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公共英语微课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在当前新的国际交往形式下,为了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科生的英语教学目标需要新的模式来实现。本文通过分析本科生公共英语微课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理论来源和教学模式,提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得到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输入假说理论等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支持,同时也指出英语微课教学设计的优势与问题。希望能通过多方合作,不断提升本科生公共英语微课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英语;微课;教学设计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大学英语的多媒体信息教学模式的改革。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利用了先进的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适应学生的创新和个性化的需求,将英语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与交际性相结合,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确立了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利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的发展。新的教学手段对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专业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本科生的公共英语既是一门学科,又具有语言的工具性。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英语教育是其获得人文教育的主要渠道。英语微课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进行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产物。在英语微课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中,作为英语教师,最重要的是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选择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技术形式来最大限度地将授课变成一种教学艺术。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教学设计的质量息息相关,这也是我们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英语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更加及时地教育与指导学生的学习。
  按照交互、移动和高效的设计原则的指导,构建英语微课信息平台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如何艺术地设计英语微课。[1]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应包含三个方面:教学内容、理论支持和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
  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的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从功用角度看,主要是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笔试和口试)以及出国留学考试等;从人文教育角度看,英语学习是学生获得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录制提升学生不同能力的微课。
  为了通过各类英语考试的教学设计,应该以考试的题型、内容和考察能力为主要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的输入,提升学生的输出能力。对应不同的考试需求,向学生介绍不同的考试技巧,大量讲解真题是主要授课内容。如今,有很多针对各种英语考试的参考教材,各类考试的官方网站也会提供各种真题及模拟题库。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丰富其教学内容。而信息时代的关键不是缺乏资源,重要的是如何遴选高质量而且适合自己的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甄别各种信息的能力,为学生选择适合的资料,并认真详细地备课,选择好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操练,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提升的辅导。
  学习英语,除了应试的工具性需求以外,还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阅读更多英语著作,收听并学习英文歌曲,观看和赏析影视作品等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学习英语的乐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在这方面,英语教师的微课设计应注重趣味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并设计出恰当的练习任务,让学生在被动的英语输出过程中增强主动输出的能力。
  总之,当前高校的英语教师在判断信息、选择和整理有用信息的能力方面还有很大上升空间,而选择合适的媒体方式来配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能力更是亟待提高。
  2、理论支持
  将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才能将英语教学内容最好地呈现出来,从而产生最好的效果。制作微课既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更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理论指导。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了建构主義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输入假说对英语微课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1建构主义理论
  对信息技术下的英语教学的指导,最重要的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从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和布鲁纳的认知观点中获得了启示。维果斯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在维果斯基看来,人与人的交往活动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可以通过外部的互动教学活动等内化为人的智能;同理,人的智能也可以外化在人际交往的活动中。由此,人际交往被认为是提高人的各种智能的关键。在语言习得之中也可以体现交往的作用。布鲁纳提出了教学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2]布鲁纳特别强调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价值。对于学习者而言,发展学习的态度是最重要的,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包括探索新的情境的兴趣和主动性,对新情境做出假设和进行推理的创新性和逻辑性,最终实现应用自己已经获得的能力的实践性。这里所说的“探索新情境”,不仅是对人类尚未发现的事物,而且包括在个体的头脑中尚未思考和获得的知识。
  首先,以信息技术为主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三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的交往模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互动。这些以学习者为主的交往方式对于提高知识的应用和学习者的多方面的智能都有极大的好处。在新的信息技术下,英语学习内容和方式都可以由学生和教师通过协商和交流来共同决定,而非传统的教师主导的“一言堂”模式。针对个人的不同情况,学生还可以自主控制其学习方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有了本质的改变。与此同时,三方互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就所学内容进行广泛的交流;学生可以向教师请教,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给予即时的指导;在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下,学生还可以与计算机进行交流,计算机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可以进行一些人机对话练习、机器翻译和写作的学生之间互相批改和网络批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