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实施问题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2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实施问题进行综合性探讨。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是两个紧密关联的部分,教学实践需要正确合理地反映出体育课程的本质,而体育课程的本质更需要影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课程实施的研究主要从研究范畴、理论、问题和方法来找出并解决课程实施问题,对体育课程的发展甚至包括人的发展都是意义深远的。
关键词 课程实施 范畴 理论 问题 方法
一、前言
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教育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1]。同样的,体育课程实施是体育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体育课程价值得以生成和体育课程目标赖以实现的实质性环节[2]。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文献中,很少有关于课程实施问题的专门研究。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从美国起始的影响波及全世界的“学科结构运动”的失败让越来越多人觉醒到,只是关注于课程计划的完善是远远不够的,随着人们把研究的视角转向课程变革之后,课程实施的问题研究就显得更加至关重要[3]。当然体育课程的实施问题也同样如此。
二、对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实施问题的研究
(一)体育课程实施的研究范围
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对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体系做出一个完整的整理鲜少。胡庆山在《体育课程实施的研究范畴及研究范式的弊端规避》中对体育课程的研究范畴和研究范式进行探讨,他认为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范畴主要有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与本质问题;体育课程实施与体育课程变革的关系问题;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问题;体育课程实施的策略问题;体育课程实施的模式问题;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问题;体育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问题;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问题等。可以总结归纳为三个大范畴即本体论范畴、过程论范畴和主体论范畴。可见,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范畴是颇为广泛的,若想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育课程实施理论体系,必须对上述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而这一研究任务无疑是非常艰巨的。同时他指出的弊端是许多研究很少在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立场来研究体育课程实施问题。李臣之认为体育课程实施是课程论和教学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从课程论角度,可以将课程实施视为课程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在教学论意义上的课程实施,至少包括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笔者结合多篇文献资料来看,当前体育课程实施的研究范围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情况,随着新课改的一步一步的落实,我们会面临许多之前未能发现的问题,研究范围也要随之而变化。胡庆山所提出的体育课程实施的范畴体系中的过程论范畴的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应该列入在本体论范畴,因为取向问题要和本质意义在同一个高度,过程论范畴和主体论范畴中的因素应从本体论范畴的因素那里衍生出来。
(二)体育课程实施的理论
既然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有直接的关系。可以看出课程改革的理论直接和课程实施的理论相互渗透。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日益受到青睐。在其影响下,人们将学习者的个体需要奉为课程改革的价值轴心。目前课程改革也是把这点上升到很高的位置。常娟认为体育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其实施的本质包括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研究体育课程实施的理论就应该从取向和影响实施的因素和条件出发,抓住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
笔者认为体育课程实施的理论需要从课程改革的理论中得到启示。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要求将体育课程转化为体验课程,即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与转化。体育课程设计应在重视学生的主体需要的基础上传授体育运动、保健知识,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三个方面的内容,以达到使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从而体育课程的实施也需要把这些理论纳入进来,围绕着更好地进行进一步的落实体育课程实施。
(三)体育课程实施的问题
研究某类问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探讨体育课程实施方面,学者对此类现状分析的不在少数。2004年陈华卫通过对江苏省部分城市的中学生和体育教师进行调查认为目前我们存在的问题有如下: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考虑学校的实际和地区差异,忽视健康教育的内容等。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三维健康观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科学健身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求,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的培养。学者韩振勇、王小安等指出由于受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采用的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片面强调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增强体质的重要性。
大部分学者从影响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来找到体育课程实施的问题。它们两者是相互对应的。周登嵩在《学校体育学》一书提出体育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有,课程方案的特征、外部环境、教师的培训、课程实施的组织与领导[1]。学者何波通过对湖北省若干学校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影响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体育课程实施的直接参与者—教师和学生。而外部因素是间接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外部环境。2006年学者党玮玺、杨彩虹等采用唯物辩证法、资料分析法从课程论的角度对影响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有:来自体育课程系统本身、学生主体、教师主体的影响;外部因素有:来自社会政治、社会经济、学校体育制度和体育课程实施的组织与领导的影响。
笔者认为从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中可以看出,体育课程实施的问题可以分为:体育教学思想的落后、体育教学目标的模糊、体育教学内容的不合理、体育教学设施的陈旧和体育教学氛围的匮乏等。许多文献资料在分析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时候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片面强调体育思想的落后,忽略对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作一个全面的分析。其实造成这种体育思想落后的主要因素是体育教学氛围的缺乏。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单靠个人是无法动摇传统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只有在合理的氛围下,传统的思想才会潜移默化地转变。
(四)体育课程实施的方法
许多学者在对体育课程实施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时,都给出了相关的策略和建议。学者党玮玺、杨彩虹等认为认清体育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是关系到体育课程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基本保证[12]。同时指出只有认清我国的国情和结合本校实际才是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的正确出路。但他们的研究中缺少进一步对结合实际这一重点进行阐述,特别是在利用实际的体育资源方面。2007年学者张细谦通过不同层面分析,把体育课程实施分为宏观策略、中观策略和微观策略。然后从这个三策略得出体育课程实施应坚持自上而下策略和忠实取向的主流地位、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都应关注学生的体能发展、体育课程在学校的运作要关注具体的课程情境。胡庆山通过对湖北省若干学校学生在体育课程实施这一主体的分析中指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参与课程实施水平;赋予学生课程决策与实施的主体地位;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给体育课程实施提供良好氛围;消解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不当权威,培育师生共同参与的合作氛围;改善体育场地器材等硬件条件。
三、结论
(一)结合多篇文献资料的整理,可以总结出国内外对体育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较为欠缺。目前为止对体育课程本质研究还不能做出一个完整的总结。因为体育课程的本质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目标设置和实施。特别是要适应现在社会理念的变化而带来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化,容易受外部大环境的影响。
(二)在对待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和问题上相关的文献资料较为丰富。但很多研究都只是在陈述问题,没有对因素和问题进行深分析。同时在研究课程实施的方法策略上也出现此类问题。今后在研究中应发挥创新思维,结合实际从多个角度分析方法策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更好地为体育课程的实施服务。
教育为国民之根本,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的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的发展。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结合当前我国体育课程实施过程的现状,更应该找出课程实施的重心点,提升对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关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两个主体的研究并改善师生关系使之向着有利于课程实施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发挥学校和社会的外环境因素的作用,提供一个良好的课程实施氛围。只有这样,课程实施能真正完成课程目标或者教学目标,从而让人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登嵩.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 袁培勋.刍议体育课程实施与体育教学的关系[J].教学与管理.2009.
[3] 张华.论课程实施的涵义与基本取向[J].外国教育资料.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