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让经济新闻报道更加精彩?本文提出了从题材选择上把关,着力抓住经济新闻报道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以不同角度诠释经济现象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经济新闻 题材 视角
经济新闻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新闻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新闻报道的重头武器之一。但是,现阶段的经济新闻存在一种通病:枯燥无味,缺乏生气,难以引人入胜。怎样才能把经济新闻写得兴味盎然,生动感人,更吸引读者呢?笔者认为,首先应从题材选择上把关,着力抓住经济新闻报道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这样不同角度的诠释才能让经济新闻报道更加精彩。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大到国家的经济政策的出台、金融证券市场的跌荡起伏,小到身边的“豆你玩”、“蒜你狠”事件,都和这个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惹人关注。关心经济发展动态的人空前地多了起来,人们不断在思索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相应的不断更新,对经济新闻的报道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笔者认为,在采编经济新闻报道时,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必须站在党的大政方针的高度,以所处的时代为背景进行思考。如果新闻报道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都具有代表性,那则表示这篇经济新闻所采写的是经济社会下的“热点”或“难点”,是人们谈论的焦点,题材重大,问题尖锐,蕴涵相当大的新闻价值,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产生强烈反响,具有强烈的社会典型性,这样的经济新闻作品从题材上就立刻抓住了人们的视线。
笔者认为,发现了好的新闻题材,要把握受众心理,善于发现他们的需求,为其提供最便捷的实用信息。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入,人们更关注的是经济新闻报道的实用性,以及可能会带来的经济价值。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而发现经济新闻的新颖题材,是在长期新闻实践中锻炼的结果,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特的见解,更要对事物本身有深刻的解读,是对经济新闻的深刻把握。笔者于2009年2月7日在《安庆日报》上发表的文章题为《我市首次对环卫体制实行市场化运作》一文,将人们的视线投放在环卫体制改革这一敏感话题上,这个题材带有明显的典型性。一直以来,环卫体制改革是一个社会难题,与环卫工人的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环卫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不庸置疑,应充分肯定。由于对安庆市的环境卫生情况的诸多了解,笔者在文中阐述了过去三条进出口道路脏、乱、差现象对整个城市造成的严重影响。相比之下,环卫体制改革减少了政府部门在管理环卫工作中的职能,却很好地解决了卫生费收取工作量大的问题,更有利于提高环境卫生的专业管理水平。
经济新闻报道是一种专业性强的报道。在对经济领域发生的各类事件进行报道时,经常要涉及一些专业性强的经济知识。一篇综合性的经济新闻报道,有时甚至会涉及到金融、房地产、农业、商贸物流等多个领域的经济知识,不仅要求要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关注经济的发展形式和投资方向,但是绝大多数人对经济知识,特别是专业财经知识了解并不多。因此,经济新闻工作者一是应当具备足够的经济专业知识,能够准确把握经济概念内涵、经济命题的大意,运用经济学观点和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评价经济活动,深刻揭示事件发展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二是经济新闻要大众化,对专业术语必须通俗易懂,要用通俗的语言,讲出通俗的道理,让受众体明白,这样拉近了受众与新闻的距离,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为受众往往喜欢容易理解、接受的经济报道。如果经济报道写得生硬、理论、太过高深,受众往往会敬而远之。三是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必须吃透国家、政府的经济政策,正确地反映经济政策,符合经济新闻写作的要求。经济报道应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把复杂、深奥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深入浅出、自然地表达出来,才能让新闻更加吸引受众者。经济新闻的服务范围既包括市场行情、物资供求状况和生产状况,也包括经济决策、法规、管理状况等,还包括自然资源状况、科技发展和规划状况、不同地区人们的消费心理及习惯等。这些丰富生动的经济信息,不仅是国家、企业参与经济竞争的重要线索,也是引导群众生产消费,反映群众心声的重要渠道。
笔者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关心经济新闻的人群也在不断扩大。企业家要随时掌握市场需求,股民要关注股市动态,购房者要知道房价走向,农民要知晓什么农产品会畅销。而经济新闻的这种服务性,使得经济新闻中的宏观信息成为决策者的重要参考工具,而微观信息也可能会影响着不少人的经济生活。对广大媒体的受众者来说,经济新闻报道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信息,它还发挥着教育和指引的作用,所以经济新闻可通过报道经济工作动态、经济战线新人新事,不用直接阐述政策条文内容,可通过新闻报道将渗透其中的政策精神表现出来。在经济建设和经济生活中,不断地会出现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报道好这些热点难点问题,为读者释疑解惑,对化解各种矛盾、调整群众心态,将发挥积极作用。不少媒体已经在经济报道中大做服务文章,经济报道更大众化、平民化。通俗易懂的语言,醒目的标题,抢眼的版面设计,让人耳目一新。笔者认为,在编辑经济版新闻时,首先要围绕当前党和政府的经济工作中心选择稿件,把政策性、指导性、新闻性强的作品作为头条,为广大受众者报道经济动态。比如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房地产政策、金融市场的变化十分关注,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而相关这类的经济报道也充斥着新闻媒体。《安庆日报》4月20日刊登的《房贷组合拳引起各方关注》一文,发表在国家新一轮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降临之后,房贷政策的缩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文章从普通的购房者、有投资经历的投资人士、地产中介机构负责人、银行业监管部门等不同视角阐述了新一轮房贷政策的降临对不同的人群所造成的影响。通过这篇报道让人们对国家出台的房贷政策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笔者认为这篇文章除了具有经济新闻所要求的专业性外,还从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入手,以通俗易懂的话语透过现象,揭示本质,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帮助人们认清形势,明确方向。有效地帮助人民洞察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动态,满足人们在经济生活中需求。可以说,这篇文章将经济新闻的专业性和服务性很有好的结合起来,寻求了更广泛的受众体。
用社会新闻的视角来采写经济报道,也是一个比较符合经济新闻服务性的办法。社会新闻一般关于社会风气、社会事件、社会问题和社会生活和各种奇闻趣事的报道,可读性较强。在采写经济新闻时,可借鉴社会新闻的采写方式,有情节、有细节、引人关注。经济新闻是反映服务和引导社会经济生活和人民群众经济生活的新闻。在生活的领域选取报道题材,选择当前经济生活中群众最关心、与读者经济生活有密切关联或能够引起共鸣的内容作为主题,进行深入、生动的报道,往往能与读者的内心世界一拍即合。在今年6月1日《安庆日报》上刊登的《专家预测:我市稻米市场变化不大》一文,用专家的观点来支撑所要表达的主题,而稻米市场的发展变化也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这类经济报道容易被读者认同、接受,寻求了广泛的受众体,发挥了最大的传播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新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受众体对财富和成功的渴望,正成为市场对经济类信息强烈需求的强大动力,经济新闻的市场前景广阔。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无论是综合性的经济报道,还是专业性的财经报道,无论是全球化的经济现象,还是地方经济现象,都受到广泛的读者和观众群的青睐。把经济新闻做得让普通受众看得懂、用得好,这才是经济新闻应该达到的最佳境界。因此,研究经济新闻写作的特点和规律,怎样把经济新闻作品写得更加生动,更吸引读者和观众,不仅有利于我们总结新闻实践的成果,更有利于我们探询经济新闻规律,更好地追求经济新闻的本质特点。■
(作者单位:安庆日报社)
责编:叶永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