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迫日记

胁迫日记篇一: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1、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到广州禁烟.

2、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3、1840年6月,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4、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有(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2)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3)割让香港岛给英国;(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影响: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即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用来抵抗外国侵略,使中国富强。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1.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1860年10月,英法联军 闯入北京西效的圆明园 ,大肆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

3.1851年,农民领袖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起义。

6.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的战役发生在浙江慈溪。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侵略新疆后被左宗堂打败中亚封建主阿古柏。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指1894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英勇牺牲。

2.1895年4月,李鸿章 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内容:赔偿白银二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900年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共率领2000多人,从大沽向北京进犯。

2.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作保,分39年还清;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在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1.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有奕昕?,在地方的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2.洋务运动:前期提出“自强”的口号,创办军用工业,筹建新式陆海军(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后期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总局;张之洞: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

3、1881年,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唐胥铁路,这是当时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

4,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工程师詹天佑巧建京张铁路。1909年通车。

5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1、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史称“公车上书”。

2、严复,近代启蒙思想家,详述了《天演论》,用进化论学说解释变法,阐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政治制度。

3、1898年6月,光绪帝在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宣布变法。变法开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内容:(1)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2)经济:发展农工商业;(3)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4)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4、1898年9月,由于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地主阶级的代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变法脱离广大群众,资产阶级本身力量软弱。谭嗣同为变法牺牲。( 第8课辛亥革命)1、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纲领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 2、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史称“辛亥革命”。

3、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独立,清朝统治崩溃,清帝退位。辛亥革命意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封建专制并未结束。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1、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

2、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之后,陈独秀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3、1918年,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并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1、1898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惟一成果。

2、1904年,清王朝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1905年,科举制废除。3,《申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1,照相术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

2,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西洋影戏”,中国近代第一次放电影。1905年,第一部京剧记录影片《定军山》。

3,辛亥革命后,剪发辨,改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男士:西服,中山装。女士:高领服装逐渐流行。

(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1、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被拒绝,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2、1919年5月4日,学生在北京发起“五四运动”,后期,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变为工人。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出席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13人。内容: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当前的任务——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意义: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1.1924年5月,黄埔军校创建(广州黄埔岛)。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2.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意义: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3.1926年7月,北伐战争。目标: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获汀泗桥,贺胜桥胜利,铁军)

4.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927年 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动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湖南。

2.1927年,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意义: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3.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在井冈山与毛泽东胜利会师。

4.1934年10月,长征开始。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5.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长征期间,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长征意义: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途中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传播了革命火种。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1931年9月18日,日本诬陷中国炸毁柳条湖段铁路,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在内的东北三省沦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

3、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即武力胁迫,目的是“逼蒋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在中共等各界人士的努力之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第18课全民抗战的兴起) 1、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挑起事端,进攻中国军队,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史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1937年12月,日军在占领南京以后屠杀中国平民和士兵达30万以上,史称“南京大屠杀”。(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1、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余人。

2、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中共军队重创日军,史称“百团大战”。

3、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是《奔马图》和《愚公移山》。科学家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1、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陕西延安举行。

2、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红军进攻侵占中国东北的日军;中国军队对日本侵略者展开大规模反攻。

3、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台湾回归

第22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三大口号,力图通过步和发展。

2.为了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的阴谋,1945年8月,若飞 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3.6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向中原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面对国民党军事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在半年多的时间内,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全面进攻。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集中兵力,向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发动袭击。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

2.西北野战部队在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的序幕。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作战时,粮食、弹药等补给的运输任务主要由老百姓来承担。 2、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辽沈战役中,我军采用“关门打狗”的战术,其中的“门”是指锦州。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在数量上取得优势。

3、1948年1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展开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奠定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基础。

4、平津战役的特点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中间指的是北平。

5、1949年1月31日,在人民解放军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国民党守军团总司令傅作义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6、1949年4月21日,百万雄师过长江,目标直指南京。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八下历史册复习提纲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定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2、54门礼炮齐响28响:54门象征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的54个民族[或参加第一届政协的54个政治团体,或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个春秋)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1,土地改革标志: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结果:1952年底,土改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3、土地改革意义: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P10-13)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4、意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第一届全国人代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会议内容: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 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16)

(1)1953年12月,中,印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倡导:中、印、缅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一五计划(1953----1957年):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内容: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3)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主要内容: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二、重大失误:1、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失误的表现 (1)1958年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 表现: 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大办公共食堂

3、失误的原因: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国民经济复苏: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年底开始复苏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P37-39)

1、原因:毛泽东错误地分析了阶级斗争的形势。

2、开始: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胁迫日记)1966年,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形成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最大冤案:刘少奇案。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3,影响: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1)1964年10月:原子弹 (2)1966年10月:导弹,实现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

(3)1967年:氢弹(成为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

(4)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5)1949年:海军和空军

(6)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第9课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意义:中国正式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美英法俄)之一,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胁迫日记篇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积累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积累

第一单元

一、生难词语

树冠(guān) 草茎(jīng) 胆颤(zhàn)静谧(mì) 音韵(yùn) 小巷(xiàng) 唱和(ha) 凝(níng)聚 蕴(yùn)含

二、多音字

h?(和平)níng(宁静)

和宁巷

ha(附和)nìng(宁愿)

áng(磅礴)

àng(地磅)

三、形近字

邀(邀请) 俯(俯身)津(天津)

激(激情) 腑(肺腑)律(规律)

四、近义词

清爽—清新拜访—造访啼啭-啼叫

僻静-幽静蕴含-包含静谧-寂静

凝望-凝视宛如-宛若

五、反义词 xiàng(小巷) hàng(巷道) 烤(烘烤) 拷(拷问) 吟诵-吟咏 陡峭-峻峭

清爽—污浊凝聚—分散陡峭—平坦清脆—嘶哑 轻捷—笨拙短暂—漫长俏丽—丑陋清晰—模糊 奇异—普通柔软—坚硬

六、主题概括

1. 《山中访友》写“我”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的情形,表达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3. 《草虫的村落》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游历草虫村落的全过程,让读者跟随着作者 进行了一次奇异的游历,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对生灵的尊敬和喜爱 之情。

4. 《索溪峪的“野” 》一文主要描写作者游索溪峪的感受——“野”, 写出了索溪峪独特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大自然时的愉快心情。

七.佳句积累

1.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 出来。(比喻)

2.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 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里去。(拟人)

八.日积月累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2.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3.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5.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6.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第二单元

一、生难词语

阻挠(náo) 勘(kān)测

要挟(xi?) 藐(miǎo)视

真挚(zhì) 岔(chà)道

二、多音字

āo(要挟)ìng(刚劲)

要劲

ào(主要)ìn(使劲)

hā(笑哈哈)

ǎ(哈达)

三、形近字

蒙(蒙骗) 浆(泥浆)

朦(朦胧) 桨(船桨)

朦胧(m?ng l?ng)恶劣(lia) 毅然(yì) āi(待会儿) 待 ài(等待) 俊(英俊) 竣(竣工)

篇(篇目)施(施工)(难堪)

遍(遍布)拖(拖把)(勘测)

四、近义词

真挚—真诚铭记—牢记藐视—轻视杰出—卓越 璀璨—灿烂萦绕—萦回要挟—胁迫阻挠—阻止 竣工—完工控制—操纵

五、反义词

朦胧—清晰沮丧—振作真挚—虚伪恶劣—良好 凄凉—温馨薄暗—明亮杰出—平庸艰苦—安逸 藐视—重视强悍—文弱

六、词语积累

1. AABC式的词语:牙牙学语 莽莽昆仑 喋喋不休 楚楚可怜 草草收兵等。

2. ABB式的词语:笑嘻嘻 水灵灵 矮墩墩 沉甸甸 慢腾腾阴森森 皱巴巴等

七、主题概括

1.《詹天佑》通过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赞扬了他身先士卒的作风,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才能,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 和力量。

2. 《怀念母亲》以回忆的形式,借用日记、散文摘抄来表达作者对两

位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的终身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3. 《彩色的翅膀》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质。

4. 《中华少年》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中华少年的志向,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八、日积月累

1.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2.我是中华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4.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

第三单元

一、生难词语

魁梧(kuí) 瞥(piē)见 蜷(quán)缩 瘦削(xuē) 嗫嚅(nia rū)抱怨(yuàn)枯蔫(nián)攥(zuàn)着

胁迫日记篇三:顶岗日志

在营销业务领域,尤其是销售推销领域,很多人都期望通过电话的方式来成交业务。电话营销成为了他们的重要销售方式。在电话营销的过程同时也营销了自己。要营销好自己,当然离不开要调整和塑造自己的良好心态。其中三个方面的心态是比较重要的,至少这三个心态能为我们带来福气!

第一种心态:融入的心态。

也就是说,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帮助,大家才会一起发展。你踩我我踩你,必然每况愈下。

例如,在打电话的时候总是想:没有关系,你不买我的产品,自然有人买。那我们就是一个产品都卖不出去的电话营销人员。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一颗融入的心。为什么不这样想:一定要让他买呵,有了我的产品,我的客户就会增加好多效益。他不买其实损失太大了,因为商场如战场,别人有了而我的客户却没有,损失会有多大啊?我一定要劝他买,一定不达目的死不罢休,他要是不买,我就找他们的主管领导,主管领导不管还有他老婆,不行还有丈母娘??(虽然有点夸张了)

有了这个心态我们才能感染人同你合作,这就是融入的心。

第二种心态:舍得的心态。

有很多参加过类似的电话营销的学员花了很多的时间学习公司的电话业务,心想,哎呀,我花了这么多钱,三顿饭还自己管,学完了去做电话业务,还没有多少固定的工资,还要看业务绩效。怎么算是怎么赔。我们可不能这么算,如果有员工这样想,我们就要劝他了,如果你不往银行里存钱,又怎么能取钱呢?即便是不存就能取(信用卡,还是要归还债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你不是在公司里开展电话营销,你怎么能学到这些知识。你说你已经读到大学本科毕业了,而且是名牌大学,那就可以告诉你了,公司为业务员做训练和辅导的领导人都是精通业务的高手,都是有经验的经理人、老师,最关键的是他们都是社会中营销业务成果显著的人士,因为他们是最会说话,最会电话沟通的人。他们就是要训练我们如何说话沟通更有效果。所以,通过电话营销业务,我们会学到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可以学到与人相处的能力;可以学到人际关系技能;可以学到怎样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可以学到说话的艺术和技巧;可以学到克服障碍,赢得谈判的技巧;可以学到怎么在电话中打扮自己,营销自己的技能??

做电话营销学到东西,不仅会在公司里有用,有一天,到了纵横四海的地步,这些与人谈话的技巧,依然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所以怎么算都不会亏,不会赔。因此要有舍得心。

第三种心态:实践心态。

电话营销业务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经验事业。怎么说呢?也许你去听课学习电话营销,老师在台上讲,有些人会想,说些什么啊,全都是人云亦云,我上去也讲的出来,而且比他讲的还好呢,还用学?

电话业务如果我们不拿起话筒,如果我们不逢遭几次很受伤的拒绝,我们就不容易放下架子来学习和实践这些看似小学常识一样的东西。什么是职业精神,就是职业者要潜心实践起技能,直至技艺超群。这也是职业经理人的精神本质所在。

需要不断的实践、实践、再实践。前面说到过,可以带来福气的心态,最起码的是要实践的心态来作为保障。

在电话营销业务中,有两种人比较容易成功:

第一种,单纯的人。

女孩子比较多给人一种初入社会的小女孩的感觉。她们进入其中如入无人之境,一脸的天真、纯朴、无辜、柔弱,让有欲望的顾客误以为她是需要他们保护的。

孩子就是这种成功销售员的写照。孩子一系列充满情绪化、胁迫父母为他们购买零食和玩具的技巧就是如此,有时他们不用恳求,一个眼神就可以解决问题。他们推销了自己的意愿,是因为他们天真无邪。

第二种,有人生阅历的人。

他们有见识,他们对比过,知道什么是机会,能洞察人的想法而不着痕迹,往往在无声无息中,突然见他们已经做到了。

但是,我想,各位,包括我在内,既不再是孩子,也不再单纯,人生的阅历更是很有限,那么看来我们是不是都不能获得“销售”的成功了呢?或者说既不是单纯的人也不是有人生阅历的人,怎么才能获得“销售”的成功呢?

这个问题,我们又得重新回到上面的“三心”了。不是“二人”,那就学习实践“三心”,自然会成为有其“二人”中的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