯等人的补充和完善,这份“邪恶轴心国”黑名单包括了古巴、缅甸、朝鲜、伊朗、白俄罗斯和津巴布韦,而委内瑞拉的查维斯总统则似乎非常自告奋勇地想要加入它。实际上,在此之前,这张名单上的大部分国家之间———比如伊朗与古巴、或缅甸与白俄罗斯———基本上形同陌路,但正是布什帮助它们逐渐结成了一个类似于同盟性质的松散共同体,而它内部的确认或认同也是布什的美国帮助建构起来的,那就是同仇敌忾的反美情绪。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相隔了半个地球的内贾德与查维斯这两个容易激动的男人之所以越来越变得像一对哥们儿,完全是另一个热情洋溢的男人———布什———一手撮合的。

  

  历史上存在过和现在仍然在发挥着或大或小影响力的共同体———如“东亚”、“西方”等———一般都是因地缘、民族、特别是文化的同质或亲近性而自然结成的,因而它们往往天然具有强大而悠长的生命力,这也就是前现代的那些共同体的边界高度稳定的根源。

  

  世界进入“现代”以后,这种自然格局迅速瓦解,尤其是冷战时代,共同体的划分大多以意识形态和现实利益为基础。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各样的新兴力量进一步加速了不同共同体之间的此消彼长和重新组合,许多时候甚至是难以预料的。这一切都为未来的世界棋盘增添了复杂性。从“邪恶轴心”之类的反美共同体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国行为的不智往往很容易塑造和建构本来并不存在的不利于自己的力量同盟,这是中国在崛起道路上非常需要引以为戒的。

  

  

  原载《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