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经验课程”及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摘要:杜威的“经验课程”以儿童、社会和活动为中心,强调学习与生活经验相连接,并通过游戏和活动实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本文对杜威的“经验课程”进行简单的解读与评析,并对当前学前教育有所启示。
  关键词: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课程;启示
  杜威是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不仅涉及教育的性质、作用、目的等理论内容,还涵盖教材、教法、游戏等实践性极强的内容,是他经验的总结和思想的升华。其中,核心内容当属“经验”。杜威提出的“经验”是主动与被动的有机结合;是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认知的、非分析的状态;也是不断前进、不断变化的过程。[1]本文对杜威的“经验课程”进行简单的解读与评析,并对当前学前教育有所启示。
  一、经验课程的主旨
  (一)以儿童为中心。杜威曾说:“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儿童,而不是教材。”[2]因此,“學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3]在教育中,要重视幼儿的兴趣或冲动,形成学习的动机,从而设计出能够保证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的课程。通过这种课程,幼儿能够自我发展,自由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以社会为中心。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和“社会的职能”;是“生活的社会延续”[4],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5];是以“发展个人的创作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6]为目的的。因此,课程作为媒介,就必须具有实用与发展的价值,使幼儿能够适应和应付当前的环境、解决当前的困难,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基于上述观点,杜威将课程结构设置为社会性的开放性结构。一方面,他把体现着社会现实情境的技能引入学校课程,使每所学校都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另一方面,学校设置各门学科,体现人类种族的经验。
  (三)以活动为中心。杜威认为“儿童中心”和“社会中心”是紧密联系的,而“活动”就是在“儿童”与“社会”中间的联结,并能继续延伸和发展。无论是从经验论、心理学或社会角度考虑,活动都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最主要特征。[7]儿童通过活动,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即好的活动应能唤起儿童新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把儿童的思想引向一个新境界,而不是单纯的娱乐或是发泄剩余精力。同时,活动也应是生成性的,允许更改和错误的发生,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判断力、创造力。
  二、经验课程的内容
  根据杜威的理论,幼儿学习的不应该是成人化、逻辑化的枯燥无味的教材,而应是符合发展特点的、生动有趣的、能发挥个性的具体活动。这样的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力。杜威称这样的课程内容为活动作业,它是“儿童的一种活动方式,它重演某种社会生活中进行的工作,或者同这种工作相平行。”[8]通过活动作业,可使“学校的整个精神得到新生”[9]。同样的,游戏也非常重要。学校的任务,就是满足“游戏和工作的进行,应能促进青年智力和道德的成长”[10]。由此可见,杜威把活动作业和游戏看作经验课程的两个基本形式:游戏必须是自由的、可塑的,主动作业必须面向全体人;必须满足儿童兴趣,适应儿童生活需要;必须代表社会情境,使课程与社会和儿童结合起来,同时体现方法与材料的统一。
  三、经验课程的实施
  杜威认为,传统的课程“消极的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集合在一起”[11]。因此,他提出“做中学”的教育主张。这是杜威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贯穿于各个领域。他倡导通过各种活动作业,使幼儿从做事情中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他说:“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亲自的事情,而不仅是一个人提取所储存的知识的过程。”[12]“做中学”需要“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13]学校的任务“不在于把青年从一个活动的环境转移到死记硬背别人学问的环境, 而在于把他们从相对地一个偶然的活动的环境,转移到一个按学习时指导的选择的活动的环境”[14]。这无疑将学生、将儿童摆到了更主动的位置,同时对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对经验课程的评价
  杜威致力于解决传统教育中,教育与社会、儿童、实践相脱离的问题。他的课程实现了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的结合,使教育过程充满乐趣,富有成效,既有益于儿童个人,又有益于社会。[15]他尊重儿童心理发展水平,重视实践的作用和直接经验的获得,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反对课程脱离儿童的生活,反对用灌输的方法将学科知识过度传授给儿童,反对用训练的方法让儿童获得孤立的技能和技巧。然而,也有很多人批判杜威过度强调儿童的直接经验,忽视了间接经验的地位或作用。但笔者认为,杜威当时处于工业化以及功利教育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中,迫切的希望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以谋求更深远持久的发展,也是可以理解的。无论如何,他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他在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容置疑。
  五、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一)关注幼儿自身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要关注幼儿本身。不能促进幼儿个体发展的学习将是无效的。同时,教育过程必须关注幼儿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育要从单一的对知识的关注回归到教育的本真:追求幼儿主动、真实、健康的发展。这也意味着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师要关心幼儿、呵护幼儿、以教育的本来面目关照幼儿,成为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给予幼儿表达、思考、操作、体验的机会和自由,少约束、少说教,突出幼儿的主体性,为他们自主活动创造条件。
  (二)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课程的组织形式、教材的选择及编排,到教法的具体实施,都应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的实际经验为中心。教师要找到教学内容与幼儿生活的结合点,将静态的内容与动态的经验相结合,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及特点的幼儿开展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园艺、木工、烹饪等,从而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营造出一片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三)注重教学的过程价值。实施教育时,要留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应更加注重过程、兼顾结果,注重生成和创造、反对忠实执行和平庸。教师要意识到,每一种体验都是有价值的。甚至是负面体验,也能引起孩子们对于关爱、尊重、信任等的正面认识和感悟。我们要把过程当作目标,把个人的成长当作追求,实现多元的评价体系和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蒋雅俊.杜威的经验课程观[J].学前教育研究,2008(1):37-38.
  [2]王保星主编.外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62.
  [3]刘英健.杜威活动课程论的本质特征[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101.
  [4][5][6][8][9][10][11][12][13][14]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1.
  [7]李学丽.杜威的活动课程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0(4):10-12.
  [15]方舒婷. 试论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课程观[J]. 文教资料,2011(1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