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益《离骚》英译本的选词技巧及翻译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楚辞》中《离骚》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曾多次被收录入教材,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汉代以后,后世文人无不对屈原推崇备至。《离骚》作为《楚辞》的代表篇章,其英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所选译本的英译质量。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所翻译的英译本《离骚》为切入点,从格律、修辞、文化负载词三个层面分析其选词技巧,并分析其采用的翻译策略,为翻译工作者们提供有价值的借鉴经验,对我国的文学典籍英译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选词技巧 翻译策略 杨宪益 《离骚》 英译本
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政治抒情诗,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首楚辞作品,在典籍翻译中占有重要地位。《离骚》这一作品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并且“加以诗人奇特浪漫的联想与绚烂多彩的幻想,辅之以徐徐铺展开来的描叙,把现实人、历史以及神话中的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天、地、人和幻境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具魅力的形象世界”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屈原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其艺术创造对后世的文人创作影响极为重大。以《诗经》为代表的“风”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骚”,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奠基石和古典诗歌的两个最高标准。然而就其传播历史来看,一直到1852年,经由奥地利汉学家奥古斯都·费茨梅尔(August Pfizmaier,1808-1887)的德译,《离骚》才开始传入西方。此后不久,派克尔于1879年首次发表了《离骚》的英译本,由此随后的百年间,才逐渐先后出现了十余本《离骚》的英译本,如理雅各、翟里斯、韦利、霍克斯等译者都有尝试。相对而言,国内《离骚》的翻译开始较晚,我国的第一版英译的《楚辞》于1953年问世,由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合作完成。而后,孙大雨、许渊冲、卓振英等翻译的版本相继发表。
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英译作品本身所具备的独特的文学性,并借此研究为翻译工作者们提供有价值的借鉴经验,本文将着重杨宪益先生的《离骚》英译作品,从选词技巧以及翻译策略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研究其选词技巧与翻译策略的鲜明特征。
一.《离骚》的文学特征分析及对其翻译现状阐释
从语言特征来看,《离骚》参差不齐的句子形式、错落变化的句子结构、“兮”字的普遍使用等,表现出其较于其他作品的文学特征上的鲜明特别之处;从艺术特色来看,《离骚》深深植根于现实盼积极浪漫主义,运用比兴手法、对比手法,并在抒情中加入故事情节的叙述。这些无不为《离骚》的英译工作增添了极大的丰富性,同时也增加了翻译难度,尤其在选词上对于翻译者提出了更为复杂多样的要求。而对于不同翻译家在英译此经典过程中的选词技巧与策略的研究尚有待补充。目前对于《离骚》英译的研究,也趋于繁荣。
纵观近年对于《离骚》译本的各类研究,“如风格标记、象似性理论、人际意义视角、思维方式、阐释学视角,多采用对比研究方法,通过对比不同的译本,使用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然后分析解读。这种不同理论与翻译实际的结合,可以发现很多翻译中的问题,使未来的译者能够发现译本的特色与不足,从而扬长避短。”(彭家海,樊琳,2016)然而值得强调的是,“相对而言,从文学特征的视角切人,首先理解诗歌本身的内涵,然后最大化地展现骚体诗的特点与美,才能真正地做好《离骚》的翻译工作。”从这一角度出发,可见英译《离骚》的文学特征研究极为重要,作为翻译的最基础的一步,选词的技巧与策略的采用可以说是译本的文学特征最为直观的表現形式了,而对于国内英译作品中此方面的研究尚有待补充。
二.选词技巧与翻译策略研究
(一)选词技巧与文学特征
1.格律
汉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语系,汉语诗词的格律与英语诗歌的韵律也因而各具特色。从文字形式来看,汉字大多为一字一音,相对而言形态稳定。中文的诗歌由于汉字本身的“字本位”特质,对于字数、格律与韵法的要求严格,所以汉诗相对十分工整。而英语的诗歌,往往是诗节一一诗行——音步层层划分下来,与汉字中的音节相对应的就是由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音步。不同的排列方式构成不同的英诗的格律。诗行的长短以音步数目计算,所以对于单词数没有明确要求。因此,英诗在形式上看起来没有汉诗齐整。
根据以上对于汉英两种语言的文字形式分析可见,在进行汉语诗歌翻译的时候,应重视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规律,并在成文抓住韵律的协调性,使诗歌的美学价值得到较全面的再现。在这一点上,杨先生的选词无疑将韵脚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离骚》被誉为后世骚体诗的模板。但屈原在《离骚》里未曾着意格律与音韵,或者说当时的语言条件离形成格律诗尚远。所以,虽然六字诗行为主,也有短至五字,长达十字的诗行。汉诗有音调分平仄,而英诗则根据轻重读音节来展现诗歌的抑扬顿挫。对诗歌韵法的翻译,杨先生先生翻译的版本模仿了德莱顿的风格,采用英雄双韵体这种典型的英诗韵律方法,韵脚按照aabbccdd的形式处理。归化翻译使译文形式简洁,句式均衡整齐,更方便西方读者的阅读。如:
例(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The way was long, and wrapped in gloom did seem,
As I urged on to seek my vanished dream.
此句上半句对“路漫漫”并未进行强调,而是用long和下句中的urged on中的on寻求音律一致,并且采用了倒装手法,选用seem表达明知路漫漫的客观视角,放在句末,在下半句选用了dream这个词来直指“求索”的内容,寻求seem和dream的押韵。
例(2):“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
To barbarous south I went across the st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