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震湖 [秋日,让我们走近西吉震湖]

  秋天的西吉,是土豆丰收的季节。在晨光或夕晖中,在路边或山弯处,人们虔诚地蹲在松软的田地里,兴奋又认真地拾获着一年的辛苦。我们被这些善良、质朴的身影打动,也因片片成熟的土豆而心存感念。在这样的季节,我们相约远近的朋友来到西吉震湖。10月15日,平日寂静的震湖湿地保护区彩旗飘扬,首届“震湖湿地杯”摄影写作比赛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来自银川、平凉等周边地区的摄影、文学爱好者齐聚震湖,用镜头或心灵记录下震湖的秋日风光。
  震湖――地球的一滴眼泪
  
  1920年(民国九年)12月16日20时05分53秒,位于西海固的海原县发生了震级8.5级,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的海原大地震。其释放的能量超过11个唐山大地震。这次地震导致山头横移、河流壅塞、交通断绝、房屋倒塌,大地震使海原、固原等县城全毁,人员伤亡极重,据不完全统计,共死亡23.4万人,伤者不计其数。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次地震。兰州白塔山公园的碑石上用“环球大震”来形容这次大地震。
  震惊世界的海原大地震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留下了罕见、珍贵的自然遗产――西吉震湖。当时的大地震使山体滑坡堵塞山涧、深谷,形成了43处天然堰塞湖,呈串珠状星罗棋布于西吉境内,成为黄土高原上独特的地震景观。
  “十里长峡,碧波荡漾,鸭鹅戏水,燕飞鱼跃……”,好一幅江南的美景,这就是亚洲第二大堰塞湖――党家岔震湖。
  党家岔震湖是海原地震形成的最大堰塞湖,其水面面积达2800余亩,南北长3110米,东西平均宽600米,平均水深12米,最深处可达30米。震湖两侧,由多处山体滑坡而形成的地震遗迹清晰可见,十分壮观,且与山村民俗景观组合良好,震湖本身是一个天然的地质博物馆。
  震湖的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植物有62种,脊椎动物11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斑嘴鹈鹕、红脚隼等11种,自治区重点保护的有20种。湖内生长着鲢、鲤、草鱼等近10 种鱼类,其中以“西吉彩鲫”最负盛名。彩鲫体扁而细长,大的不过半斤,小的只有1两左右,五彩缤纷,十分好看。奇怪的是,这种鱼离开震湖就会失去原有的颜色,在科学界至今是个谜,所以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每年春季有成群的野鸭到这里“落户”,直至湖面结冰后才恋恋不舍地南去越冬。还有大山雀、猫头鹰等近10种野生鸟类。 而月夜“水怪传说”更加增添了震湖的神秘色彩。由于地震遗迹明显,景色迷人,兼有神奇色彩,这里具有科学考察、旅游观赏价值和探奇观光的功能,享有“北有沙湖美,南见震湖奇”的美誉,成为西吉吸引游人的另一大景观。
  震湖是国内外不可多得的自然遗产,其资源具有独特性、垄断性或不可取代性。震湖位于整个六盘山旅游区的西线,处于宁夏银川、甘肃兰州、陕西西安等三个省会城市的三角地带,在西北旅游线处于重要位置。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计划的开端年,西吉县委、政府适时提出了“产业兴县、工业富县、开放活县、教育强县、环境立县”的五大战略。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深入挖掘旅游底蕴,使旅游业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
  在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西吉县委、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震湖的保护和建设力度。2006年成立了西吉县党家岔湿地保护区管理处,投资近500万元,修建了苏堡到湿地保护区的道路。争取自治区湿地建设资金,建成湿地保护区管护站和哨所。对湿地周边退耕地进行了绿化。为了加大保护力度,减少人为破坏,聘请了巡护员。利用生态移民工程,搬迁了30户农户,并对搬迁地进行了绿化。目前,党家岔震湖已被批准为“国家级典型地震滑坡堰塞湖遗址”“自治区级湿地保护区”“固原市科普教育基地”。
  待字闺中的震湖面临着更好的发展机遇。震湖开发将以地震遗迹等地质构造形景观、湖区湿地生态景观、民俗风情观光、滨湖休闲度假为开发与建设的主要方向。根据震湖的资源与环境,可分为地震遗迹参观区、湖滨度假区、山村民俗文化区、震湖水上游乐区、小湖塘垂钓区、湿地观光区等多个功能区。震湖将充分融入六盘山生态旅游、浓郁的回乡风情、灿烂的丝路文化、峻美的丹霞地貌和红色革命圣地等人文、自然景点的旅游开发圈内,供游人科考、观光、度假。
  波映云遮月,苇荡现雁舞。一湖清水,见证历史!
  秋日的晨光下,天空被震湖映衬得高远明净,油绿的水草在碧波中摇摆着,湖面上升腾起团团雾气。游船经过的时候,惊起了芦苇丛中成群的野鸭,它们拍打着翅膀接连飞起,身后带起的水珠形成了一条条完美的弧线……夕阳下,余晖把芦苇染成了金色,宛如条条丝带,蜿蜒向前,静静地陪伴着过往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