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方式在中学数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初中毕业生的人数越来越多,然而作为农村普通高中招生生源的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如果我们高中教师还是沿用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势必会遭到淘汰。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方案都提出了“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教学理念,为了贯彻落实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党和人民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积极探索适合当下教学环境的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育指导思想。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它最根本的特征是:在教学中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在课堂上的主要教学任务不再单纯的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而是积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下面是我在实施启发式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自主发展;启发式教学;高中教学;问题探究式;实践
一、了解学生,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二胎政策的放开,入学适龄人口越来越多;高校不断扩招,造成高考分数逐年下降,这些新情况给高中教育带来的影响是:学生越来越多,学习动力、学习态度明显大不如前,学生的素质越来越低。为了适应现行的教学环境,我们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深入了解所带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有何不同,所带班级学生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有了这些基本信息之后,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要使成绩好的学生能够更加拔尖,基础差的学生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慢慢地学会审题、找出做题突破口,成绩慢慢地有所提高。在课堂上设计问题时要难易程度适中,由易入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分享意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让学生慢慢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否则,我们就会遭遇如此尴尬:课堂上我们激情四射,口若悬河,一黑板一黑板地板书,而学生一脸的睡意,一问三不知,最后,老师丧失了工作热情,开始埋怨学生。学生学习起来越来越没有兴趣,不会的题目越来越多,考试成绩一次不如一次,此时学生开始怀疑老师的教学水平,逐步和老师唱对台戏,甚至师生关系逐渐对立。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学会为学生营造“乐学,趣学”的教学课堂气氛,在生活中学会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良好的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良好的有效的问题情境,我们必须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1、重视问题情境的设置与本课堂的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问题情境要联系实际生活,问题情境服务于、服从于课堂教学任务。
设置问题情境时要联系实际生活,启发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数学的集合问题、最值问题、概率问题等等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够找出相对应的问题。此时引导启发学生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数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其日常生活情境越相似,学生自觉接纳知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
我反对无病呻吟式的设置,和牵强式的设置,有些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过分强调兴趣与发散性,使学生的思考偏离了课堂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看上去讨论的很激烈,然而学生不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把一节数学课堂变成了聊天休息室了,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2、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难易适中,防止创设的问题情境,陷入了形式化。
启发式教学要取得实用效果,教师必须了解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问题时,要简难结合,由简入难,启发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启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举一反三。防止问题的设置陷入形式化,最后一节数学课变成了数学教师自编自导的独幕剧。
3、充分肯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人生价值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上。老师是引领学生学习的人,要发挥启发的作用。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信心不足,依赖性比较强,老师针对这部分学生要充分鼓励他们学会自己动手,在他们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切记不要打击他们,应该及时给予启发、引导,学会保护他们的自尊,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
4、创设一个自由、平等的教学课堂,发扬师生平等、民主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会分享,培养学生团队协同作战的意识。
《学记》中记载“道而弗牵,强而弗柳,开而弗达。”它进一步详细解说了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学记》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做出结论。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建立自由、平等的教学课堂,形成师生民主平等氛围,让学生自由发表个人见解。教师点评时肯定其见解中中肯的部分,并指出其错误部分,且给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成员做到优中差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会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同作战的意识,学习优秀、中等的学生,帮助学习后进生。最后实现人人讲学习,人人讲进步的好的学习结果。
三、教师要不断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掌控好课中的启发引导作用,及总结课后心得体会,弥补不足。
課前,教师要深入教材,研究教材,了解高考动向,要清楚每一个章节在高才事是以何种形式呈现的,比如:选择题,填空题,证明题,是必考章节,还是选考章节,做到心中有数,在备课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条理清晰,目的明确。
课中,教师要转变思想,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教学环境的改变,教师即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更是引导者,启发者;学生并不是一个被动的住处接受者,存储器,而是课堂知识的二次建构者,是教学的合作者。上课时,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好启发的时机,那些问题适合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那些知识点需要老师逐条逐点的慢慢分析,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深度、难度,在学生的“卡壳处”设置启发点,设置的问题要有目标,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课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完善教案,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和不蹄之处,学会写课后反思。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八个字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改善枯燥的自编自导自演的课堂氛围,要懂得启发式教学的重点在于:重在点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调动学生的学习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运算逻辑能力与分析证明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乔石.数学启发式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孙玉楼.新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启发式教学[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3.
[3]杨丽,陶月仙.论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演变与发展[J].四川教育学院学 报, 2004.
[4]张连敏.浅议启发式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
[5]姜华.启发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