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趣事 奥运奇闻趣事

     从1896年4月6日,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雅典拉开大幕以来,奥运之路已经走过一百多年。百年奥运,留下的不仅是令人回味无穷的感动,更有大量鲜为人知的奇闻趣事。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新书《图说奥运奇闻趣事》,以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引领读者走进奥林匹克王国。
  
  被哈佛开除的奥运第一冠军
  
  在现代奥运会的众多冠军中,人们最难忘记的就是第一个冠军――美国三级跳远运动员詹?康诺利。
  28岁的康诺利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学生,他从小喜欢田径、篮球等运动,当他听说要在希腊举行第1届现代奥运会的消息时,便向校方请假,准备参加雅典大赛。想不到校方认为:参加如此漫长的运动会,会妨碍正常学业。如果他坚持要去,就要被除名。康诺利听了火冒三丈,与校方领导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他一气之下,冒着被开除的风险,与另外13名选手一起,登上了向希腊进军的德国福达号货轮。要知道,其他美国选手都是波士顿体育协会麾下的成员,参赛是得到资助的,而康诺利不被这个上层社会的精英机构所接受,为了参赛他花掉了所有的积蓄――700美元。
  1896年4月6日,第1届奥运会的第一项比赛三级跳远开始,有5个国家的7名选手参加了角逐。轮到康诺利时,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以猛虎下山般的雄姿,呼啸着、狂奔着……准确地攻板,“噌!噌!噌!”――哈,13.71米,他终于夺得了梦寐以求的金牌,成为现代奥运史上的第一个冠军。运动场上奏起了美国国歌,升起了美国国旗,这在以后就成了奥运会的传统发奖仪式。
  第二天,康诺利在跳远比赛中,以6.11米的成绩获得铜牌;最后,他还参加了跳高比赛,结果又以1.65米的成绩夺得银牌。
  康诺利戴着3枚奖牌回国,理应受到哈佛大学的热烈欢迎。可是,他做梦也没想到,校方竟因他“破坏校规”而开除了他的学籍。意志坚强的康诺利没有气馁,没有屈服,在精神上受到巨大打击的情况下,仍决心要参加4年后的巴黎奥运会。
  1900年5月,32岁的康诺利又远渡重洋,来到法国巴黎,参加了旷日持久、堪称“马拉松式”的第2届奥运会。康诺利以13.97米的成绩,获得了三级跳远的银牌。
  康诺利退出体坛后,成了有名的记者和作家。他穿梭于世界各地,写下了25部长篇小说、200多篇短篇小说和无数篇赛场报道,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赏识,他俩因此成为亲密的朋友。
  1949年,康诺利81岁高龄时,为了纪念他在奥运会上的功绩,美国哈佛大学以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的方式,来挽回昔日校方与这位运动员之间的“不愉快事件”。康诺利于1957年1月20日逝世,享年88岁。
  如今,在美国洛杉矶的冠军博物馆里,竖立着一个冠军纪念碑,碑上铭刻着美国在历届奥运会上取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名字,以表彰他们为美国争得的荣誉,纪念碑上第一个赫然醒目的名字便是詹?康诺利。
  
  送水脚夫成了马拉松冠军
  
  在第1届奥运会比赛中,最激动人心的场面是马拉松比赛,它在希腊刮起了一股狂热的爱国主义旋风。
  马拉松跑比赛安排在第五天,前四天的比赛,希腊人眼巴巴地看着一项项冠军被外国人夺走,这使得一向以光荣的体育传统而自豪的希腊观众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把希望集中在最后一项――马拉松赛跑的争夺上。
  比赛于1896年4月10日举行,有希腊、美国、法国和匈牙利等5个国家的25名运动员参加。个头瘦小、貌不惊人的希腊选手鲁伊斯平日里是一名送水的脚夫,他穿着家乡村民送给他的鞋子,与其他选手一起出发。沿途聚集着许多希腊观众,一个劲地为希腊运动员加油助威,可是发令枪一响,法国运动员勒米西奥一马当先,赛程过了30公里,勒米西奥仍然领先,有人急不可耐地把象征胜利的橄榄枝环套到了他脖子上。但是,当跑到34公里时,鲁伊斯追了上来,他的步伐轻捷有力,观众的情绪骤然高涨,“加油!鲁伊斯!”“加油!鲁伊斯!”欢呼声此起彼伏。鲁伊斯斗志倍增、越跑越快,对手一个一个被他甩掉,在离终点不远处,他终于超过了勒米西奥。
  
  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鲁伊斯第一个到达终点,以2小时58分50秒的成绩获得世界上第一个马拉松长跑的冠军。乔治一世国王站在终点迎接他,就像迎接凯旋的英雄一样。这时运动场外响起了礼炮声,运动场内爆发出狂热的欢呼声,人们把冠军抛向空中,无数观众把黄金首饰、大把大把的钱币塞到他的手里。王储康斯坦丁和他的兄弟把冠军迎到国王席上,国王再次拥抱了鲁伊斯――他是第一个受到最高礼遇的现代奥运选手。
  扑面而来的荣誉并未使憨厚的鲁伊斯飘飘然,他说道:“我所做的,既不是为了荣誉,也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希腊,我的祖国。”最后,当国王反复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想了想,回答道:“有的,一辆马车一匹马,这样,我就不必老跟着骡子跑了。”
  
  蒙受71年冤屈的田径大王
  
  1912年7月中旬,第5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的角逐达到了白热化程度。在田径运动中,五项全能和十项全能是两个持续时间最长、体力消耗最大的个人比赛项目。美国运动员索普以惊人的毅力、充沛的体力和高超的技术,同时赢得这两个项目比赛的冠军。他十项全能的成绩是8412.955分,创造了世界纪录。这个纪录保持了20年,直到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才被打破。他的运动才能不仅赢得斯德哥尔摩体育场上观众的阵阵喝彩声,而且全世界都为之赞叹!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亲自把两枚金牌挂在他的脖子上,同时奖给他5万美元。国王说:“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家,我认为能同你握手是一种荣誉。”美国总统也发来贺电:“索普先生,能祝贺你在奥运会上取得辉煌的胜利,我感到非常高兴……”
  索普一下子成了美国的英雄。在回到美国时受到了隆重欢迎,美国总统威廉?霍德华?塔夫脱接见了他。在美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印第安人获得过他这样高的殊荣和奖赏!但是,不久厄运降临到索普头上。有个记者发现索普的照片像在哪儿见过,于是他翻阅了大量报纸,终于找出了索普身穿洛杉矶棒球队球衣的照片,向各大通讯社揭露了索普曾以周薪15美元的代价为职业棒球队打过棒球,从而否定了他业余运动员的身份。这条爆炸性的新闻犹如晴天霹雳震撼了世界各国及国际业余田联。美国田联和国际奥委会根据死板的规定,取消了索普的比赛资格和他所创造的世界纪录,追回了2枚金牌。
  
  1888年6月28日,索普出生在俄克拉何马一个爱尔兰和印第安血统的家庭。儿时的索普经常跟随父亲去追猎野牛,久而久之,索普不但体格魁梧,而且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1904年,他考入宾夕法尼亚的卡利斯尔印第安学校,一位颇有名气的教练发现他是一个难得的苗子,便对他进行田径和足球的训练。索普在上学时曾短期地参加一些棒球比赛,领取少量津贴,以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用,当时还不能算真正的职业运动员。人们普遍认为,索普倒霉的真正原因恐怕是他那印第安血统,在那种族歧视猖獗的年代,一个有着“低贱”的民族血统的人冒了尖,那些自诩高贵的白人能好受吗?
  索普蒙受不白之冤后,仍然受到人们的尊敬。后来,由于生活所迫,他真的参加了美国著名甲级棒球队,并连续3年被选入全美明星队。
  1953年3月28日,在加利福尼亚的卡列斯尔小镇上,索普孤寂地病逝,终年65岁。临终前他对7个孩子的遗言是:“还我金牌!”
  事隔10年后,一位名叫罗伯特?惠勒的历史学家兼记者,经过10年深入调查,向美国田联、奥委会和国会提出为索普恢复名誉的申诉报告。此后他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使国际奥委会通过了恢复索普名誉的决议,重新承认他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获得的五项全能、十项全能两项冠军。1983年1月18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将索普71年前获得的2枚金牌归还他的子女。
  
  如今,当人们来到索普故乡卡列斯尔小镇时,能够看到一座雄伟的纪念碑,那是印第安同胞为他修建的。
  
  “最长与最短的有趣组合”
  
  在中国参加柏林奥运会田径比赛的人当中,上海“神行太保”周余愚,与美国黑人运动员欧文斯的友谊,一直珍藏在中国人的心底。
  周余愚出生上海书香门第,十分喜爱体育运动。每当“万国竞走锦标赛”比赛时,他总要赶到会场,偷偷地记住洋人的一招一式,然后自己发奋练习。万国竞走锦标赛从1904年至1916年的比赛,冠军都是洋人所得,面对这种情况,上海一些爱好长跑的青年,自费组织竞走队奋起对抗。1928年那届比赛,周余愚不负众望,终于从洋人的世袭领地里,首次夺得冠军奖杯,着实让中国人高兴了许久。此后,他四年蝉联冠军,名震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神行太保”。
  中国代表团出征柏林奥运会前,他是69名运动员中唯一保送入选的运动员。在柏林奥运会的练习场上训练时,欧文斯主动走到周余愚的跟前:“你是日本人么?”“我叫周余愚,中国人。”一口流利的英语让欧文斯惊讶万分。听说周余愚参加的是50公里的竞走,参加100米短跑比赛的欧文斯风趣地把两人比为“最长与最短的有趣组合”。
  谈及希特勒推行的种族歧视政策,两位朋友惺惺相惜,欧文斯鼓励周余愚:“我们都是有色人种,一定要在赛场上还击希特勒。”
  路途上,20多天的风浪颠簸,耗尽了周余愚大量的体力。在上海周余愚走惯了平地,奥运赛场上换成了坡道,成绩不尽如人意。周余愚虽然第23位抵达终点,但赛后,组委会慎重研究,决定给周余愚设一个只属于他的奖项:“姿势优美奖”。他在赛场上高速而又优雅的走姿独一无二,连欧文斯也替朋友兴奋、骄傲。他奔向周余愚,一把搂住了他,“咔嚓”一声,相片留住了永恒的友谊。
  
  中国奥运第一裁判舒鸿
  
  柏林奥运男篮比赛,共有21个国家参加角逐,中国也派队参加。篮球创始人奈?史密斯应邀出席。
  比赛是在室外举行,没有专门的场地,只是在一个网球运动场上支起篮球架,场地是一片沙土。8月7日至14日进行预、复、决赛。在比赛之前,国际篮球联合会首次在柏林召开会议,通过一条规则:禁止身高超过1.90米的球员参加比赛。这样,美国队就要失去3名身材高大的队员。美国队一听火冒三丈,闯到组委会要求取消这条规定。组委会见这些美国人不是省油的灯,而篮球又是美国人发明的玩意儿,只得与国际篮联协商,最后取消了这一规定。
  篮球比赛采用双循环制,为了公平竞争,谁上场执法,在决赛开赛前夕,才公布于众。由谁执法奥运史上第一场篮球决赛呢?选来选去,篮联官员注意到中国舒鸿的名字,他是中国队的助理教练,在篮球预赛时,曾执法过几场,表现不错。
  美国、加拿大队员听说中国裁判执法决赛,顿时炸开了锅,都不同意此事。但两队教练却信任舒鸿。美国队教练杜平曾是舒鸿留美的同窗好友,他说:“我了解舒鸿,他很合适。”加拿大的教练几天前见过舒鸿吹哨比赛,认为他“吹得相当公道”。
  当篮联官员把“难题”交给史密斯博士时,他立即赞许:“舒鸿是我的学生,我向你们保证,他是最合适的决赛裁判。”
  舒鸿1895年生于浙江慈溪,1917年求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19年赴美留学。1923年毕业于斯普林菲尔德学院体育系。1925年回国,先后任大夏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教授。
  柏林奥运会男篮决赛,在露天球场进行,观众达3000人左右。为支持舒鸿,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观战。
  “!”比赛开始,大雨倾盆,把场地浇得一片泥泞。运动员在雨中你追我夺,球泡在水里根本无法运球。舒鸿不但英语讲得十分流利,执法手势清楚,规则烂熟,双方犯规队员没有任何怨言,口服心服
  上半场,美国队以15∶4领先。下半场,雨越下越大,尽管舒鸿被打破近视眼镜,仍然反应敏捷,秉公执法。在艰苦的条件下,美国队以19∶8夺得奥运会篮球赛首枚金牌。此后各届美国队一直保持领先优势,直到1972年第20届奥运会才金牌易主。
  当时,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及天津的《大公报》都对这场比赛作了报道,宣传舒鸿“为国争光”。中国体育代表团随团记者冯有真报道说:“舒氏抵德后,经大会篮球委员会聘为裁判员,屡次执法,铁面无私,目光犀利,赏罚分明,极得好评。故决赛一幕,特聘舒氏充任裁判,极为荣誉。”
  
  追兔子练出来的女飞人
  
  斯蒂芬斯是美国女子短跑运动员。她在柏林奥运会上,获得女子100米赛跑和4×100米接力赛(她跑第4棒)两枚金牌。当记者问她是采用什么方法训练的,她却直言不讳地说:“靠追兔子练出来的”。
  斯蒂芬斯小时候很顽皮,上树、爬墙头是家常便饭。她最擅长的是到野外追野兔,野兔往哪里跑,她就往哪里追,追不上不罢休。当她获得冠军返回家乡时,家乡的人们在祝贺之余,向她开玩笑说,你应该去感谢那些野兔子,它们可是你的教练啊!
  斯蒂芬斯参加第11届奥运会比赛时,刚满18岁,但她的身高却有1.80米。她是个身体强壮的姑娘,经常带着迷人的微笑,转战各地赛场,赢得观众的掌声。比赛时她跑步如飞、动作有力。1935年,她曾以11秒6创造过女子100米赛跑世界纪录;同年,她曾用10秒4跑完100码(1码等于0.9144米)和用23秒2跑完220码(直道);1939年她还获得美国全国比赛的铅球和铁饼冠军。美联社在1950年评选20世纪前50年世界最佳运动员时,斯蒂芬斯被评为女子第10名。
  但是,在斯蒂芬斯以11秒5打破瓦拉谢维奇保持的世界纪录之后,有人放出话来,这个纪录是男人创造的。当时由于缺乏可行的检查措施,国际奥委会的官员要求斯蒂芬斯证明自己是女性。出于无奈,这位18岁的大姑娘只得在裁判团面前脱了个精光,以求清白。最后裁判团一致判定斯蒂芬斯是女性,这场风波才告平息。
  
  夫妻同日同场双夺冠
  
  赫尔辛基奥运会上最出色的田径运动员要数捷克斯洛伐克的扎托倍克。1922年9月19日,扎托倍克出生在捷克莫拉维亚小村庄的北部,他是矿工的儿子,在一家制鞋厂工作。有一天工厂主任劝他参加1500米赛跑,没有任何训练和比赛经验的扎托倍克,在100多名参赛者中取得第2名,之后他正式投入训练,走上了体育之路。
  1952年7月24日,在第15届奥运会田径比赛的第3天,捷克斯洛伐克的埃?扎托倍克与妻子丹妮双双出场,引起记者和观众的极大兴趣。他俩低声私语,是在倾吐缠绵悱恻的爱情,还是在预测结果?都不是。他俩是在互相勉励,互相预祝对方获胜。
  那天下午,扎托倍克站在秋阳高照的起跑线上,准备争夺第一块――5000米跑决赛的金牌。与此同时,他的妻子丹妮在跑道内的草地上,正与各国女英雄争夺标枪金牌。比赛即将开始,妻子向丈夫招手致意,预祝他成功,扎托倍克朝妻子微笑,表示充满必胜的信心。
  枪声一响,扎托倍克同10多名选手同时冲出起跑线,只见扎托倍克像火车头那样,“呼”的一下把对手甩得远远的,并一鼓作气冲到终点。就在广播里传来扎托倍克以14分06秒的成绩夺得5000米跑的金牌、平奥运会纪录的同时,丹妮也奋力掷出手中的标枪,以50.47夺得冠军,并打破奥运会纪录。
  和妻子双双夺冠,使扎托倍克十分兴奋。在10000米跑比赛中,他再接再厉,又以29分17秒的成绩夺得第二枚金牌。在田径比赛最后一天的马拉松比赛中,扎托倍克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68名高手争夺这枚最引入注目的金牌。
  比赛一开始,英国人比塔斯像炮弹那样冲在前头,到15公里的时候,扎托倍克赶了上来。在转折返回的路上,扎托倍克施展出他的绝招,以风驰电掣般的冲刺速度冲向终点,以2小时23分3秒2的成绩,摘取桂冠并打破奥运会最好成绩。
  扎托倍克一人连获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跑3项金牌。在世界运动史上,当时还没有人像他那样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许多专家惊呼:这样的水平已达到了人类的极限。一时间,扎托倍克成了传奇式的人物。
  当这位少校军官带着3块金牌回到布拉格的时候,他像战斗英雄那样,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他被授予“功勋体育家”的光荣称号,他的生日,成了全国的庆祝日。扎托倍克夫妇同圆奥运金牌梦,谱写了奥林匹克史上极其浪漫的一曲。
  2000年扎托倍克逝世,人们为他举办了国家元首级的葬礼,成千上万的人们排列在布拉格街头,为这位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祈祷。
  
  满分导致电子记分牌失灵
  
  1976年7月18日下午,蒙特利尔的“弗尔姆”体操馆正在进行第21届奥运会体操比赛。只见罗马尼亚14岁的女选手科马内奇在高低杠上穿梭飞行,她像美丽的仙女,忽而登上藤罗网密的树梢,忽而又跳进旋涡翻滚的大海,全场观众仿佛身临仙境,屏息着、目不转睛地看着她那神奇的表演,大家惊呆了。当她从杠上飞落而下,纹丝不动地站在裁判员面前时,整个大厅立即“爆炸”了,两万多名观众狂热地吹着口哨,挥舞着手帕,欢呼、喝彩,等待最好分数的出现。
  这时,电子记分牌亮了:“1.00”。什么?1分!裁判员疯了吗?观众惊愕了。经过检查才发现,这不是裁判员的错,裁判员打的是满分10分,而在这之前,体操比赛中电子记分牌从未显示过10分,科马内奇创造了空前奇迹,竟导致电子仪器失灵,打成了“1.00”,与观众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摘自《图说奥运奇闻趣事》,季一德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定价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