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小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胡锦涛指出:“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毋庸置疑,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不仅均衡教育实施不了,而且将严重阻碍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现就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现状分析
  数量不足。现以笔者所在的禾源小学为例:禾源镇小学现有学生2087人,现有84名教师(其中因病不能上班3人,外借其他单位4人),真正能上班的只有77人,按1∶23.5的师生比计算,我们缺少教师12人。
  素质不强。农村小学,尤其是村小、教学点信息闭塞,教师很少有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加上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设施落后,教师没有更多精力和机会进行业务学习,这样一来,造成很多教师知识少、观念旧。另外,新招聘的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书育人的责任心不强,而优秀的教师通过“打擂台”进了县城学校或进入公务员队伍等。可以说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直偏低。
  任务过重。将无法开课。村级小学有的年龄段只有几个人或十几个人。教学点教师平均要担任2~4门主要学科,其他学科4~6门,平均每天上课6~7节。而担任如此重任的教师都是45岁以上眼睛花、身体差的老年教师,他们能把一天七节课上完就不错了,提高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
  待遇偏低。农村小学教师身处穷乡僻壤,物质文化生活不够理想,待遇也不尽如人意,影响了工作积极性。除了能得的硬工资外,没有任何奖金、福利。
  二、产生原因
  地方经济薄弱,加上学校又是清水衙门,教师不能与其他行业一样享受该有的待遇。教师唉声叹气,领导苦不堪言。“一支粉笔,两袖清风”是对农村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
  缺乏学习提高。教学任务繁重,与外界接触少,造成教师的观念滞后,思想僵化,科研意识不强。总认为自己教了几十年的一套老做法管用,教起来方便、顺手、不费力,对新的东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三、解决办法
  要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大力培训。要以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为基地,定期培训农村小学教师,并收到实效。其前提是要改变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人员现状。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应该是在本县、本市甚至是本省本学科的骨干或者是带头人。教师进修学校不应是教育系统的“养老院”或者是一个虚设的机构。建议将县教研室和县教师进修学校合并为一个单位。同时大力加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力度,尽快提高教师素质,确保农村小学教师能满足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需要。
  补充数量。没有足够的数量,何谈质量?首先,改变城乡师生比例倒置的现状,村小、教学点要按班级为单位配备教师,要确保农村小学教师编制。其次,应加大师范院校在农村进行定向招生的力度,为农村小学培养素质高,留得住的教师。师范院校定向招生应成为农村小学教师补充的主要渠道。同时做到每年按需向社会招聘一定数量的年青教师,弥补教师的不足。要让55岁以上身体差、能力差的教师提前离岗休息,改变小学教师老年化的状况,使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尽快达到年轻化、专业化。
  提高待遇。对农村小学教师工资以及国家出台的各种津贴,应列入国家财政预算,由中央财政全额或与省级财政按比列分摊,直接拨付到县级教师工资专户(由地方财政负担,很多就是不能负担)。要确保农村小学教师的收入不低于同地区其他行业,进一步缩小地区间、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教育经费要投入到 “人头”上来。从而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安心从教,要变“教师削尖脑袋往其他行业钻”为“其他行业人员削尖脑袋往教师队伍钻”,如能那样,何愁教育不能发展?
  推进改革。在教师聘任时要动真格,让广大教师真正体验“今天不爱岗,明天要下岗”,“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按岗定薪”的分配制度,拉大教师的收入差距,让广大教师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加强交流。一方面,县城或周边学校要提拔的学校行政领导必须到西部山区学校任职,不得本校就地提拔。要给农村小学送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帮助农村小学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从农村小学选派部分有培养前途的管理人员和年青教师到城镇学校挂职锻炼、跟班学习,以促进城镇教育的均衡发展。
  合理配置。没有教师资源的公平就没有教育的公平。一是要按教师在乡镇工作年限,直接调进部分在乡下工作时间长、年纪大(已无能力打擂)的教师,给他们一个进城的机会,这应成为县城补充教师的主要渠道;二是在一个乡镇工作没满6年的教师不得调动或参加进城选调。(作者单位:江西省遂川县禾源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邓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