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肯定过去三十年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非常时期,那么一切都消失在物质财富崇拜的欲望之中,正像我们看到的城市化进程和我们不能够填满的欲望之壑。而恰恰正是这三十年的跨越,人的觉醒在时间叙事面前,既是人的尊严值得期待的骄傲之时,但同时也是,人之为人的觉醒,在清醒之时遭遇毁灭的消失之时。
艺术家李勇哲男能够记录的也就是作为个体觉醒的“人”,在资本叙事的时空内,人的自我消失过程的内心精神叙事。在这一点上,他秉承了一个真正艺术家必须坚守的独立、自由的艺术精神与良知,在向内的生命真实体验中,为时代立言,为人的“内心的真相”写真。这使我想起欧洲社会大转型初期的重要艺术家梵高,他以自身生命的燃烧向世界宣告了欧洲宗教精神的毁灭,想起了后现代艺术大师杜尚放弃艺术行为的隐身(自我主动性消失),想起美国社会转型焦虑时期的安迪沃霍尔,开创了艺术消费主义时期的创作主体退役的现实努力,想起这一艺术现象背后的人类英雄主义的悲剧意识,和艺术这一人类文明想象之物的伦理、道德和无知的宿命与意义。
李勇哲男没有采用综合材料、拼贴和跨学科技术制作等手段实现架上绘画的语言增殖,而是坚持绘画性的基本手法,以表现性的张扬笔触,极简主义的人文思考,凸显人的主体意义。在其系列性的创作脉络中,展开了艺术语言与存在现实语境两个向度的抵抗与挑战、停顿与突围。显而易见,人的主体意识表现在当下社会情境之中,构成了李勇哲男悲剧意识的根源,无论画马、画狗、画人,还是风景,都是内心生成的人的异化镜像。
同样的,李勇哲男出于对科技文明的恐惧和不由自主的抵抗,他没有选择照相写实的手法摹画现实中的人与风景,将这一权利主动归为照相机的权力,也许从此可以证明,他不屑于记录事物的表象,尽管他的塑形能力可以和照相术相提并论。他不希望架上绘画艺术成为哲学的翻版,也许他没有哲学家的智力和艺术成为哲学传声筒的理想观念,他强调绘画性的同时,依然认为架上就是架上,架上绘画就是人的艺术表演舞台,他没有跨界的打算,只是一根筋去实现架上绘画的语言可能性,和进行中的时间并行。
在李勇哲男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人类超越自然属性的虚妄、焦虑、不甘隐忍的无奈、被动式的社会塑造,和艺术不被消失的激情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