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云壶系列再现:“曼生十八式”新风采]曼生十八式图片

  清代中期,紫砂壶业无创新可言,只摹旧制,或上彩加釉,或镶金包银,全落俗套,技艺亦一代不如一代。这时,在溧阳为官的“西冷八家”之一的陈鸿寿(号曼生),以其个人的兴趣爱好,参与了紫砂壶的造型式样的设计,其主要特点是完全脱离原来的仿古繁琐的装饰,务求样式简洁明快,并对壶身空白之处镌刻了很多诗文警旬,几乎是每壶必铭。这样,精美的工艺品有了精通诗文的高雅文人参与,自然给当时的制壶业吹进了一股春风,使紫砂壶文化品位随之上升。新鲜的文化气息,又一次促进了丁山的手工业的发展,由于文人的参与,让一个普通的饮茶工具变成了供人欣赏、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同时,壶上的铭文富有哲理,让人深思而回味无穷,备受各阶层人士和广大艺术家所喜爱。“曼生十八式”是陈鸿寿设计的众多壶形里的精典之作,代表其毕生设计壶形里最精华的部分。在当时,想垒套收藏相当困难,谁哪怕只能收藏一把,亦珍贵无比,足可宝之了。
  目前丁山虽有工艺师在零星仿制,亦不成套,且壶形与铭文都有出入,实属憾事。然有志于振兴紫砂精典名作为乐事的制壶高手周志云先生不辞辛劳,精心研制。从制壶的泥料上精选优质原矿泥进行配制,十八种式样,十八种颜色,从原壶的大小形制及壶铭的字体与内容,都逐一对照,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又向实用性迈出一大步。根据壶筒大小配制嘴、纽、把形,尽量做到等称相合,让自然流线与适用性完美结台,显示了先生以端朴为格,心自机杼,才华过人的品质。正是先生如壶,壶如其人啊!
  据先生透露,当时为获得第一手资料。有幸在唐云老师健在时,他就常去观赏实物,感悟其韵味。经过周先生的不断努力与反复研制,终于在第三届中国东莞文化博览会精品茗壶评选中,周先生所作“曼生十八式”荣获金奖;第五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精品茗壶评选中他的“曼生十八式”又荣誉得冠;2008年沈阳首届茶博会暨海峡两岸茶交会的茶具比赛中他的“曼生十八式”又再度夺魁。成功的喜悦挂在了周先生这位有着太师潜质的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设计师的脸上,而他改制的“曼生十八式”新品,真正达到了神韵更雅,形态更美,色泽更佳,意趣更足,文心更高,适用性更强的境界。把当时的创新,在今天得到了延伸与光大,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借古开今。既达到了古典的深度,又增加了形式上的新意与美感,成了志云壶系列新刨的一个新品牌。谁看了都会有“此壶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见一回”的感受。让我们感谢艺术家在传统的基础上的创新,同时又打破了空间感与时间感,所带给新时代的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