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第一个吃“公开”螃蟹的人】

  8月9日,济宁市慈善总会捐助中心。   坐落于市区中心路段的山东省济宁市民政局社会救助暨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中心大厅,最显眼的是这张长达10米的桌子。桌子上陈列着慈善总会所有信息和资料:账目年册、义工名单、济宁市及所辖县市捐助者详细资料等。
  随手翻开一本账目,“邮费4元,2008年3月18日”,“济宁市民政局支出预算审批单,名称:定向梁山打井工程款,2008年12月16日,单据三张”。每笔支出或捐款均有据可查。每张发票、收据都清楚标明项目名称、经办人、审批人、日期。2005年到2009年所有账目原件清晰可见。几十本装订整齐的历年捐助者资料,包括捐助日期、申请捐助者亲笔申请书、个人户口本复印件,以及从村委会到乡再到县最后到市慈善总会四级审批单,详细清晰。济宁市慈善总会通过一室、一网、一卡、一日志、 指南、一热线“六个”,实现公开常态化。“一室”即群众工作室。摆放所有慈善捐助档案资料,邀请社会各界现场评议。
  “一网”即东方圣地慈善网。通过网站及时发布业务动态、公示捐助情况。“一卡”即效能监督卡。捐赠办理时效监督与救助时效监督并重,向每位捐赠人发放,接受监督。“指南”即服务指南。不断丰富服务项目,载明捐赠救助服务流程及办结时限,向普通民众发放。“一日志”即群众接访日志。到访群众由首席接访员填写日志,即时报批,现场答复或帮助联系有关部门。“一热线”即监督热线电话。固定并发布监督专线电话,随时接听社会各界质询、批评和建议,建立电话记录。
  济宁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张发良说,他们并不是有意要做第一个吃“公开”这个螃蟹的人,当时的出发点只有一个:“我们要明白,这些钱必须得花得明白和踏实。”
  近几年,济宁市慈善总会探索建立了以财务公开为核心的敞开式现场公开、网上公开、新闻传媒动态公开和监督检查与公开相结合的慈善全公开体系。自2007年“慈善公开周”暨“慈善开放日”活动启动以来,累计邀请或接待监督评议3300多人次,300多人写下了评议留言。市民普遍反映,“透明公开很好,大家都放心”。
  济宁市慈善总会会长侯瑞敏说。我们就是要把慈善置于阳光之下,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树立良好公信公益形象,打造“传播真爱,让爱放心”的慈善事业品牌。
  国际联合之路慈善总会会长芭泰尔丝表示:“济宁慈善总会为其他地方树立了良好榜样……他们甚至比我们更清楚慈善事业今后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