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2010年第10期 深圳公务员制度改革“去官化” 公务员“天花板”的限制导致了公务员千军万马挤官道,催生了许多官场怪现象,如一些无升迁希望的人消极度日,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各单位热衷于通过增设机构、提高机构规格来解决干部出路问题;公务员“官本位”思想浓重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深圳市在2010年初开始进行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从综合管理职位中划分出行政类和专业技术类职位,并对这两类职位建立与行政职务级别脱钩的独立职务序列。大部分公务员因此摆脱了行政级别的束缚,通过职级晋升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改革得到了深圳市基层公务员普遍支持和认同,他们认为公务员改革有三点好处:一是工作更加专业化;二是发展空间更大;三是公平竞争的机会更多。
《领导决策信息》2010年第22期
“反危机”应成“十二五”主题
金融危机过后,有观点认为,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发动机”,“十二五”将进入一个新的经济高增长期。《领导决策信息》在近期介绍了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与上述观点相反的意见,认为诸如“黄金十年”的说法过于乐观。在国际上,“十二五”时期是危机的再度爆发期,而且会更严重。在国内,则可能是生产过剩矛盾的首次爆发期,且危险将集中到金融领域。因此,“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可能不是继续谋发展,而是“反危机”,要利用危机提供的压力对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进行调整。
《?望》周刊 2010年第23期
不犯法的“地板工资”困境
在“最低工资标准”的底线上“低飞”,即将普通员工的工资“稳定”地保持在“最低工资标准”这条“高压红线”上――《?望》周刊通过调查总结出这样一条外资企业在中国用工的不犯法的“地板工资”原则。然而,一方面是工人通过正常工作拿到的迟迟不涨的工资;另一方面是许多外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获利丰厚。强烈的反差折射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专家指出,解决这一困境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严格敦促外资劳动密集型企业改变用工制度和用工方式,形成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二要打破基层地方政府的“不作为”;三要让各级工会能够真正“有所为”。
《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第19期
中央治疆新方略
5月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新战略。《中国新闻周刊》近期发表文章对新战略进行解读。新战略集中针对民生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下猛药,一方面“输血”,推出中东部19省区对口援疆;另一方面提高新疆的“造血功能”,建立经济特区,并率先在新疆试行税费改革等。中央同时提出,到2015年使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而有关专家学者提醒,作为一个复杂的区域性难题,新疆此前的困境由多种原因造成,既有政治也有经济政策原因,还有社会阶层和群体意识的因素,一味强调经济,一旦政策失衡,则有可能加深现有一些矛盾。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要考虑到生态、民族文化的保护。
《财经》2010年第11期
全民免费医疗的神木启示
陕西神木县因“全民免费医疗”而一时名满全国。神木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覆盖人口达99%,因其报销水平较高,参保者自负比重较低而被称为“全民免费医疗”。1998年,神木县在医疗领域引入民资,如今,神木县14家医院仅有1家公立医院,这使得神木不必付出巨额财政投入就能拥有充沛的医疗资源,也为“全民免费医疗”创造了供方市场条件。2009年,神木“全民免费医疗”基金的数额约为1.52亿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5亿元。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认为,神木政府的做法值得称赞,医疗保险的钱,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应该留下很多结余去搞投资。
《南风窗》2010年第12期
凤凰涅?从汶川到玉树
从汶川大地震到玉树强震,中国饱受地震灾害的考验。《南风窗》近期策划专题《凤凰涅? 从汶川到玉树》,总结汶川灾后重建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希望汶川的教训,玉树能够汲取;汶川没有做到的,玉树能够做到。两年来,“中国式救灾”受到热议,举国体制下的对口支援在“抗震救灾”中创造着奇迹,然而进入“灾后重建”,许多问题便突显出来:补偿政策不到位,面对群众提出的“豆腐渣工程”、物资分配不均等问题,部分基层干部不是回避,就是以大帽子压人,中央政策无法落实到位。而更重要的是“人的重建”,离不开相应的社会土壤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