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谱新篇 激情三十载 奋进谱新篇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30年的历史征程。作为通信行业改革实施母体的中国电信,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通信技术和业务不断更新进步的30年,是企业服务人民、回报社会的30年,是企业直面竞争挑战、探索创新的30年。忆往昔、看未来、思奋进,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在中国电信实施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并开始全业务经营这一新的重大历史时刻,具有特殊的意义。
  
  网络建设:从"摇把子"开始的奔跑
  
  回顾贵州电信建设发展的30年,其网络规模容量、技术水平经历了发展准备、起步腾飞和转型发展的多个阶段。
  改革开放之初,贵州电话交换机容量仅为3.04万门,电话用户仅有2.05万户。经过“六五”、“七五”10年建设,通信面貌虽然有了一定改观,但总体上还落后于全国电信的发展水平,到七五末,全省实现市话自动化的县市不到30%,大部分县还在使用“摇把子”,电话总容量8.4万门,电话普及率仅0.41部/百人。通信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网络技术和服务水平低下,一度成为制约贵州经济发展的瓶颈。伴随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对通信基础设施产业有了高要求,电信发展出现了良好的机遇,贵州电信贯彻“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十六字方针,争取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支持,同时,积极大胆负债经营,力争通信建设适度超前,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加速增长,逐步走向规模投入。
  “六五”、“七五”期间,全省电信投资总额近3亿元,于1988年建成开通全省第一个万门程控电话局。至“八五”、“九五”十年间,投资总额接近百亿元,在这一个时期的标志性项目有:1993年开工建设第一条光缆,并于同年开通移动电话,1995年末无线寻呼普及到各县市。到1998年末,即邮电行业改革重组开始的第一年,交换机容量达到151.5万门,用户总量达到96.3万户,电话普及率提高到3.11部/百人。技术业务实现由人工向自动、模拟向数字、单一业务向多样化业务的转变。通信网数量的剧增与质量的飞跃并进,供需紧张的矛盾基本缓解,装电话难、打电话难的问题不复存在,电信业名副其实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
  1998年以无线寻呼剥离、邮电分营为标志,开始了历时数年的通信行业重组。与电信重组改革步伐并进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对电信行业的更高要求,是市场需求从巨大的用户需求转化为个人化和差异化需求,是电信技术快速更新发展。作为电信重组改革的母体,中国电信贵州公司承受了更多改革的压力和负担。企业直面挑战,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进一步提高通信网络覆盖水平,丰富宽带互联网业务种类及运用,信息通信网络向边远农村延伸。截至2008年9月,全省电信电话交换机容量已达到774.9万门,电话普及率提高到11.78部/百人,分别是1978年的255倍和147倍。同时着眼于企业战略转型需要,加快推进向功能融合、架构扁平、控制集中、业务开放灵活的下一代网络体系转变,经过数年的建设与发展,一个能够向各行各业提供网络、技术、业务、系统集成等综合信息服务的网络技术平台已经做好了准备,企业正在向更新更广阔的服务领域进发。
  
  通信服务:从电报电话到综合信息服务
  
  回溯改革开放30年的电信历史,与网络规模增长和技术演进并进的,是通信业务的飞速变化与发展,是信息服务对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
  如今的80后、90后频繁使用网络即时通信或短信满世界闲聊时,大约已完全不知道父辈们打电报时曾“惜字如金”,更不知道“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过去的几代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梦想。曾经给上一代人带来多少生动记忆的人工长途电话、电报业务退出历史,笨重的大哥大、满城鸣响的BP机和与之相应的磁卡电话亭渐次远去。“我的e家”、“商务领航”、“118114号码百事通”、“信息田园”,一个个性化的新品牌的推出,体现的是中国电信在政府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及家庭信息化服务领域的深度拓展。1978年至今,中国电信贵州公司固定电话用户数从2.05万户发展到470余万户,宽带用户从无到有,并形成规模,目前已逾68万户。企业大力发展综合信息业务,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以商务领航品牌为统领,大力发展宽带业务、IT应用及服务、互联网增值等业务,不断研发“新视通”、“全球眼”等信息化应用产品,以政府、公安、工商、税务、金融等行业为重点,推广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号码百事通业务,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衣食住行用”等全方位的综合信息服务,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信息生活。加快实施“村通工程”,启动“千乡万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电信贵州公司秉承“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理念,履行普遍服务责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电信资费整体水平下降为人民群众带来了真正的实惠;率中西部省区之先完成的“乡乡通宽带”工程,大力实施的“村村通电话”工程,充分证明了企业服务社会的决心和能力。坚持将服务作为企业永恒的主题,推行“首问负责制”和社会承诺服务、强化服务监督,完善优化服务渠道、内部作业流程和IT服务支撑系统,持续改进提升企业整体服务水平。企业多次被中国消费者协会授予全国“维权诚信”单位称号,以及“全省通信行业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优秀等级单位”等荣誉。
  
  中国电信贵州公司时刻牢记回报社会,做有责任心的企业公民。在抗击自然灾害、服务重大活动中,贵州公司全网协作、通力配合;在捐资助学、扶贫济危方面,广大干部员工充分表现出甘于奉献、团结向上的崇高精神。从历次抗击洪水灾害到2008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从四川地震灾害援助到为奥运会提供通信保障,公司以员工团结奋进的拼搏奉献精神、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网络运行,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方赞誉。据不完全统计,自1985年以来,贵州公司共有6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4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家单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并多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企业所拥有的一支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沟通、关心企业发展、渴望变革创新、讲求团队合作的员工队伍,是企业面对改革发展的种种艰巨挑战始终坚定向前的最可宝贵的财富。
  
  改革创新:从政企合一到市场竞争
  
  伴随国家改革开放奔涌的大潮,中国电信贵州公司也走出了一条全面变革创新之路。
  根据国家对邮电行业的统一规划和宏观调整,1998年5月,无线寻呼业务剥离,同年底,邮政、电信分营;1999年8月,移动通信业务剥离;2000年7月中国电信集团贵州省电信公司挂牌;2002年5月16日,南北拆分后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组建成立;2004年6月9日中国电信贵州公司实现整体上市。通信行业的重组变革,改变了政企合一、独家垄断,引入了市场竞争,企业从此走上市场化经营之路。
  面对市场竞争的挑战,中国电信贵州公司积极适应行业变化及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持续深化内部机制改革。五项集中管理、五项机制创新,提升了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营水平。2004年,公司明确提出,企业开始进入转型期,运营模式必须由原来的计划、技术和规模导向转变为市场、经营和效益导向;运行机制要实施根本性变革;经营模式要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管理模式要由粗放型向精确型转变;要全面推行和强化中国电信新的企业文化。贵州公司始终将推进企业转型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业务与服务转型、网络组织与人力资源转型,通过企业收入、投资、成本和人力资源结构性调整,追求企业价值增长方式从投资拉动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
  中国电信贵州公司通过联合建设、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等方式,加快自主研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探索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经营模式。公司与业界知名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设备制造商共同组建艾玛特信息超市项目开发有限公司,研发和建设跨PSTN网、PHS网和IP互联网的综合信息处理平台,影信通、宽带SIM等多项新型通信产品开始投入应用。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贵州公司联手省内多家媒体、旅游等行业单位,创建多彩贵州印象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开办贵州省主流媒体之一――多彩贵州印象网,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旅游文化咨询服务,着力通过技术、业务和网络的有机融合,创造出具有独特优势的业务。
  
  松经风雨更苍翠,梅历霜雪愈芬芳。目前,通信行业新一轮重组已经开始,企业面临着全业务经营和综合信息服务的新挑战。中国电信贵州公司正以实施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为指导,以全新的姿态向着电信全业务的提供者、互联网应用的聚合者、ICT业务领域的领先者和基于网络的综合信息服务产业链的主导者迈进。
  电信改革发展30年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通过30年的艰辛探索、攻坚克难,企业面貌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贵州电信人深深体会到: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以思想观念的解放推动企业的大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以改革强内力,以创新为企业注入生机和活力;必须始终坚持践行服务宗旨,牢记社会责任。改革开放30年,铸就了企业跨越发展的坚实足迹,展望未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贵州电信人充满信心,企业必将挺立潮头,迎接时代进步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