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个人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每个公民的责任感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有了责任感,人们才会去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了责任感,才会时刻准备着伸出一双援助之手;有了责任感,才会将个人融入到社会的海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为家争光,为国效力。
  一、责任行为的界定
  所谓“责任”,即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是对正义、权利、他人福利等问题做决策以及按决策行事的能力。责任行为则是这一能力的具体表现和物质载体,是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行为本质上是一种需要自我动机和自我导向的主动的道德行为,而不是依靠外部监督与奖惩从而被动遵从规则的结果。道德情绪和社会认知在责任行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与个体的环境相互影响。
  二、我国责任教育与国外责任教育
  美国的学校责任教育,不仅注重责任知识的传授,更强调责任能力的培养和行为训练.强调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在塑造国家精神的同时更注重发展青少年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创造新生活的品质。
  英国责任教育,其主要内容是莱斯特中心负责筛选的"四个核心"和"六个关系",即:强调对别人的尊重、公正与合理、诚实和有信用。处理好与最亲近的人的关系、与社区和社会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与非人类的关系和与上帝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的关键是行为主体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日本民族善于吸取外来文化,在学校德育中兼有全面主义和课程主义。它借鉴了法国和美国的道德教育方法,并借鉴了中国儒家的思想,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大德育体制,成为世界上德育和研究网络建设最完备的国家。
  我国的责任教育很早就施行,西周时就制定了一整套的“周礼”,春秋初期管仲提出的“禀仓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规范人伦关系,调整个体与社会关系,中华民族文明一直传承至今。
  在以德育为首的教育模式下,与外国的责任教育相比我们还有些令人堪忧,不妨听听余世雄教授的看法:国人为什么缺乏责任感,不能敢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这与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有关。有这样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小孩子走路撞到了桌子,中国的家长会一边敲打桌子一边安慰孩子:“谁让你撞我们宝宝的,宝宝不哭,妈妈打桌子。”他说这样做孩子是不哭了,但孩子会以为他撞桌子是桌子的错,是桌子的责任而不是他自己。而同样的事情,日本妈妈是这样做的,把宝宝叫过来,告诉他你撞桌子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你走得太快,来不及刹车;二是你走路不专心,三是你没有看到桌子;然后对孩子说:“现在你重新来走一次。”
  三、如何对孩子进行责任教育
  责任行为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需拥有的品质。先哲孟子所谓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这里,孟子把一个人穷时和达时应该有的责任,阐述得很清楚。范仲淹所谓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在告诫人们,无论是在身居高位、还是遭受排挤的时候,都不要忘了自己的责任。怎样从小对孩子进行责任教育?笔者谈几点体会:
  1.从小树立孩子的责任意识
  从小就严格要求孩子不能依赖父母,凡是自己能做的大大小小的事,如穿衣、吃饭、洗脸、洗手巾等等,都该自己去做。渐渐长到幼儿期,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玩完玩具要收拾好;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不能说话不算数;凡是自己做的事,要负责任地做完,不能让别人来替你收尾;做错了事情不逃避责任,勇于承担后果和弥补过失等等。
  举个例子:里根在11岁时,一次踢足球不小心踢碎了邻家的玻璃。为此,邻居向他索赔12.50美元。闯了祸的里根在向父亲认错之后,他父亲要他对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他为难地说:“可我没有钱赔人家呀。”父亲说“你没钱我可以借给你,但你必须在一年后还我。”从此,他每逢周末与节日都外出打工挣钱,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他终于攒足钱还给了他的父亲。在他成为美国总统后回忆这件往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自己的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们的家长要注意的是:责任心的培养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事事包办代替,替孩子承担责任,这是一种责任心的“错位”和“越位”。
  孩子只有从小就养成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的良好习惯,才有可能逐步学会对家长、伙伴、老师和家庭、学校等有关的人和事负责,长大了对家庭、社会负责。
  2.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在父母看来,孩子干活真让人不放心,干得费劲又不尽如人意,还不如自己三下两下就干得又快又好。但是,若因为不满意而不让孩子干的话,孩子很可能永远也干不好。其实,对孩子而言,每次领受一项新的工作总是感到很兴奋,有一种被信任的荣誉感,他们会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在完成家务劳动时,家长首先为孩子制定一个时间表,内容是不同时间他要完成的不同家务,而且要求他必须按时完成。其次,应当安排孩子做那些他感到对家庭生活能作出贡献的家务。再次,在指定让孩子完成的为家庭服务的家务时,要注意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对乐于去做的事都会做得比较好,即使有时因为某种原因,分派给孩子的工作由父母帮忙做了,也应让孩子意识到,这是父母帮他做了应由他做的事。这样,孩子就会自然地形成“这是我的工作”的意识,长大后他便会产生必须完成自己工作的强烈责任感,从而成为独立性强、责任心重的人。
  3.要培养孩子有爱心
  关心他人,善待他人,这是培养孩子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心的基础。要求孩子主动关心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
  我在教书时,班里转来一名农村男孩,家庭条件不好,在孩子的言谈中,我听到班里有些孩子欺负他,歧视他。帮助这个孩子健康成长也是一种责任啊,怎样帮助这个孩子?我在一次主题班会上,开展“如果人人献出一点爱”活动,就举例这个同学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和他玩,那么谁可以做到呢?当同学们意会后,第二天,很多同学就主动和那个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一起玩,一起做作业并相互交换手工礼物。慢慢的,更多的同学加入,老师适时鼓励,再没有同学欺负那个男生。孩子们在和谐、有爱心的班集体中生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