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汉平原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意文化产业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近年来,随着荆州电视台等媒体的崛起,电视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一部分电视制作力量从地方电视台分离出来成立了私人的工作室或传媒公司,形成了一个独有的江汉平原民营电视制作圈,整体上看,这股力量由于过于分散,显得非常孱弱,如果能够从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方式等方面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嬗变,将使江汉平原电视业得于做大做强。
【关键词】江汉平原 民营电视 现代企业
江汉平原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意文化产业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近年来,随着荆州电视台等媒体的崛起,电视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一部分电视制作力量从地方电视台分离出来成立了私人的工作室或传媒公司,形成了一个独有的江汉平原民营电视制作圈。笔者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当前江汉平原实际存在的民营电视产业群有近百家,但大部分没有注册,作坊性是其最大的特点,整体力量由于分散而孱弱,但如果能够整合资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仍然能够走出一条新路,为整个江汉平原的电视业的发展带了活力,增加整个产业的力量。
一、作坊性:江汉平原民营影视业的特点及其衍生的问题
江汉平原民营电视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作坊性。整个行业呈现出规模小、竞争无序的乱象。江汉平原有132家民营电视制作机构,所打招牌多为“文化公司”、“广告公司”、“传媒公司”等,但均经营电视业务。所涉及的电视业务主要有电视广告、栏目策划、电视剧拍摄、电视专题片制作、动漫制作、婚庆拍摄等,几乎没有核心业务,往往是接到什么活就干什么活。公司的规模大体上分为三类,较大的公司大概有三四十人,业务集中在从电视台接活,从事电视栏目制作,往往也兼营“企事业单位宣传片、广告片及各类大型活动录制”等业务,如荆州市大唐影视文化传播公司等,这类公司集中在地市县,共有11家,占总比重的9%;中等规模的公司往往一二十人,业务集中在企事业单位宣传片、广告片,偶有电视节目制作,在笔者的调查中共有42家,占总比重的32%;小规模的公司往往仅仅几个人,往往没有获得经营许可,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影视设备均为租赁,主要业务为婚庆、广告片等,人员接到活后则聚、做完就散。这类公司在笔者的调查中共有79家,占总比重的59%。
总体上看,民营电视机构作为改革开放后新生的行业,属于个体和私营经济的范畴,规模小、经营灵活,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但作坊性的特点也带来很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江汉平原电视公司往往都是只有10多人组成的团队,由于受到企业规模制约,员工的职业理想若不能够实现,就选择跳槽。笔者曾经采访过一家民营影视公司,11人的公司,当年就有4个人选择离开,而选择离开的人往往是去了大中型的影视公司或者自己筹资开设影视机构。规模小难以留住人才,而本土人才的流失又制约了民营影视的发展。⑵业务杂。业务杂几乎是所有民营影视的通病。而业务杂乱的缺点就是忽视主业,难以做大。与企业分散投资风险不同,江汉平原民营影视的经营方向是同质性的,都是在影视方面,且在业务上没有重点。企业的业务很大程度上靠经营者的关系人情和零星的上门业务,企业没有关于自己的经营方向做长期的规划,因而难以集中力量做主业。
二、江汉平原民营影视长期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对于江汉平原的这132家民营电视公司将路向何方的讨论很多,大部分业界人士认为,这些公司将被市场无情淘汰。但是,笔者经过调查后认为,它们将长期存在,在适当时期,有可能形成燎原之势,并将影响到国有电视的发展。原因主要有三:
一方面,在江汉平原地区影视业还属于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和政策的逐渐明晰,人们对电视产品的消费需求会越来越高。由于地方电视台制作力量有限和地域文化的限制,当前电视节目不能够完全满足观众的收看需求。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出的数据,72%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各电视台播放的内容重复率太高,而且与自己的贴近性不强;80%以上受访者认为本地节目比各卫视节目好看。因此可以预见,成立本地大中型电视公司的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另一方面,从民营影视公司历程来看,我国民营影视公司从1994年起步至今已经走过了17个春秋。其间官方对民营电视的市场主体地位由态度暧昧到比较明确。2003年12月30日,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意见》,意见明确指出,中国的广播影视产业要坚持以国有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道路;意见还指出,凡是法律法规未禁入的领域,都可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或参与。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要根据广播电视的特点,探索进行制播分离改革,除新闻、社会访谈类节目外,文艺、体育、科技类节目等可以逐步实行制播分离,引入市场机制,实行节目的市场招标采购。2009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文件《广电总局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意见(修改稿)》,其中明确规定:“除影视剧外,电视台从市场购买的节目比例,原则上每年不得低于播出总量的30%。”在江汉平原3万余平方公里的地域上目前有18家电视台,按照广电总局的规定,本地电视台外购节目时间总量将不少于300小时每天。而且由于文化的相似性,本土节目更易于受到观众的认可。这些都为民营电视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市场空间。
三是制播分离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当前,国有电视体制改革成为趋势,在江汉平原,无论是荆州广播电视局、荆门广播电视局还是仙桃广播电视局,都把基层电视体制改革视为重要任务,也进行了多样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同时,江汉平原的这些民营电视群体制作的一些鲜活的节目,也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
三、江汉平原民营影视创新发展措施
那么,江汉平原的这132家民营电视公司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如果能够从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方式等方面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嬗变,并加强同地方电视台的联系,这批民营电视公司是可能发展壮大的,而民营电视产业的壮大将使得江汉平原电视业得于做大做强。
1、整合资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实体
从江汉平原民营影视业的发展现状而言,目前江汉平原没有具有规模的影视企业,但是小规模影视公司众多且需求旺盛。截止2011年,江汉平原登记在册的民营影视机构有50余家,但其资本额都在百万元以下,而据湖北省广电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湖北省共有112家拥有电视剧制作资格证(甲种)的企业,其中110家企业在省会武汉。针对这一情况,当前江汉平原民营影视首先要做的就是整合资源形成规模。
资源整合,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按照现代公司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和运作,将分散的资金和人才力量集中整合起来,优化投资结构和经营结构。我们从抽样走访的江汉平原15家民营影视制作机构总结得出,这些机构大多业务集中在广告片制作、专题片制作、婚庆摄像和个人MTV制作等方面,资金力量有限,没有涉足电视业的打算,同时也未制定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企业的所有人既是经营者又是制作者。而公司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其优势就是职责单一,能集中力量抓企业的长远发展,实行战略管理。江汉平原民营影视要想做大做强,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思维模式,适应现代市场竞争主体组织结构要求。
其次就是要扩充资本,江汉平原民营影视业普遍特点就是原始资本积累少。民营影视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增强资本,由于自有资金有限,应注重借助外部资金。民营应是企业本质上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应学会利用风险,运用“财务杠杆”等手段、遵循“优序理论”,发挥股权和债权在推动资本扩张方面的作用。2010年国家提出打造沿江经济带的战略,位于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的投资开始活跃起来,江汉平原的民营影视业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2、强化与地方电视台合作
电视台作为电视节目播出的主要渠道,是民营影视公司当前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江汉平原一共有18座电视台,两千万左右的收视人群,由于各地方主要依据行政划地域来划分受众,各县市收看的电视节目不尽相同,因此本土影视公司节目在地方电视台播出重复率不会太高。这一便利为两者之间的合作提供可能性,同时由于广播电视改革的不断深入,电视台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购买节目将会成为必然选择。
江汉平原地方电视台与本土影视企业的合作并非没有先例。2005年至2008年荆州电视台与荆州市天宇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的方言栏目剧《小城故事》曾在同时段所有节目中稳居前三名,当然这种合作只是很简单的节目买卖。一直以来民营影视公司与电视台的合作主要包括委托制作、交换时段、合资电视剧等方式,然而继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买断青海卫视广告运营权之后,上海开麦拉媒体集团与内蒙古卫视签约负责内蒙古卫视的内容提供、广告及运营。影视公司与电视台的合作不断深入为我们本土影视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当前本土电视台纷纷设立了生活频道或城市频道,但是由于缺乏节目资源,往往运作的不是很成功。拥有节目资源的本土影视公司和城市台或生活频道的合作,坚持本土化的方针,定会受到当地受众的欢迎。
3、利用新媒体拓宽市场
随着国务院公布三网融合的时间表,我国的媒体开始步入新的时代。三网融合对于民营电视公司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传播平台的增多,使公司不再依附于电视台,从而真正的实现“内容为王”。
新媒体突破了节目收看的地域性和时空性,逐渐改变人们的视听习惯。由于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消解能力和其迅猛的发展速度,新媒体内容供应将会逐渐成长为民营影视业最重要的市场。江汉平原的新媒体市场目前正在发育中,以网络电视、手机电视、车载和楼宇电视等最为典型。以时代华纳进军车载电视为代表的外埠公司正在侵蚀这一市场,针对新媒体内容市场的抢占,将会是江汉平原民营影视的下一个业务重点,我们在进行长远规划时必须注意。
虽然说江汉平原民营影视业还在起步阶段,但由于制播分离、台网分离的推进,电视台自产自销包办所有节目的时代已经结束,民营影视发展前景十分可观。目前江汉平原民营影视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整合资源,结束单打独斗的局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成立规模的公司,同时还要坚持本土化的策略,立足本土、分众传播,“安于一隅”,以图发展。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成果,项目批准号为11YJC
860031;也是2010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成果。】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学院)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