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书法

人生书法篇一:书法与人生

书法与人生

书法与人生

书法是一座山,书法是一片海,书法更是一个瑰丽的世界。

人生也一样。人生是一座山,人生是一片海,人生也是一片瑰丽的世界。 把两个概念相同,内涵相同,外延相近的东西相叠加,这便是至高无尚,便是瑰丽无比。

对我来说,书法的意义有两个:一个是书,一个是法。所谓的书就是:一得读书,得读浩如烟海的书;二得写。写字,写文章。写思想,写见地。如果光读不写或者光写不读那是单行道,有去无回;三是用书法的语言说,书是一种技法,书写文字的的技法、技巧;所谓法就是:章程、法度、理法,是内在的规律,是写的升级和升华。如果把书法比做一座山,那么书就是山上那条若隐若无的那条小路,法就是山的气度、威严以及奇绝峰转的山壁。只有把气度、威严、峭壁绝峰了然于胸,这条小路突现闪光,才能沿着这条小路登上山顶见到云海、日出。 书与法还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初级阶段;一个是高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认知,就是理解,就是揣悟,就是攀爬。高级阶段,就是寻法理,着日月、醮豪情,依天念就地理的挥洒。

人生的意义也有两个,一个是人,一个是生。首先得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然后才是生。生的意义也包括两方面:一是活着;二是生活得更好。活着很简单,只要一口饭,一瓢水就足矣。但要想生得好不易。生得好必须得有两个字概述——努力。毛泽东主席说过: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意思就是说锦华处处,在人生当努力。

人是一个基本元素,生相对要丰富多彩。从这点说,人与生和书与法纹理相近,道法相同。如果用数学符号表示则可以用相似于或全等。

必须承认,我喜欢书法。这并不是说我写的有多好,而是我觉得在人生世界里有了书法便多了一份美好的去处,便多了一份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向往。

人生是博大,可以有很多种活法。书法也是博大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人生要想踏实,敦厚,内敛就从《张迁》的朴拙开始;人生要想润致舒展,就学《已瑛》和《礼器》;人生要想妍美、流畅、中和就学王羲之之行草;人生要想放达浪漫就学张旭。当然还有《曹全》的飘逸和米芾的曲高流转起伏宕荡。可以这么说,书法的不同表现形式给了我们人生的参考,人生的不同表现形式给了书法以借鉴。一言一蔽之,书法就是心之法人之法。

当然,对于我来讲,一撇也许就是一生。但是,我认为不管是一撇的一生,还是一捺的一生,只要努力了就是精彩的一生。

我时常在人生迷茫和涩滞的时候,铺上宣纸画上几笔,或圆或方,或短或长。但不管是圆是方是短是长,它都是一个引领的方向,引领我沉静、引领我在笔画和间架的高山上寻找一种意蕴和趣味。一幅好的作品,就是一个人的一生,从开篇、布局,到心路、笔路,都是情至深处精彩迭放。每每这个时候我感觉握在手中不再是笔而是桨,是那种人生之桨。

我知道,相对于人生之海和书法之海来说,我划的桨很小很无力,但我不怕,因为我有勇气。

毕竟书海太深,而我太浅。

人生书法篇二:书法与人生浅谈

书法与人生浅谈

書法(calligraphy)一詞大約出現在唐朝中葉以後,在顏真卿所著<張長史十二意>一文提到:「真卿請長史論筆法,唯言倍加功學臨寫,書法當自悟矣。」這是目前所見「書法」一詞最早的史料(轉引自陳政見,民92,頁20)。而「書法」一詞,顧名思義,即是寫字的方法、規律和法則(蔣文光,民82)。書法是以漢字為表現對象,以毛筆為表現工具的一種線條造型藝術(祝敏申,民72)。教育部(民87)出版之國語辭典指出,書法(calligraphy)即是毛筆字的書寫方法,主要講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分布等方法。亦是以漢字為表現對象,以毛筆為表現工具的一種線條造形藝術(王壯為,民56)。而在粱披雲主編(民

73)之中國書法大辭典中指出:「書法乃指借助於漢字的書寫以表達作者精神美的藝術,它的基本要求有二:一是使用柔軟的毛筆,二是書寫形象豐富的漢字。」 此外,雷飛鴻主編(民91)之辭海則釋為:「指毛筆寫字的方法,主要講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分布、章法等方法。」

資成都(民79)則進一步提出:「書法是使原本只用於表達知、情、意的文字,利用毛筆透過線條及造形的表現,賦予書者感情、性格、趣味、素養、體勢、氣魄、風格、情緒、思想等精神生命的一門藝術。」周俊杰(民88)亦指出「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用毛筆書寫的抽象符號藝術,它反應了人們的精神、氣質、學識和修養,亦是表現主體精神的藝術。」張光賓(民70)更進一步解釋:「書法是文字書寫的藝術,文字書寫本為實用,但書寫達到優美境界,使得作者的思想、個性,以及時代精神,皆融注於字裏行間,顯露出獨特的風格,令觀賞者一見而興起審美的感情,此種作品即是書法。」若以藝術的觀點而言,在國外亦有類似中國書法的藝術,名為「calligraphy」,解釋為「美的裝飾性的書寫」(陳政見,民92)。

綜合上述,書法(calligraphy)即是毛筆字的書寫方法,主要講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分布等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有二:一是使用柔軟的毛筆,二是書寫形象豐富的漢字。」

书法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当心情烦躁的时候,提起一管笔,蘸上一些墨,铺开一张纸,随心所欲地挥洒起来,心中的郁闷会随着墨迹一点点地被宣纸化解,苦闷的氛围被稀释于空气中,被墨香掩盖,不平的心随着笔迹慢慢地静了下来。要是有砚台可以研磨,则更能通过手腕的圆转而磨光胸中的不平。书法能够让人忘却生活中的琐屑,暂别人生中十常八九的不如意事,使人陶醉在笔墨纸砚之间,只为自己那颇具神姿的一划两划喝彩。而收藏书法作品既能显示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又能美化生活环境,增加室内艺术气息,净化心灵。

中国的书法源远流长,书法上的成就震古烁今,而书法史上的各个名家无一不是饱读诗书深谙世道的智者。他们热爱书法,他们懂得用文字和字体来记录自己的人生和对人生作出解读。书法大致可以分为正、草、篆、隶、行等形体。正体就是楷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像是循规蹈矩的正人君子;草书像是一个不循章法、放荡不羁、率性而为的狂人;篆书像个志趣高雅讲究体面的官绅;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就像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

不同的人对书法的理解不同,对其他事物认识自然也会有所出入。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叫翁方纲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讲究“笔笔有来历”,处处以古人为典范。而同朝另有一位著名书法家刘石庵(即刘墉),却致力于独创,有趣的是刘石庵的一个学生恰是翁方纲的女婿。有一次,该生问其岳父对刘石庵书法的看法,翁方纲不以为然地说:“去问问你老师,他的书法哪一笔是古人的?”该生果然问了,刘石庵答道:“你回去也问问你岳父,他的书法哪一笔是他自己的?”其实世人大致也就分为两种:一种致力于效仿先贤,循着成功人士的足迹“亦步亦趋”,希望能够追上并超过先贤;另一种人则注重汲取先贤的成功经验,他们偏好另辟蹊径,希望能够开创“前无古人”的局面。 只要努力,两种人都能走向成功,前一种人很可能青出于蓝,而后一种人则很可能自成一家。同样是书法,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当然将“书法”换成其它事物也一样成立。书圣王羲之前半生可说都是在模仿前人,经过经年累月不懈地效仿,才成就他后半生“飘若游云,矫若惊蛇”的书风。

老年人写字比较圆滑,少年人写字比较飘浮。我的村子里有两人的书法写得比较好,年长的一位大概九十左右,曾经当过塾师;年轻的大概五十左右,是小学教师。年关时村里人都会请二位写春联,这几乎就成了一个传统。老先生写的联字敦厚饱实,一看就像是宿儒;而稍年轻的一位写的字苍遒有劲,显得很有气派。现代人学书法,往往都是先从临摹颜体开始,而颜真卿的书法共有三个境界:其一是在他五十岁以前奠定的颜体“立坚实骨体,求筐媚书风”,此时的颜体显得锋芒毕露,年少轻狂;其二是在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间形成的“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其间“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显得圆滑世故;其三是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形成的“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笔带回锋圆润丰腴,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将人生的三大境界归纳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颜体的三大境界暗合人生的三大境界:年少时不免锋芒毕露,到得中年则显得世故圆滑,至于暮年就会淡薄名利,每一言每一行都似乎经过深思熟虑,都似乎在刻意摆脱俗世的纷扰。

书法之中包蕴了许多学问,我们掌握练笔写字和观形辨体还仅仅只是懂得其中的小学问,若能触摸书法家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生的解读,才是懂得书法中的大学问。如果你真正懂得了书法,那么你也就懂得了人生的深意了。

俗语说见字如见人,它能直接表现出人的学问、品格、情操、气质、甚至是人的经历与感悟,是我们人

人生书法

生的第二门面啊。

个性的认识与情感的喧泄、心性的抒发;

第一幅书法作品,我们只要认真观赏就能感觉出作者当时创作时的心态,是平静或是高

昂,是忧伤或是快乐。如我们看到一幅楷书作品,上面的点画一丝不苟,端端正正循规蹈矩,说明了作者当时书写时候的心境是在平和、悠然、了无牵挂的环境下而写。因为如果在喧嚣的场所或者是心烦意乱的状态下根本是写不下去,更不可能写好楷书。要知道楷书字体端正需要的是笔笔俱到。只要一点一画败笔就全幅尽废,那是容不得半点分神、半点马虎。在此我们假设一个书家一生专门以楷书见长,那么我们就可以毫无疑问地认为他的性格相对来说是比较内向,做事严谨认真,属于那种小心谨慎之类型的。反之擅长写行草书的书家,一般性格比较热情奔放,不羁。那种人不会轻易满足于现状。一幅好的行书或草书作品多数是作者在扎实的功底基础之上通过情感,激情迸发的瞬间而完成的。举例,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代表作。记载着颜真卿痛惜在“安史之乱”中丧身的侄儿季明而所写的侄文稿。整篇气势磅礴,跌宕多姿,那悲怆沉痛之情尽溢笔端,纯出肺腑之言发之为书。那作品里面的一字字,都袒露出书法家内心情感的起伏波动。是真挚感情的流露,是心灵的奏鸣,是哀极的心声,是血和泪的凝聚。极致地撼动了读者的的心灵,达到一种神高韵远的非常之境界。所以说行书草书的创作更容易能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意蕴来融入作者真实的情感。因为其能概括出一切书体的笔法,通过笔的中锋侧锋并用,运笔的疾涩快慢纵横,而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当然对于那些能楷书行草书兼写的书家来说,一般就是具有内向外向双重性格了。在现实,也许有些人会说,说是一幅书法作品,那上面只不过是简单的几个字而已,写时花不了几分种时间,有时价钱却卖得那么高而让人接受不了。但那些人能知道吗?书家成功的背后是付出了无数辛勤的汗水,是经历过多少次失败与痛苦的煎熬,是经历过多少年积累沉淀与千千万万张宣纸的苦练,才换来一张成功的喜悦。要完成一张佳作,更是其之妙不能强求,唯会之于心,应乎于手,无意偶写竟是佳品。用心去写却是废纸无数啊。如果对于一个对于失意的人来说,那么书写书法也是一种很好的慰籍作用。

第三,做人;

要知道,你如果能写好字就能学会做人。“书品即人品”书法的深层里面蕴藏着人的思维模式,人生观与价值观。书法和为人,二者是相互不可分割。学习书法离不开法度(不学规矩不成方圆),就如我们做人离不开原则。一个人的品德、内涵、审美、志趣、思想、学养等方面的彰显等等都能在那简单笔墨的线条中反映出来的,是对人生命节奏的一种最直接的表达。唐代著名楷书大家柳公权说过;“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当时因穆宗怠于朝政,柳公权则以书喻政。从其书法的清劲挺拔,似钢铁铸就般折不断压不弯的柳体书风中可以见证出了他那其刚毅不阿,胸怀坦荡的高尚情操和人品素养,以至名垂青史。相反在宋代本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是当朝宰相),这四个书法家是名为并列(誉为四大家)。但后人心中的苏黄米蔡中的蔡,却是蔡襄而不是蔡京(两蔡都是莆田人),就是因为蔡京虽然书法写的比蔡襄好,但他是奸臣而蔡襄是忠臣,所以后来人们就以蔡襄而易之。笔者自己现在写的书法是比较喜欢行草书,但也认真学过楷书欧体与柳体(我就是因为先喜欢上柳公权的人品后来才喜欢他的字)。所以当时一个素不相识的网上同行朋友看了我的字就说我是个性格刚直,为人豪爽真诚,敢做敢为,正义感很强的可交朋友。他说就是根据我写的柳体楷书而推断出来的,我当时还真的挺佩服他呢!学习书法也是一种培养人的耐性与德性。当你全神注入于其中之时,那已经是得到暂时的一种精神超脱,红尘中的一切俗事歪理杂念会齐尽消,你的灵魂已经在净化。那深层次的书品人品的“德”则是在期间修炼而成。就如刚才在上段笔者写到颜真卿的《祭侄稿》时,在《书林藻鉴》评说;“真卿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努欲张,铁柱特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颜真卿能化沉痛为力量,以文章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他的内心世界,那是一个忠义凛然铁铮铮的真汉子。

所以书法对于我们的人生是非常的重要。但是会有人反问,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年代,追求金钱才是最真的现实。书法写再好也当不了饭吃(除了你能成为名扬四海的大

名家,否则想以书法来做为生存之道那是何其的艰辛)。他们说的没错。笔者自己搞这一行,深有体会。你能写好字并不等于就有面包可吃。艺术殿堂虽是灿若星辰,成功艺术家的人生是让人感觉多么的绚丽多姿。但是这是一条极其蜿蜒崎岖的路程,需要艰难地跋涉。需要面对那无尽的寂寞与艰辛,挫折的担负,极限的超越。有起点却未必能到达得终点。这是一条只有付出而难得回报的艰辛路程。好比如你去当和尚,未必就修得了正佛一样之道理。虽说对于常人来说没必要都去追求那含蓄而高雅的书法艺术去成为书法家,那也不可能不现实(因为书法家需要天赋)。但是如果字能写的端正一点,至少让人看起来舒服点给人一好印象,在工作应聘交际方面是何等的重要。否则你就是腰缠万惯却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或不会写,在公共场所需要你签名写字或与对方签合同之时,当别人看到你那歪歪扭扭的连自己都看不惯的字体时,你的内心又是如何的感受呢?

人生书法篇三:书法人生

【导读】:父亲自幼酷爱书法艺术,从小尽心投入,倾心序写,先从碑帖入手,继而练习草、隶、篆书,他习惯找来一块方形玻璃板,用毛笔蘸水在上面书写,这样不仅方便,而且可省一大笔开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的书法技艺有很大提高,早在中学时代,父亲的书法在当地就小有名气了。

不知不觉,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十年了,回想他离开我们那最后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书法是我父亲的最爱,他爱到了极致,爱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那是1999年6月的一天,父亲刚为一位老人挥写完挽联,就感到腹部一阵阵巨痛,当我立马把他送进医院时,父亲的心脏已永远停止了跳动,永远永远地搁下了他挥舞一辈子的笔。

父亲自幼酷爱书法艺术,从小尽心投入,倾心序写,先从碑帖入手,继而练习草、隶、篆书,他习惯找来一块方形玻璃板,用毛笔蘸水在上面书写,这样不仅方便,而且可省一大笔开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的书法技艺有很大提高,早在中学时代,父亲的书法在当地就小有名气了。

解放那年,父亲在县法院工作,他勤勤恳恳,办事公道,是全院公认的一支笔。镇反时期发布的所有布告都出自他的手笔。在那些日子,他很苦、很累、也很疲惫,一写就是好几个晚上。文革时期,父亲告别政法生涯,从法院来到渝东南一座鹰也飞不过的大山里任小学校长,他除了负责全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外,还要负担教务处的课程安排,同时兼任美术、音乐课,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有一年冬天,一场鹅毛大雪洁白了所有的道路、土地和村庄,父亲忍着饥饿和雪冻,奉命在大山公路沿线写石碑,尽管手冻僵了、脚冻肿了、双膝跪出血了,但他仍然忠心不改,坚定不移地把毛主席语录,一条一条的写在笨重的大石碑上。

许多年后,当我偶然回到阔别多年的大山里的那所小学,看到父亲当年写在教学楼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巨幅标语时,如烟飘逝的往事挽着无语的泪痕,滴落我一点一点地痛,父亲握着大狼毫挥动的情形,又历历浮现在我的眼前&&

父亲退休后为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加入了县书法协会,继续追求他的书法家梦想,依依难舍那浓浓的书法情结。他的隶书古朴而有新意;篆书栩栩生辉而不呆板,其行草更是飘逸潇洒,恣肆奇险,犹在纤细枯涩笔画之处,显出一发千钧之感,给人力的美意。他多次参加县书法协会举办的各种书画展,数次获全国书法大赛奖。

1999年12月20日是让亿万中华儿女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日子,澳门将在这天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参加县里举办的澳门回归祖国书画展,父亲情绪激昂、心潮起伏、一气呵成写好若大一个归字准备参展。然而,父亲未能等到这天。这幅作品也成他唯一的遗作让我保存到今天,让我细细体味他那殷殷爱国之心,缕缕恋国之情。

在我县20周年华诞喜庆之年,县书法协会举办了一次大型书画展。展出那天,我又习惯来到书法展区欣赏,总感觉父亲的作品就在其中。尽管我走累的目光,努力地寻找可总也找不到父亲熟悉的手迹、华丽的字体,但有一点我很清楚,假若父亲还健在,这里一定是他施

展书法技艺的平台。

父亲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曲折,人生的道路也留下太多太多的遗憾与感伤。然而,他对书法情感最真,对书法情结最浓,对书法的痴迷最深。他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钟情于书法,酷爱书法的书法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