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视剧题材日益丰富,剧中角色职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国产电视剧将剧中女性角色设定为新闻工作者,她们的事业、情感等方面都通过电视剧这一媒介得以再现。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力图探究现实生活中女性新闻工作者的生存现状,以及电视剧将她们作为艺术表现对象时有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女性新闻工作者 娱乐 偶像 刻板印象
在电视剧题材日益丰富,剧中角色职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国产电视剧将剧中女性角色设定为新闻工作者,例如近几年热播的《男人底线》、《我们俩的婚姻》及《宽恕》等。剧中的她们或是稳重干练的部门主任,或是知性犀利的记者,或是光鲜亮丽的主持人,她们的事业、情感等方面都通过电视剧这一媒介得以再现。然而,现实中女性新闻工作者的生存现状究竟如何,电视剧将其作为艺术表现对象时可能带来怎样的潜在影响值得探究。
一、掠影:电视剧中的她们
在以《男人底线》、《我们俩的婚姻》以及《宽恕》为例的近期国产电视剧中,女主角的职业清一色的为新闻工作者。
《男人底线》是一部现代社会伦理情感剧。剧中由许晴扮演的省级某报社记者沈聪聪是这部男人戏中较为重要的女性角色。她三十出头,单身(曾与交通厅基建处处长交往,后分手),从事新闻工作近十年,外表温婉,性格独立,执着于正义的新闻理想,在剧中对参与高速公路招标的风险企业内部经济状况明查暗访。剧中,还有一位从事媒体职业的女性,即报社广告部的梅总监,主要负责向企业收取广告费用,工作干练尽责。
《我们俩的婚姻》是一部现代热门家庭伦理剧。剧中女一号夏小宁由苗圃扮演,二十八岁,是某市电视台栏目组记者,现代都市白领。她的丈夫是博物馆研究人员。剧中聪明感性又独立的现代女性夏小宁经历着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夫妻与两家亲人之间、夫妻与朋友之间、生活与事业之间的各种风波,在婚姻圈子里承受着来自生活各方面的锤炼。
《宽恕》是一部现代道德伦理悬疑剧。剧情主要围绕由许晴扮演的电视台金牌节目主持人庄敏的女儿被绑架一事展开。她的丈夫事业有成,是当地物流界首富。剧中的女主持人充满母性色彩,一路寻找自己的女儿,一路为走失的儿童建立基金会,帮他们寻找父母。
以上几部电视剧都以都市女性新闻工作者作为话题中心,她们的亲情、婚姻、事业在电视剧这个大众传播媒介中被放大,剧中的她们干练,受教育程度高,拥有丰富的学识,享有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和较高的生活品位,她们收入较高,生活方式前卫,剧情没有涉及她们的工作压力。
二、幕后:女性媒体从业者的现状
影视剧中的女性新闻工作者被塑造得时尚靓丽,独立果敢,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国产电视剧中表现的“看上去很美”的女性新闻从业者的生存现状其实并不乐观。
(一)部分被遗忘
电视剧制作公司与电视台作为传媒机构考虑到收视率和其他因素,往往倾向于拍摄和选择播出都市题材类电视剧,这就导致了受众对发达地区新闻从业者生活很了解,却忽略了对次发达、欠发达以及不发达地区的新闻工作者生存状态的关注。
“女新闻工作者约57.8%分布京津唐、江浙、江汉平原、珠江口等发达地区,28.6%在次发达地区,8.4%在欠发达地区,5.2%分布在甘肃定西、陕北、川西、大别山、太行山等不发达地区。 (1995)”①在如今反映女性新闻从业者的国产剧中,我们看不到那43.2%的女性新闻工作者的身影。尤其是基层媒体从业者,更是容易被影视传媒和社会忽略的对象。
(二)媒体决策层内的女性少
“与男性新闻工作者相比,女性新闻工作者的受教育程度较低,男女平均程度均在大学本科与专科之间,但男性大学本科程度的人数多于女性,差异显著。”②而如今电视剧中选取的女性新闻从业者角色的学历大多为大学本科程度,并没有完整地反应该群体的状况。
笔者还对甘肃省平凉市的两所新闻事业单位的人员构成做了相关了解,得到如下数据:《平凉日报》社共有新闻工作者51名,其中女性新闻工作者21名,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没有处于决策层的女性新闻工作者;平凉市电视台共有新闻工作者55名,其中女性新闻工作者23名,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1名是副科级干部。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卜卫在对中国男女记者发展现状与机会的差异比较中总结到的那样:“女性进入决策层的比例极低。”③
(三)职业与家庭之间的两难
女性新闻工作者作为新时代职业女性,往往希望将家庭与事业二者兼顾。然而由于新闻职业的机动性强,工作时间长,她们没有足够精力使繁重的家务劳动、繁琐的育儿工作与自己的职业保持到理想中的平衡状态。她们身兼数个角色,很容易顾此失彼。许多女性因从事新闻职业而不得不晚婚晚育,或淡化自己在家庭中作为母亲或妻子的角色,逐渐将自己培养成无所不能的女强人。
三、反思:电视剧聚焦女性新闻工作者易产生的潜在影响
如今,有许多电视剧塑造女性新闻工作者角色,使受众加深了对她们这个群体的了解,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潜在影响:
(一)女性新闻工作者在电视剧中逐渐成为被娱乐对象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④电视剧也不例外。无论剧中人是正义果敢的新闻记者还是端庄大方的节目主持人,不管女性新闻工作者这一职业多么严肃,也不管她们揭露社会的黑暗面体现了她们怎样崇高的新闻理想,“电视展示给观众的主题虽多,却不需要我们动一点脑筋,看电视的目的只是情感上得到满足”。⑤
《男人底线》中,沈记者的批评性报道因涉及了为报社提供广告赞助的企业而被总编拿掉,娱乐了受众们的神经;《我们俩的婚姻》中,使女记者小夏焦头烂额的婆媳关系也娱乐着受众;《宽恕》里,女主持人不幸丢失孩子的遭遇也被制作方和电视剧受众们拿去娱乐。
(二)女性新闻工作者在电视剧中被塑造为新偶像
一般情况下,女记者、女主持人的形象都是通过新闻媒体展现在受众眼前,这是新闻媒体自身偶像化的一个途径,“被打造成媒介偶像的节目主持人就像是传统仪式中的司仪角色,被赋予了无上的权威性”。⑥而电视剧中的女性新闻从业者是立体的,电视剧表现的不只是她在社会中的职业角色,还有家庭角色。电视剧通过对她作为妻子,女儿,母亲,朋友,新闻工作者的多重身份的把握来塑造一个个有血有肉有个性的形象。女性新闻从业者本就富于洞察力,学识广博,干练独立,有机会与各界名流建立人际关系,经过靓丽的影视明星的演绎,再经过大众传播媒介精妙完整的运作后,新偶像诞生了,越来越多的人对她们和她们的职业产生了崇拜。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儿童对媒介内容的模仿过程可概括如下:儿童观察媒介内容,于其中某些角色或行为认同,并意识到在某些情境下模仿会产生有利的结果,那么,当这种情境出现时,儿童就会发生模仿行为,这种模仿行为可通过媒介不断强化形成长期行为。”⑦电视剧剧情往往是很复杂的,当错误的价值观以光鲜亮丽的新闻职业女性为载体,透过电视剧呈现在儿童眼前时,没有成熟鉴别力的他们,很容易受到“偶像”的影响。
(三)女性新闻工作者的生活方式被电视剧刻板印象化
“当媒介以特别的方式描述一些族群时,其在决定媒介消费者怎样看待属于该族群的成员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⑧”许多电视剧对女性新闻从业者的生活描绘得太五光十色。剧中的她们收入高,开私家车,住别墅,嫁官员或富商,于是也就有人将传播媒介列为女人最赚钱的十大行业之一,他们认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可以叫做传媒时代,任何风潮可以在一夜之间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而传媒人无不红得发紫。女性在传播媒介中始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的收入自然是一般人一辈子也挣不来的。”⑨这是电视剧对女性新闻工作者的不完整再现导致的受众对她们及其职业印象的误读。
总之,国产电视剧对女性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塑造加强了受众对她们及其职业的了解,同时,这种艺术塑造所产生的潜在影响也值得媒体研究者更深层次的关注。■
参考文献
①卜卫:《媒介与性别》[M].2001年10月第1版,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第103页
②同上,第105页
③同上,第120页
④尼尔?波兹曼 著,章艳 译:《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77页
⑤同上,第76页
⑥樊葵:《媒介崇拜论:现代人与大众媒介的异态关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第200页
⑦同上,第260页
⑧格兰?斯帕克斯 著,何朝阳、王希华 译,《媒介效果研究概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第182页
⑨李津:《女人攻略》[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第290页
(作者: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传播学系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