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视觉叙事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由于摄影及电影技术的迅猛发展,印刷文化逐渐被视觉文化所取代。《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感官化、场景隐喻化、事实模糊化都体现了视觉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通过视觉化的叙述方法,菲茨杰拉德肯定了图像超越语言的魅力,用图像化的文字描绘出“爵士时代”奢靡浮华的盛世图景;但与此同时作家又对这一媒介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图像的虚幻性暗示了盖茨比的梦想是由细碎华丽的表象拼接而成,因此他的梦想注定会破灭。
关键词:视觉文化 叙事手法 感官化 隐喻化 模糊化
自《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后,学者从历史、社会、文化和心理学等诸多方面分析盖茨比与美国梦的追寻和幻灭。多数美国人同盖茨比一样,坚信只要卷起袖子努力拼搏,最终会到达人生的巅峰,然而,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国梦,盖茨比不择手段,在金钱至上的世界里迷失。张礼龙在《美国梦的演变与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评析》中指出:“这篇小说实质上是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对美国梦的演变过程作了一番追述与总结。”①在叙事手法上,学者集中研究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电话、汽车、东卵村和西卵村的象征意义都是学者热议的对象。然而,20世纪20年代逐渐繁荣的视觉文化为菲茨杰拉德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来观察爵士时代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塑造、场景、情节等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视觉文化的烙印。
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中提及,人类不是在真实的情境中互动,而是通过视觉帮助才得以认识自己。他们依赖图片,借助于人工辅助手段才能感知、了解周围的世界。②换句话说,视觉媒介是一种隐喻,不经意间指导或决定了我们如何感知信息。这样的“世界图景”,即“世界作为一幅画被认知和掌握”③,也带来了“视觉化存在”④,由此引领了一个以图画而非文本作为感知方式的后现代。
菲茨杰拉德所生活的爵士时代是一个电影和摄影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视觉化在生活各方面的深入,视觉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在文学作品中留下印记。作家本人早年在一家广告公司的工作经历和编剧经历让其表现出非凡的视觉敏锐性,但他最初的灵感来源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诗歌。⑤他惊叹于济慈对图像叙事的娴熟运用。图像叙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讀者想象出所提及的事物并感觉它们就在自己面前。菲茨杰拉德效仿济慈,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充分利用视觉叙事,让读者感同身受地经历了爵士时代的繁华与式微。
一、《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感官化
在视觉转向的影响下,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都具有视觉化表现的倾向。于是,人类学习和认知都开始依赖“感官的直接性”⑥。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将人物的性格、声音都赋予了视觉化的效果。即使这样的描述看起来有些模糊不清,但是却能深入读者内心,让读者自己去构建对小说中人物角色的解读。
小说叙事者尼克开篇这样介绍盖茨比:“他对未来的人生有着高度的敏感,仿佛与一台能够预测一万英里以外地震情况的精密仪器连接在一起。”⑦这种比喻一开始可能会令读者觉得相当困惑,人被比作一台地震仪,两者是视觉上完全不同的事物,然而,正是视觉上的不同凸显了盖茨比的独特性格——敏感性,这正是他与地震仪共同的内在特性。“一万英里”之外让读者觉得空间的距离是如此遥远,叙事者旨在反映盖茨比追求黛西所耗时间之长久。盖茨比与黛西分手已有五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盖茨比的生存、呼吸都是为了黛西,为了赢回她的心,他拼尽全力。尽管时光匆匆流逝,但是当时间元素转换成空间元素时,读者更容易了解和认识到盖茨比对黛西的渴望和坚定。
在第三章,尼克第一次见到盖茨比时:
他(盖茨比)报以会意的一笑——不仅仅是会意,这是一种罕见的笑容,给人无比放心的感觉……一瞬间这种微笑面对着——或者似乎面对着整个永恒的世界,然而又一瞬间,它凝聚到你身上,对你表现出一种不可抗拒的偏爱。(49)
为了突出小说人物的画面感,作家优先选用非语言描述,如动作、面部表情来表现人物,而不是去记录人物的话语。读者在阅读时会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感觉盖茨比正注视着他们的眼睛微笑,就像一位既有怜悯心又值得信赖的老朋友。晚会过后,花园沐浴在月光下,充满了刺耳的喧嚣声,“一股突如其来的空虚仿佛从窗户和硕大的门里涌了出来,让主人站在门廊上的身影显得茕茕孑立,他正挥动手臂做出正式告别的姿态”(56)。这感觉就像无声电影的一个片段,主人公看着那些来到自己王国通宵喧闹狂欢的人群。作为这座宏伟别墅及这个豪华宴会的神秘主人,盖茨比很享受独处的那一刻,他挥手告别的手势显示出他的傲慢和对于掌控一切的满足。
盖茨比的手势、笑容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图像,而黛西的声音同样具有无穷的魅力。当黛西讲故事时,尼克觉得“她的声音使我不由自主地屏着气,侧耳倾听。接着,余晖开始渐渐退去,每一线光都带着依依不舍的惆怅离她而去,就像孩子们在黄昏中离开一条充满欢乐的街道”(18)。听声音而想佳人,有些迷迷糊糊的玄想,声音成为一种姿色。当黛西与盖茨比在尼克家里见面时,“她那起伏荡漾的嗓音在雨中让人听了心旷神怡。我的耳朵得跟随这起起落落的声音才能明白她说的话”(84)。对黛西声音的描写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盖茨比的感情以及黛西对周围人的魔力。盖茨比本人揭开了这个诱人的秘密:“她的话音充满了金钱——这正是无穷无尽的魅力……在高高的白色宫殿里,国王的女儿,黄金女郎……”(118)她说话的样子仿佛一个仙女在施魔法,她甜美的声音里隐藏着黄金,她一张口便使得盖茨比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盖茨比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宁愿去拥抱一个超越现实的梦想,忘记了现实,为了一个声音制造的幻象彻底放弃自我,这个声音能暂时满足他对名誉和财富的渴望。菲茨杰拉德熟练驾驭了通感,他成功地将声音转化为视觉画面,让读者参与想象,这样他们可以同盖茨比一起从他梦中女孩的美妙嗓音中体会到快乐。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场景隐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