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桢教授地理教育思想
张子桢教授,中共党员,1910.10.8生于山东省平原县。2002.5.6于长春东北师大,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终年92岁。张子桢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理教育学家,生前曾长期担任东北师大地理系主任、名誉系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理科教材编委,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学术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长春分会副主席,吉林省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和《地理教育》杂志社学术顾问等职。在我国乃至全国地理教育界有着重大影响。
一、张子桢教授是一生为地理教育呕心沥血的地理教育家
张子桢教授的一生,从学习到工作,每走一步,都和地理教育相伴随。他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读于山东济南高中,学习时他喜欢地理科学,一直担任地理课代表。高中毕业后,他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在学习期间,他潜心研究选修的地理教育学科,立志毕业后做一名地理教师。1935年,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为了实现从事地理教育工作的夙愿,他回到母校——山东济南高中,担任地理教育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他辗转流离,远抵重庆。在重庆的国立编译馆任地理编审,参与编辑《中国地名大词典》和审查中小学地理教科书的工作,又与地理融合在一起。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到了故乡,先后在青岛山东大学和保定专科学校的地理系科执教,重操旧业。
1945年8月,张子桢教授应聘来到东北师大地理系任教,先后担任本科生的“中国地理”、“地理教学法”和研究生的“地理学史”、“地理思想史”等课程。他在东北师大地理系长期担任系主任工作,从他创建地理系到他离开人世,长达50年之久。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办好东北师大地理系的教育事业上。
张子桢教授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地理教育的科学研究,先后发表了“地理教学在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加强地理基础知识教学的途径”、“地理教育的价值”、“改进基础地理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等论文。他还主编了长达70多万字的《地理基础知识》、《中国地理知识》、《世界地理知识》等地理科普读物以及《中国地名大辞典》(吉林省分卷)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卷)等著作。显然,张子桢教授是为地理教育呕心沥血的地理教育家,这是形成其地理教育思想的物质基础。张子桢教授地理教育思想的形成,就是由于他对地理教育的贡献和一贯热爱,处于顺境时如此,逆境时也一样。如在“插队落户”临走时,他除了带走几本规定的毛选之外,还把有关中国地理、地理学史、地理教学法等方面的书籍、资料和讲稿,打包成捆带到下放地去,他说“这些东西是我的第二生命,要随我走,不能抛弃。”这与有些教师把这些东西当做废品卖掉是截然不同的。这是他热爱地理教育的体现,从而形成他坚定的地理教育思想。
二、张子桢教授地理教育思想简介
思想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最高形式,它是一种观念。教育思想也就是教育观念,简称教育观。在教育观中,教学目的观、课程观、教材观、教学方法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观等最为重要。张子桢教授的教育观,在他的教学、著述、谈话中都有所体现。
1.地理教学目的观
张子桢教授的教育思想,在其“地理教学在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一文中论述得最为明确、具体、详尽。他认为,地理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地理思想政治教育、地理知识教育和地理能力教育,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只注重地理知识教育、忽视地理能力培养和地理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错误的。他指出在地理教学中要加强“双基教学”,既要加强地理基础知识教学,又要加强地理基本技能培养。他还特别强调,在地理教学中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德育放在首位,特别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最为重要。地理教育在这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别的学科无法取代。
2.地理课程观
课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张子桢教授认为,地理课程设计要充分体现地理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他指出,地理课程设计有多种,应采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学科课程论,以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地理科学基础知识,受到地理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地理基本技能。中学地理课程应以自然地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为主,无论中学地理课程怎样变革,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必须体现。在各种地理课程论中,他反对“活动课程论”。这种课程论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很早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科课程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的生活需要”。张子桢认为,这种课程论脱离实际,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是不可取的。
3.地理教材观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课程的具体体现。张子桢教授认为,如果教材设计失当,即使选择了学科课程,也难以保证教材的科学性。所以他认为,所选教材必须体现地理科学特点,具有地理性。切忌把地理科学知识的“触角”伸得过远,误把相邻学科的内容选进来。在地理教材中适当清理“越界教材”,以保证地理知识的纯洁性,是完全必要的。
张子桢教授认为,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既要忠于教材,又要进行必要修改和补充。两者并不矛盾,后者也是前者的体现。
教材的编写,是“一纲一本”好,还是“一纲多本”好?人们的认识并不一样。张子桢教授认为“一纲一本”比“一纲多本”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即利大于弊。
4.地理教学方法观
地理教学方法观是地理教育观的核心,一个人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这里。教学方法观,主要体现对教学方法含义、教学方法分类、教学方法理论基础、教学方法选用、教学方法传承与创新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
(1)教与学的融合观。什么是教学方法?张子桢教授认为,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的合称,而不是教法与学法的简称。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水乳相融、不可分割的。这就是张子桢教授教与学的融合观。那种“重教轻学”或“重学轻教”,把教与学分裂开来或对立起来,都是有害无益的。他还认为,在教学中为了纠正“重教轻学”倾向,而把教案改为学案,教具改为学具等做法,是把教与学对立起来,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并不可取。什么是好方法?张子桢认为,好方法可以提出好多条,简单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乐教,学生愿学,教与学紧密相融,效果好,就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