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母子公司协同治理评价体系研究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持续推进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都得到了革命性的提升,这不仅体现在信息的民主化,例如日常沟通的即时性、双向性,更挑战着传统的治理与管理模式,呈现出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权力配置的民主化等趋势。
学者们也顺应实践的要求,开始反思传统治理与管理理论的适应性,例如从母公司单向控制转向母子公司双向治理的母子公司协同治理研究。为了适应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本项目研究借助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的契机,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探析与构建母子公司协同治理评价体系。
一、研究现状
随着传统治理模式受到挑战以及学界关于金字塔结构治理研究结论的不一致,学者们逐步放弃了母公司单向治理、子公司只是被动接受者的假设,开始关注子公司的治理特征。
这是因为尽管母公司通过股权控制能够影响子公司的决策和运营,但是治理实践中母公司却不可避免的遇到来自于子公司的制衡,例如合理的股权结构、较低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更多的独立董事、董事长与CEO的两职分离、子公司的重要性,子公司的自主性水平(陈志军、郑丽,2016)以及更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唐跃军,2011)等。
近年来,部分学者开始将母公司控制与子公司治理特征的互动或者协同纳入分析框架。
方政、徐向艺(2013)较早发现了学术界从母公司单向治理向母子公司双向治理演进的发展趋势。
李彬、潘爱玲(2014)借助问卷调查对母子公司协同效应进行量化研究,并指出同质性与异质性的有序融合是协同效应实现的基础。旨在进一步完善金字塔结构治理,徐向艺、方政(2015)首次系统论述母子公司“双向治理”研究视角,指出上市子公司自主性水平源自于实际控制人与子公司的讨价还价,同时还进行了大样本实证研究的尝试,结论发现上市子公司自主性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其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
方政等(2017)还通过该视角探析了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显性激励的作用机理,指出高管显性激励的治理效应有别于西方治理理论,这是因为中国情境下高管的管理层权力是需要迎合实际控制人意志的。
基于母子公司“双向治理”研究视角的发展与完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因为现有公司治理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单体公司治理的评价(严若森,2009;杨建仁等,2011)。
尽管部分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关注到了控股股东的行为(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2007),但是其对于母公司与子公司互动性缺乏必要的关注。因此,本项目研究期望基于母子公司“双向治理”研究视角,并结合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契机,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进行母子公司协同治理评价体系的理论探索与研究。
二、母子公司协同治理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电网公司在践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过程中,已经在巴西、葡萄牙、新加坡等国建立了子公司,能够构建合理的母子公司协同治理评价体系、协调好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权力配置与利益分配,是国网公司顺利构建与参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影响因素。
由于中国公司治理指数(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2007)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本项目研究将基于该治理指数体系进行必要的优化和完善。
首先,借鉴中国公司治理指数的维度,并结合国网公司现状构建一级指标,即股权结构与股东行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利益相关者等五个一级指标。
其次,结合母子公司“双向治理”研究视角,二级指标体系在中国公司治理指数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期望更加合理的衡量实际控制人与上市子公司的协同治理水平。
具体来说,在各个一级指标体系下设置了母公司控制能力、子公司自主性和母子公司协同性三个二级指标,以反映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互动性。
随后,根据二级指标设置相关三级指标,以便于协同治理评价体系的量化。由于母公司控制能力与子公司自主性两个二级指标在协同治理中的作用正好相反,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为母公司控制能力与子公司自主性指标数值的差值,加上母子公司协同性指标数值即位某一级指标的最终结果。
(1.全球能源互联网(山东)协同创新中心,山东 济南 250061;2.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02)
参考文献:
[1]陈志军.母子公司管控模式选择[J].经济管理,2007(3):34-40.
[2]陈志军,郑丽.不确定性下子公司自主性与绩效的关系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6(6).
[3]方政,徐向艺.母子公司治理研究脉络梳理与演进趋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7):35-42.
[4]方政,徐向艺.金字塔结构、股权制衡与上市公司股价信息质量[J].经济管理,2013(3):45-53.
[5]方政,徐向艺,陆淑婧.上市公司高管显性激励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双向治理”研究视角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7(2):122-132.
[6]李彬,潘爱玲.母子公司协同效应的三维结构解析及其价值相关性检验[J].南开管理评论,2014(1):76-84.
[7]南开大学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李维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与指数分析——基于2006年1249家公司[J],管理世界.2007(5).
[8]唐跃军.审计质量VS.信号显示——终极控制权、大股东治理战略与审计师选择[J].金融研究,2011(5):139-155.
[9]徐向藝,方政.子公司信息披露研究——基于母子公司“双向治理”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9):114-128.
[10]严若森.公司治理评价及其灰色关联分析[J].技术经济,2009(7).
[11]杨建仁,左和平,罗序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评价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10).
[12]彭黛云,李阳辉.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控制度研究初探[J].时代经贸,2008 (S1):20-22.
[13]龚春艳.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及独立董事制度的认识和思[J].时代经贸,2007(S9):215-216.
[14]安永明.控股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控指标体系的设计探讨[J].时代经贸,2016(24):81-83.
[15]杨再巧.解析如何强化财务管控,提升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J].时代经贸, 20016(1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