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学段目标和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三学段(5-6年级)能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学段(7-9年级)能阅读由多种材料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且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习任务群中建议,可选择新闻传媒类如新闻、通讯、调查、访谈、评述,主持、电视演讲与讨论,网络新文体等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专题学习。目前,非连续性文本也已纳入部分省市中、高考的语文试题中,例如,北京自2016年起,非连续性文本被列入中考内容。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一种文本样式。2009年,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非连续性文本”一词进入大众视野。连续性文本由完整的句子和段落构成,而非连续性文本则由表格、徽标、图片和文字等组成,具有非线性、关联性、直观性、实用性等特点。PISA测试和语文课程中之所以会出现非连续性文本,是出于对现实生活的考虑。在生活中,为了完成某项任务,我们常常不得不处理含有文字、表格、图片等不同文本样式的文本。那么,我们该怎样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呢?本文结合新北京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中的《阅读》和《当归》两篇课文进行具体阐述。

一、发现和理解信息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首先要能够发现文本中的信息且能理解这些信息,而要发现和理解信息,就需要我们仔细地阅读。
  1. 审标题
  非连续性文本有的有标题,有的无标题。对于有标题的文章,一定要先审标题,因为标题往往是对整个文本内容的概括。有些非连续性文本有多级标题,如《阅读》一文。对此,都需认真审读。借助它们,我们不仅能快速把握整个文本的主要内容,还能厘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文章的整体思路。
  2. 读文字
  不仅要读文本文字,还要读图解文字。图解文字是指各类表格、图片、徽标的解说性文字。对于此类文字,一定要认真、细致地阅读,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图表传递的信息。如《阅读》一文中图表众多,每个图表都有解说性文字,仔细阅读它们,才能准确把握图表传递的信息。
  3. 析图表
  非连续性文本中常常包括表格、徽标、图片等,对这些信息,我们要仔细比对、归纳,才能把握其内容。如《阅读》一文中的图1是2010—2014年成年人图书阅读统计表;图2是2010—2014年成年人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统计表;图3是2010—2014年成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统计。细细比对这几个图表,我们至少能获取以下信息:一是2010—2014年,这五年我国成人的图书阅读率逐年提高;二是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接触率每年都以较快速度增长;三是2014年,成人的纸质阅读量低于2013年。除了以上三条信息,如果再深入比对,我们还将有更多发现。有的图表不只传递信息,还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对于这类图表尤其要留意,以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如《当归》一文中的当归广告图含义深远,该图寓指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当回归祖国的怀抱。

二、整合和阐释信息


  通过对标题、文字、图表的分析,我们发现和理解的文本信息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为了对文本有一个整体、清晰的认识,就需要对文本信息进行整合和阐述。
  1.整合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由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信息呈片段式、碎片化。这些组合在一起的部分看似独立,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关联性。阅读这些文本,需要细心找出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把它们表达的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整合,信息将由无序到有序,从零散到完整,从表面到核心。
  如《阅读》一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又包括若干个小部分,文段多、图表多是该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但只要我们对这些不连续的文段、图表加以分析、整理,就会知道它们其实都是围绕着“阅读”展开,依次讲了阅读现状、阅读方法、阅读保障,各部分信息看似无序,实则有序;看似零散,实则完整。
  《阅读》中的多则图表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在阅读时,我们应该把这些图表放在一起进行比对,对各个图表传递出的信息进行整合,这样我们就会对当前我国阅读现状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又如《当归》一文,第一则文段是对中药材当归的介绍;第二则文段则取“当归”谐音,让读者明白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当归”有“归家”之义;最后一则广告则以“当归”的“归家”之义,寓指台湾应当回归祖国怀抱。由此,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有机地构成了一个整体,层层深入、由表及里,赋予“当归”更多的文化意蕴。
  2.阐释信息
  对于非连续性文本中的图表,我们不仅要理解其意思,更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信息表达、概括出来。因为,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不仅要自己明白,还要帮助别人明白。理解了,并不一定说得清楚;只有说清楚了,才是真正理解了。阐释时,要抓住关键信息、关键词语,做到用词准确、表述清晰、语言简洁。例如,对《阅读》一文中2010—2014年我国成人阅读情况的调查,可以概括为:2010—2014年,我国成人阅读率实现稳步增长,其中数字化阅读增速很快,纸质书阅读量2013年最大,2014年稍有回落,可见,成人的阅读方式具有数字化取代纸质化的趋势。

三、运用和评价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最高层次是能将文本中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实践之中,同时还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做出合理的评价。
  1.运用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化和实用性是其重要特点。掌握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和策略,其中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面向生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所以,学习非连续性文本要求打通阅读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除从文中获取需要的信息,更需要将有价值的信息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如读了《阅读》一文,我们不仅获取了我国阅读现状和阅读保障的相关信息,还可以用“朱子读书法”指导自己的阅读实践。
  2.评价信息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做知识的容器。生活中随处可见非连续性文本,我们可以随时学习并进行评价与阐释。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尤其需要带上一颗“质疑”之心,既要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东西,又要能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文中内容做出科学的判断和评价。如对文中某个信息的含义,可有自己的理解与解释;对文中数据的准确性,可提出疑问;对文中观点的合理性,可表示不同意见。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有很多,可根据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文本呈现方式来确定。以上三点是阅读所有非连续性文本的关键,把握了以上三点,就基本上能读懂非连续性文本。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肖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