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蔓延趋势尚无法预测的寒冬中,企业必须清醒认识自己,强身健体,苦炼内功,加强资源整合,时刻坚守“品牌至上。实力为王,生存为大”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优势。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日益深化,面对扑朔迷离的经济走势,如何理解与认识金融危机和此轮经济调整,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探索应对的举措,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自省的重要课题。
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
未来企业发展有以下几大趋势:
一、创业。创业是推动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唯有创业才能推陈出新。但创业投资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风险极高的战略选择,特别是高科技产业,除产品、技术、人才、市场外,还需要产业资本的支持,高新技术还需要VC的支持,一般创新型企业在3至5年中,80%~90%的企业已难以生存。创投机构是协助创业者成功的重要伙伴,扶持创投企业,就是扶持广大的创业者,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创新与发展。
二、围绕核心能力进行专业化发展。体现在单元业务做精做透,做长久,这是大多数企业的发展方向。
三、围绕核心价值优化进行动态调整与产业整合。围绕核心能力在市场寻找价值链相关的项目,通过并购、合作,建立合作共进、互利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使企业快速达到规模效应。
四、快速聚散型企业盛行。百年老店不是刻意追求的,成功率也极低。未来市场真正的创新型或领先型企业可能是某些“闪电”型企业,他们具有高度的聚散能力,他们是可以快速把一个新型产业做到一定规模,然后快速退出的企业。例如:VC、PE和虚拟资本。
五、垄断巨型企业。垄断在市场经济相当长时期会存在,尽管反垄断声音高昂,但谁不想垄断呢?资源、品牌、知识产权、研发与创新、甚至特权都形成高度垄断,包括贸易壁垒,不少行业形成壁垒型垄断大企业。它们依靠自己的垄断优势,很快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并能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快速成长为巨型企业。
企业如何转型?
我们的企业正处于战略转型期,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背景下,企业转型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根据加大内需的政策进行结构性调整。企业发展规划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特别是处于产业链低端,恶性竞争型企业,要彻底改变低端混战,高端失手的格局,把视线从外销市场转到扩大内需上,逐步达到外贸、内需的平衡发展。
二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课题,要加大研发创新的投入,苦练内功,加快企业内涵的提升。
三是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优势环节集中,提高产业的集中度,从而形成强大的产业链条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的组合,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提出几个应对举措:
一、品牌至上,实力为王,生存为大。
“品牌”,不仅是企业行业地位的体现,也是消费者信任的积淀,更是企业竞争力的标志。品牌代表了企业的品质、商业精神和产品质量,我们应该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品牌价值。
“实力”,是企业的综合力量,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企业实力包括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表现为:综合能力、行业地位、企业长期发展潜力、企业规模、效益、创新能力等;软实力体现为:企业品牌、品质、人文、无形资产、社会影响力等。当前的金融危机,无疑是一场比拼实力的战役,面对萎缩的市场需求以及收紧的金融环境,生存下来的企业都是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在不断提升企业硬实力的同时,也要特别加强企业软实力的建设。
所谓“生存为大”,就是把企业生存放在首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合理的负债比是调节企业健康发展的长期策略;稳健、可持续性发展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保证,更是所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必须秉承的永恒不变的真理。
二、要对目前的融资环境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识和判断。
直接融资IPO变现越来越困难,即使创业板开闸,小规模、创新能力差的企业也只能幻想。而银行等间接融资渠道仍是企业首选,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银行对企业融资往往都作理想状态预期,一旦变化就可能“下雨收伞”。企业首先要主动建立好银企关系,最重要是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使企业增强实力,兴旺不衰。
三、认真理解在商品经济活动中,产权制度的深远意义,树立起科学的财富观。我们对产权交易的认识都还很肤浅,充分认识产权制度,在金融危机中才会生存有道。学会产权交易、股权置换、资产证券化、资本货币化,把资产盘活,特别是闲置资产、死资产,资产只有盘活,产权只有交易才能产生价值。
四、实施保守的财务策略,稳健经营,理性认识,掌握经济发展的规律,从容应对经济在繁荣和衰退,特别是金融危机波及企业时的经营战略的调整。
企业家对企业的财务策划要亲力亲为,严格把握长投短融的尺度。
五、要正确认识企业多元化扩张与专业化经营的关系,谨慎进入多元化的陷阱。专业化经营成功的比比皆是,而多元化成功的却只是个案。以并购进入多元化发展是强者的选择,更是智者的选择,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不是谁都可以进行的选择。
多元化扩张的目的是发展企业,但必须建立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一些相对大型的企业不顾自己的实力,特别是人才配置不足,一味追求做大做强,就可能会陷入“金融陷阱”,一旦市场环境变化,货币市场紧缩,银行再“下雨收伞”,这些长投短融的企业开始陷入空前的资金困难,现金流更加紧张,不得不进行高息拆借的恶性循环。
六、敢于放弃。“审时度势,进退自如,进则聚财,退即聚力。”企业更应该设置退出机制,真正做到无论是进是退,都占尽先机,做到进则辉煌,退亦精彩。特别是金融危机时期,退出也需要胆略,退出资产,换取现金流,赢得更稳健的发展。以贵州百强集团为例,2007年次贷危机初始,集团高层就未雨绸缪,从下半年开始,通过出让,退出了几千万的股权,并严格控制扩张项目,从而赢得了时间,换取了现金流,保持了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对多元化企业来说,有些产业是不能恋战的,对效益差,不熟悉的行业,要坚决出手,聚力以逐步向优势产业集中。
七、整合资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资源整合包括企业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两个方面。在转型整合、产业提升、合作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通过自身的变革,自身的超越,改变我们处于产业链低端和价值链末端的局面。
整合内部资源,主要是整合企业内部的基本生产要素,调动企业内部的积极因素,苦练内功,进行内涵式提升,建立起以市场链为主体的架构,集中企业优势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经营优势产品、产业,经营品牌。人力资本是企业的稀缺资本,整合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最重要的一环。只有使每一个员工具有生机勃勃的创业者激情和企业家精神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整合外部资源的目的是在市场架构上取得更大的业务和更多的订单,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利用社会变革和经济周期变化,整合外部资源,以实业为基础,资本为杠杆,人才为动力,进行有准备的产业扩张。并购整合已经是新经济时代下的大趋势,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冲击,也给我们带来最好的发展契机,兼并、联合、资产重组、跨国并购需要具备一定的产业实力和金融支撑,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才是科学的发展之路。虽然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跨越之路,但我们已经清醒意识到,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科技进步,一定会大大缩短我们的工业化进程,我们要有条件地加快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百强的成功之道,就在于一手抓创新,一手抓并购。创新得以不断提高百强的核心竞争力,而并购则使百强快速发展。百强在内部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体系,不仅仅体现为产品创新,更多的是创新思维,包括体制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管理架构的创新等等。从2001年起,集团先后并购了柏强药业等6家民营制药企业,味莼园食品公司、金凤凰烟酒集团公司等2家国有企业,并通过与跨国企业百盛、央企保利的合作,快速进入百货、地产等行业。由此在短短的8年时间内,构筑了百强“药业、食品、百货、地产、金融投资”等五大产业体系。通过实施“实业+投资+人才+创新+合作”的五环战略,使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与核心竞争力,并取得了长远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