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卫生院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tbjy/tbjy201803/tbjy20180340-1-l.jpg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3-0-01
  医疗体制深化改革背景下,对基层卫生院护理工作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近年来基层卫生院收治的患者基数增大,疾病类型较多,更为护理工作带来较大难题,一旦护理操作不当,便可能出现护理纠纷问题,不仅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且不利于基层卫生院良好服务形象的树立。这就要求引入有效的护理服务模式,如优质护理服务。本次研究将对基层卫生院临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患者92例,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23-62岁,均值(42.5±3.0)岁。观察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24-60岁,均值(43.0±2.5)岁。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临床常见疾病类型,无危重疾病;②患者均无意识模糊、认知障碍与精神病史情况;③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在年龄、性别基线资料上,两组患者有对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入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模式,如做相关检查、告知患者如何用药,对患者疑惑问题进行解答。
  1.2.2 觀察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体实施要点包括:①夯实基础护理工作,主要强调基层卫生院护理人员需不断强化自身素质,可适时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掌握最新的护理技术,确保在实际开展护理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②深化拓展护理内涵,如临床护理中注意心理护理干预工作的强化,部分患者因对疾病、治疗认知不足,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心理,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式,如讲解病理知识、治疗要点,或举出成功治疗病例,使患者对治疗过程充满信心。再如健康教育,教育内容除包括疾病与治疗知识外,应将用药、饮食、运动以及其他自我护理内容融入其中,若患者文化水平较低,选择口头宣教方式,而部分疾病认知度较高的患者,选择发放健康手册方法;③护理责任落实,基层卫生院应对护理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确保人员将其自身职责落到实处,同时考虑引入弹性排班模式,如APN模式,通过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使护理质量提高。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情况,护理质量评价取护理基础操作、护患沟通、患者反馈等为指标,评价总分计分100分满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同时,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调查,满意度评价选择满意、非常满意、不满意与一般为指标,将满意、非常满意例数纳入满意率计算中。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结果选择Excel表格录入,统计学处理通过软件SPSS21.0实现,护理质量评分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s)形式描述,组间数据结果对比由t检验;护理满意情况由数(n)或率(%)形式描述,组间数据结果比较由 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观察
  护理质量评分观察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结果分别为(95.20±2.30)分、(84.60±2.00)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情况观察
  护理满意情况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7.83%(45/46)、86.96%(40/4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基层卫生院近年来在护理服务质量上不断提升,引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树立良好服务形象。特别因收治的患者基数较大、疾病类型较多,对护理操作要求极高,若护理中出现差错情况,极易出现护患纠纷问题[1]。此时利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用于护理质量的提升以及护患关系的改善,从该护理服务模式实施的要点看,集中表现在基础护理工作的夯实、护理内涵深化拓展、护理责任制落实等层面[2]。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在护理质量评分上,观察组有明显优势,护理满意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高,反映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带动基层卫生院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
  基层卫生院临床护理工作中,引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帮助提高护理质量、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有积极作用,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方彩霞.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卫生院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7,(15):57+59.
  张萍,宋艳.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卫生院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6):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