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残暴不是日本文明偶然:俄军和日军谁更残暴

  为什么战争会使那么多普普通通的日本人变得如此疯狂而残暴?   “祖父参加过在南京的屠杀。我从来没有听祖父谈起过那场战争。他去世前说,参加了战争就会变成疯子、变成野兽。导演说电影是根据日本兵的日记等素材创作的。我想,祖父的心境,与影片中那个自杀的日本兵相近。”
  这是一位20岁的日本女性在看完电影《南京!南京!》后的感言。8月21日,这部描述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几经波折,终于获准在东京“有限”放映。
  这部片子究竟会对当代日本人的内心带来什么样的撞击呢?想必所有的中国人都十分关心这个问题。抗日战争的硝烟已经退去六十多年了,但是对日本兵当年那些残暴行径的反思却并没有结束。电影《南京!南京!》着力于从人性的对比中去“解读”这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可能会有助于日本人认识,为什么那么多的日本兵会丧失人性。
  如今在世界各地出现的日本人,大都是文质彬彬、很有礼貌的,甚至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他们成了最受欢迎的人。还有多少人会想到,这个民族在六十多年前居然曾经那样残暴过,难道这一切只是日本文明的偶然吗?
  有位日本学者这样说,日本战后再也没有侵略过任何国家,日本自卫队没有杀过一个人,也没有一个人被杀,日本已经走向了和平。可以说,这样的说法代表了日本人的普遍认识。但是,它却蕴含着一种危险,那就是试图把那一段日本人的心灵史从日本文明中剥离出去。
  对照德国以及欧洲人对二战与欧洲文明关系的不同认识,我们可以清晰看出,在类似的问题上,欧洲人的回答是多么地不同。
  欧洲著名学者莫兰曾经说过,战后德国人以及欧洲人对希特勒大屠杀的反思,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了欧洲文明之中。他们认为,大屠杀所展示的人的内心之“恶”并不是德国(欧洲)文明的一个特例,它原本就是这种文明的一部分。
  德国人在二战后有关讨论,尤其是对德意志文明的自省,最终使德国能够站在欧洲一体化的前列。而在很多日本人看来。战争中的残暴,只不过是“那一代”日本人干的事,和现在的日本人或者说日本文明似乎已经再也不会有什么关系了,今后的日本人不可能再干那样的事情。
  历史可以“过去”,但心灵无法“过去”。如果一个民族不能了解那些源自心灵深处的“恶之花”究竟为何会生长而出,那么,它就很难在整体上超越历史走向未来。
  我们常说,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这话没有错。但对于遭受过日本侵略的亚洲人民来说,却只讲对了一半。当几百万“日本鬼子”在亚太地区烧杀抢掠,他们是法西斯残暴的实施者。当整个日本岛卷入战争的狂潮,许多普通日本人也就成了法西斯疯狂的追随者。
  日本的法西斯军国主义比起德国纳粹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种令普通日本人神魂颠倒的迷惑力也并不比德国纳粹差多少。当年在日本全国的小学校中,6岁的孩子最先学?的东西就是士兵们的重要性,孩子们用充满稚气的嗓音呼喊着“为天皇而死!”当恶贯满盈的战犯山本五十六的死讯传回日本时,竟有十多万人站在东京街头默哀致敬。在菲律宾棉兰老岛,日本兵在美军的包围下为负隅顽抗竟将同伴杀死后吃掉……
  许多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件事:日本本州北部山区的一个小学生在被命令解剖青蛙时哭了起来,老师就在他的头上狠狠地打了一下,并教训道:
  “你为什么会为了一只小小的青蛙而哭呢?等你长大以后,你将要去杀死100个或者200个中国人。”
  关于二战与人类文明史的讨论并没有结束,也不应当结束。
  《南京!南京!》带给一些日本人的心灵震撼就表明,这很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日本人真的是走到了一个文明的新高度,那么他们就应当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恶敞开来给自己,给这个世界去看。
  为什么战争会使那么多普普通通的日本人变得如此疯狂而残暴?这才是我们解开历史之“结”最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