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八种中药材畅销


  天冬广西是产区之一。2004年广西市场的天冬一直销势平稳,价格每千克(下同)稳定在7元~8元之间,直到2005年2月销势和价格均未变,到3月开始走快,价也随之上升,以后销势逐月加快,价格也步步上升,目前销价已升至10元~11元,在短短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升幅为29.4%~33.3%。
  原因是今年初以来,野生天冬上市量在减少。商家反映,2005年野生天冬的上市量比上年同期约减少3成左右。野生天冬多分布在广西经济欠发达的县。今年初以来,产地政府大批输送农村青壮劳动力到广东、福建打工,上山采挖天冬加工出售的人数便大大减少。这是天冬上市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天冬这两年生长周期较长,价格偏低,因此,人工栽培发展缓慢,当野生天冬上市量减少时,无法从人工栽培的天冬中得到一定数量补市,也是造成今年天冬销势转快价扬的原因之一。
  巴戟天2004年广西市场的巴戟天基本处于平销状态,价格稳定在10元~14元之间。2005年1月~5月市场上销势并无大的变化,只是价格微升至11元~14元,而到了6月份销势由平转快,价升至13元~18元,升幅为18.2%~28.6%。
  近期广西市场上的巴戟天销势转快价扬的原因是,广东巴戟天进入广西玉林中药材市场货量减少。据商家反映,去冬今春巴戟天产新品后进入广西玉林中药材市场的量约比上一产季减少2成左右。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栽培的面积两年来逐年缩减,尤其是这一产季较为明显,因此,进入玉林药市的货量也在减少,这是导致近期广西市场巴戟天销势转快价扬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近一二个月来,进入边贸市场的巴戟天货量也有所减少,对市场销势转快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鸡骨草广西是主要产地,一般年份产量都在2000吨以上,2003年产新品以来,广西市场上的鸡骨草销势便从畅销逐渐转入滞销,价格也一路下滑。到2004年3月销势出现疲软,价跌到4.5元~5.5元。至2005年5月一年多时间,其价创下了近年来新低。6月份才出现转机,价格开始回升,目前销价为5.5元~6.5元,升幅为18.3%~22.2%。
  近期广西市场上的鸡骨草之所以出现转机,一是两年来种植面积缩减,新货上市量减少。据调查,2002年全自治区种植面积为7100亩,产量约2900吨。2003年种植面积只有4700亩,产量为1880吨。2004年只有2500亩,产量只有1000吨,而广西近年的年销量已达2000吨以上。从2002年产新品至2005年5月经过两年的消化,库存量也不多,因此,鸡骨草近期市场销势出现转机,价格回升。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连续两年种植面积减少,也带来总产量锐减,商家每年得到新货补充库存量也随之减少,出现销大于存。目前商家鸡骨草库存也不多,难以维持到产新品时。另外,2005年5月前市场上鸡骨草价格仍处于低谷,而三四月正值鸡骨草种植季节,但价仍未有起色,产地药农多数没有恢复或扩大种植面积的计划,因此2005年种植面积也不会比2004年多,预测今年产新品前至2006年,鸡骨草在广西市场仍继续不断看好,价格还会有继续上升的可能。
  白茅根广西是产地之一,是2004年广西市场上平畅交替出现的中药材品种。1月~2月销势较畅,销价为4元~4.5元,3月~11月走势转缓,价跌至3.5元~3.8元,12月回升至4元~4.5元,进入2005年1月~4月仍保持4元~4.5元,进入5月~6月走势不断加快,价再升至4.8元~5.2元,价格升幅为15.6%~20%,
  原因一是上市货量减少。近年来农村大量使用除草剂,使白茅草生存的地域不断缩小。商家反映今年初以来白茅根的上市量比上年减少10%~15%。二是入夏以后各凉茶摊点入市购货,使得销量增加,销势加快,从而使价格上扬。
  广佛手2005年1月~5月在广西市场上销势平稳,每千克销价也稳定在16元~18元,但进入6月份销势转快,价升至19元~22元,7月~8月价仍继续升高,目前销价为23元~25元,短短的三个月升幅为38.9%~43.8%。月均升幅为13%~14.6%。
  2002年下半年至2003年间,广佛手的销势在不断走向低迷。产地种植农户看到不但无利可图,而且市价大大低于生产成本,因此大面积砍伐广佛手果树。据产地果农反映,被砍的广佛手树在50%以上,有些地方高达80%。而留下的广佛手树则大部分放弃了管理,植株生长普遍不良,开花多结果少,单株产量低,上市量在两年来锐减。另外,商家库存量少。因广佛手片含有挥发油,易蒸发味淡,且易变色,质量下降,留在果农手中部分药材早已低价销出。商家库存部分经过多年消化到今年上半年所剩不多。三是,广佛手正处于青黄不接时期,市场上货量近期出现供不应求。
  山豆根广西是主要产地。2005年1月~5月,山豆根是广西市场的热销品种,其价也从1月8.5元~9.5元,升至5月的18元~19元,升幅为100%~108.2%,月平均升幅为25%~27.1%,创下山豆根历年来的价格新高。进入6月,云、贵两省入市的货量增多,再加上这时厂家吸货量减少,市场上销势下降,价格也回跌到12元~13元,跌幅为31.5%~33.3%。进入7月~8月,云、贵两地来货减少,厂家又陆续入市吸货,货量又增加,销势转快,价又反弹,目前销价为16元~17元,回升幅度为30.8%~33.3%,且仍有继续上升趋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广西是山豆根主产地,经数十年开发利用,野生资源分布的地域大大缩小,上市量逐年减少,供求缺口正逐年加大,而野生变家种研究工作正在进行,尚未有成果,短期内不能从家种中获得产量补市。从外省进入量也十分有限,且在呈减少趋势。行家预测山豆根在广西市场上的价格尽管还会出现上下浮动,但是,在今后的几年内销势还会继续升温,价格仍有上升的空间。
  茯苓广西是我国茯苓的主要产区之一,年产量曾高达1000吨以上。2004年广西市场的茯苓销势处于下降之势,其价从年初13元~16元,降至年末6.5元~7.5元,跌幅为50%~53.1%。进入2005年1月~6月,销势仍处于较低迷的状态,价又略跌至6元~7元,进入7月~8月销势转快,价格反弹,目前销价为7.5元~9元,回升幅度为25%~28.5%。
  近期广西市场的茯苓之所以销快价扬。一是种植面积缩减。自2004年茯苓销势发生滑坡,价格走低之时,也正是茯苓种植的季节,产地群众看到价格在不断下滑,因此,种植窖数有所减少。据了解,昭平县近年正常年份每年种的茯苓的窖数均在15万窖以上,而2004年只种10万窖左右,减少了约35%。导致去冬今春新货上市量比上一产季减少。而2005年种植数也没有增加。二是受旱灾减产。2005年是广西大旱之年,因土地干涸,种下的茯苓上菌率不高,菌丝生长受影响,所结的茯苓个较小。据种植户反映,正常年份每窖可产鲜茯苓一般为2千克~2.5千克,最重可达5千克。但这一产季起挖的茯苓每窖只有1.5千克~2千克,最高只有3千克。有关部门调查估产,这一产季全自治区茯苓总产量只有400吨左右,约减产3成。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今明两年广西市场上的茯苓销势仍不断升温,价格还会上扬。
  草豆蔻主产海南、广西、云南三省区。正常年份全国年产量为400吨左右。其中海南年产约200吨,广西、云南分别约100吨。海南省与广西虽是隔海相望,但相邻地区离玉林中药材市场不远。云南则与广西山水相连。每年两省产的草豆蔻都有相当数量进入广西市场,再销往全国各地。因此,广西成为草豆蔻的主要集散地,对全国各地的销势有较高的影响力。
  2005年1月~6月,草豆蔻在广西市场上销平价稳,销价一直稳定在4元~4.5元,而进入7月~8月销势急转,从平销转俏销,价也陡升至6.5元~7元,升幅为40%~44.4%。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主要是海南省今年上半年旱情十分严重,草豆蔻开花期出现大量落花,结果率低和座果率低。估计海南草豆蔻约比正常年份减产5成以上,产量只有100吨左右。而广西产区上半年也出现旱情,也减产,所以上市量只有70吨左右,减产30%左右。因此7月~8月市场上销势急转,价陡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今年海南、广西两产区的草豆蔻减产已成为事实。目前市场上货量供求出现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缺口还会不断加大,预测在年内和2006年产新品前草豆蔻在广西市场销势还会更加强劲,其价仍有一定上升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