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情报与知识的内在联系出发,对竞争情报的知识属性进行深入地分析。接着,文章详细分析了竞争情报工作中的行为障碍、过程障碍以及组织障碍。然后针对这三类障碍,文章从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的内在关系出发,分析了知识管理环境下的竞争情报的工作方法及工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基于知识管理的适应性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
关键词:竞争情报;知识;知识管理
分类号:F270.7
System of Adaptiv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Based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He Shaohua Wang Peilin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perty of knowledge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based on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igence and knowledge. And it analyzes the behavioral barriers, process barriers and organizational barriers in activities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Then in order to conquer those barriers, it starts from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d analyzes the methods and process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end, it studies the system of adaptiv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based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Keyword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knowledge; knowledge management
知识管理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它在企业构建自己的竞争情报系统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类论文主要是研究企业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良性互动关系,研究如何利用知识管理的方法来提升企业竞争情报水平。将知识管理运用到企业竞争情报中去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课题,从1999年开始,才出现了这方面的研究。随着知识管理研究的升温,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关系越来越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1.竞争情报的知识属性
竞争情报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Intelligence”,而不是“Information”。Intelligence既有中文情报的含义,即经过分析的信息,又有智能的含义,即智力和谋略。情报是建立在数据、资料和信息等广义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如果用“金字塔”来形容情报、信息、资料与数据之间的关系,那么,情报处于“金字塔”的顶端。而关于知识,王知津认为“它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只有人们的大脑才能产生、识别和利用它。”[1]邱均平等人也认为:知识的“宿主”只能是人,而不是任何其它东西,知识通过人的能动创造性的发挥而产生,依附于人而存在。[1]从学术界对知识的认识可以看出,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虽然它要借助信息才能产生和传播,但其本质是智能。
对于情报与知识的关系,前苏联的米哈依洛夫认为,“情报就是作为存储、传递和转换的对象的知识”[2]。钱学森认为,“情报就是激活了的知识”[3]。可见,情报无疑是属于“知识”这个层次的,它不仅仅可以解读,而且一定是可供利用的东西,一定具有价值。“激活”在这个地方无疑强调的是情报的实效性。它的产生或识别一定需要人的加工或鉴别,使之产生符合人的需要的价值,否则就不成其为“情报”。所以,可以认为“情报”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其在实质上是“知识”的一种应用。为了阐明情报与知识的关系以及知识的增长模式,1967年,布鲁克斯曾为情报与知识的关系建立了一个情报作用于知识结构的基本方程式:
式中:K [ S]为原有的知识结构,ΔI为吸收的情报量,K[S+ΔS]为新的知识结构。从公式中布鲁克斯得出结论:情报就是使人们的知识结构发生改变的那一部分知识。[4]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情报和知识在内容、产生过程及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内在的智能属性将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数据、信息、知识、情报的关系可用如1来表示。
情报的知识属性使知识和竞争情报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竞争情报具有很明显的知识特性。首先,竞争情报是一种特殊的情报,是被激活了的信息和知识,是情报的产生和增值,所以竞争情报也属于知识产品的生成和增值,对知识增长有重要意义。其重要特征是活用信息和知识解决问题。因此也属于知识这个大范畴。其次,对于企业竞争情报人员直接从企业内部、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等信息中分析、识别、并提取、整合出来的对企业决策有价值的那部分情报,我们可以视为就是 “显性知识”;而需要有经验的情报人员凭借自身能力对没有现成结论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挖掘继而综合合成得出“该怎么做”的结论的那部分情报,则是“隐性知识”,是经过人脑的复杂思考才能得到的东西。可见,竞争情报的内核是由“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构成的。最后,竞争情报的产生过程与知识的产生过程极为相似,都包括原始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成为信息,然后根据特定需要定制化地萃取和加工以将信息转化成为辅助决策的知识和情报。竞争情报的产生程序和知识一样,它是经过了数据、信息两个层次的提升后得到的,这说明竞争情报与知识这两者之间一定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从本质上说,竞争情报本身就是一种知识,是对信息分析整合后获得的知识。竞争情报来自于信息与知识,同时又高于原有的信息与知识。
2.竞争情报障碍
目前,竞争情报虽然在很多企业都取得了成功,但在全球推广较慢。人们对“竞争情报”这一概念仍存有相当的戒意,误认为情报就是“间谍”,是违法的行为;将“情报”单纯地理解为“信息”。造成竞争情报在全球推广较慢的原因主要是斯欧德若斯?恩吉尼欧与菲利普?卡特赖特提出的三类障碍。斯欧德若斯?恩吉尼欧与菲利普?卡特赖特通过调研及采访众多大型组织的管理者发现,竞争情报工作中存在三类障碍,如图2所示:1、行为障碍,主要是由于管理者、决策者和调查者的行为特征而导致的障碍;2、过程障碍,这主要是由于信息分析过程特征而导致的障碍;3、组织障碍,是由于参与信息分析设计的团队的组织结构而导致的障碍。[5]
2.1 行为障碍
在行为障碍中比较明显的主要是验证性偏见和对硬数据的迷信。验证性偏见主要表现为决策者仅搜索能证实其现有观念的信息并常常忽略其他信息。而对硬数据的迷信并因而“成功地”分析获取的信息则容易导致创造性的缺失。这两种行为障碍是不同的。在验证性偏见中,既有信念或想法,虽然是错的,却与数据相符。而在迷信硬数据的行为障碍中,决策者却是为支持其观念而伪造数据。每个人通过获取的信息都可能感觉原来的信念确实是对的,虽然事实并非如此。而在后一种行为障碍中,决策者虽然意识到他们原有的信念和直觉与获取的信息不相符,但仍然选择忽视信息的存在。信息并不总是用于理解前景并验证任何想法。例如,一个高级营销执行官说过,他首先通过亲自进入市场并以顾客的身份创造性的理解问题,从而开始实行竞争情报,然后他进行市场调研以寻找事实根据。而且,任何与信息不相符的直觉都应该仔细盘查。
2.2过程障碍
过程障碍的表现主要是不成功的问题定义和调查刚性。信息分析过程的主要阶段是问题定义。可问题定义却容易由于情报的基本特征而被忽略,从而导致不成功的问题定义,影响竞争情报的分析过程,并最终影响竞争情报的实施效果。调查刚性是情报的另一基本特征。当针对正确的问题的正确的解决方案终于找到时,这些方案可能早已变的过时。企业的竞争环境变化很快,事物的发展变化也很快,这是一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必须意识到竞争情报也必须是一个动态的、反复的过程,不能墨守成规。竞争情报是反复的,有时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甚至不能称之为是方案,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正如一些商业情报管理者所说,竞争情报没有开头和结尾,是一个无限持续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应该把竞争情报看成是一个瞬间过程,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同样,信息搜索也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它也是反复和动态的。
2.3组织障碍
组织障碍的表现也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信息不对称的滥用和新进人员综合症。信息不对称的滥用可能是最难跨越的一种组织障碍。当一方有相关的信息却不与另一相关方分享时,信息不对称就产生了。信息共享的缺乏是这一种障碍的最通常的表现。信息不对称可能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却也可能带来丰厚的利润。例如,有时,公司面临数据挑战,然而两个地方给出的对同一问题的数据却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此,保障信息不对称的利益也是反对信息共享的原因之一,而这一原因却容易被急于进行知识和信息共享的组织所忽略。引进有新思想的人参与竞争情报固然好,但有时新进人员也可能会给组织带来危险,因为他们只希望得到新发现,因而采用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方法和做法而忽视了老方法也有可取之处。保持与过去的连续性是组织竞争情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并不是说不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与过去分道扬镳,而是说组织应该关注历史背景,注意吸收老方法的有益之处。
3. 基于知识管理的竞争情报工作
从以上竞争情报障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竞争情报工作产生障碍的最主要原因是知识的缺乏及不恰当使用。在行为障碍中,决策者是从数据直接到决策的,而没有先将数据转换成知识再决策。在过程障碍中,管理者不了解知识和情报的特征,从而导致了不正确的问题定义和研究刚性的产生。而在组织障碍中,由于知识共享的缺乏而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及新进人员的盲目行动。而要克服以上的竞争情报障碍,就必须吸收知识管理中的有益思想,将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整合起来,从而帮助企业培养可持续竞争力,如图3所示。竞争情报所收集的信息和知识,需要借助知识管理,才能在合适的时间,以最恰当的内容传递给最需要的人;知识管理需要借助竞争情报,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和知识,使之融人到组织内部的知识中,从而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6]。国内外凡是成功的企业,也无一不是借了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之力,无一不是实现了竞争情报与知识关联管理的整合。
3.1融合知识管理方法的竞争情报工作方法
竞争情报研究是知识管理模式在企业竞争中的具体化表现,其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工具与方法。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竞争策略的信息分析,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企业评估关键的发展趋势,跟踪正在发生的企业环境变化,分析现有和潜在的竞争对手能力和动向,从而制定正确竞争策略,协助企业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竞争情报是一种信息方法,也是一个信息过程,同时又是一种信息结果,它与企业知识管理目标是一致的。一般来讲,竞争情报过程包括5个主要步骤:规划与定向、信息收集、信息加工、情报分析、情报传播。企业通常对以专利、科学发明、技术资料、根据需求的可获得的文档资料、定期报告、定期或不定期的书面、口头汇报、时事通讯、企业内部的电子数据库等形式存在的显性知识进行管理。为知识管理服务的竞争情报活动将其重点放在知识的获取方面,因此,竞争情报的分析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创新。企业惟有通过知识创新,才能将组织知识链中的员工智能加以整合,即对企业员工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从而实现竞争情报的有效利用,促进企业的知识共享,提高企业知识管理效率,最终聚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融入知识管理的竞争情报工作流程
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在工作内容和方法上有一些交叉与互融。例如,竞争情报中建立数据库,实际上融入了知识管理中“显性知识有序化”的思想;竞争情报中为了提高企业情报人员的分析能力,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竞争情报组织研讨班,在研讨班上了解和讨论特定竞争对手的情况,是知识、信息的转移和共享;竞争情报常用方法中的市场信号分析和定标比超,实际上是隐性知识的挖掘或显性知识的利用。而知识竞争条件下的竞争情报,不仅仅是竞争数据的收集或者是对行业数据、竞争对手的分析,而且还会作为企业的一项核心能力,通过对有关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和竞争策略信息的收集、分析,最后生成关于企业机会和威胁、长处和弱点的新知识-情报,并制定出能够发挥企业优势和长处的经营战略。竞争情报从其起点到最终结果都与显性知识管理相一致,可以说竞争情报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的的显性知识管理。因此,竞争情报的工作流程可以融入知识管理的因素,如图4所示。竞争情报的某些成果(各类分析报告)只有通过知识管理途径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7]。反之,一方面,竞争情报的活动结果可以作为正反面案例积淀为企业的知识,丰富知识管理的内容;另一方面,围绕企业知识管理所开展的竞争情报活动,有利于企业制定相宜的知识管理实施方案。在这种互融关系中,企业知识库起着互融引擎的作用,协调这两种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3.3基于知识管理的适应性竞争情报系统
许多的商业应用中的问题都以不可预测的方式发生,而适应性则能使企业能动态的适应问题特征并适应变化的环境。采用计算情报技术处理数据促进了适应性竞争情报(adaptiv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的应用。适应性竞争情报侧重于处理数据的语义信息,数据是商业应用的促进力。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因特网上可获取全球数据,不同数据库相互连络,这些导致人们不仅要求以句法的方式处理数据,还要求通过新技术从语义上处理数据,比如,处理不完整的、不确切的、多余的、动态的和错误的数据。如图5所示,适应性竞争情报系统关注企业的所有相关面,特别是关注商业输入(business input)和输出(business output)。商业输入指的是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数据;而商业输出指的是采用方法而得出的能转换成改善企业各个方面的企业程序问题知识和问题的解决方案。从问题和数据到最优解决方案的主要工作是数据挖掘或数据分析和最优化工作[8]。
而基于知识管理的适应性竞争情报系统的设计思路就是在融入了知识管理思想的竞争情报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应用借鉴了知识管理方法的竞争情报工作方法,运用智能数据管理技术建成一个以知识管理为基础、信息搜集为手段、适应性情报处理为核心、情报推送为目的的适应性竞争情报系统。系统组成结构见图6所示。
如图6所示,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适应性竞争情报系统是一个集情报采集、管理、分析、发布、服务、共享为一体的智能系统,可以完成对企业自身竞争力、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的实时监测,同时具有高度智能的信息聚类、个性化信息定制、高效率的智能情报检索、信息推送等功能。情报人员可以通过企业内联网和因特网采集企业内外部情报信息,在知识管理机制的作用下,采用各种先进的信息处理工具(如:利用自动分类工具进行自动信息群体识别;利用数据处理引擎工具实现概念分析、内容提取、概念模式识别、相关度计算、全文检索等智能数据处理功能;利用用户管理服务器实现用户信息自动建档、档案搜寻、档案分析、档案实时自动更新等功能,实现用户信息个人定制的管理,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相关的处理。智能化数据管理层能够按照使用者的指示独立地搜集信息,并在此过程中自我学习,具有自主性、目标驱动性、连续性、能动性等特点.可以在较高程度上去分辨、识别、理解预期用户的需求及其特征。
4.结语
情报与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情报具有知识属性,这使得竞争情报也含有知识属性,从而使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紧密的联系起来。竞争情报工作中存在三类障碍:行为障碍、过程障碍、组织障碍。这三类障碍延缓了竞争情报工作的推广,消弱了竞争情报的效果,并在企业中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为克服竞争情报工作中的三类障碍,竞争情报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其知识属性,与知识管理进行整合,最终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适应性竞争情报系统。
参考文献
[1]秦铁辉, 晏创业, 王琳.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互动关系[J]. 情报科学,2004(7): 780-784.
[2]谢建. 竞争情报的知识属性[J]. 现代情报, 2006(2):19-22.
[3]张婧. 论竞争情报的知识属性及其管理[J]. 价值工程,2005(7): 83-86.
[4]严怡民.情报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3: 46.
[5]Theodoros Evgeniou, Phillip Cartwright. Barriers to information management[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05, 23 (3): 293?299.
[6]沙淑欣.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竞争情报构建[J]. 图书与情报, 2005(1): 46-49.
[7]李新峰. 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整合研究―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战略[D]. 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4: 35.
[8]Thomas Back. Adaptive business intelligence based on evolution strategies: some application examples of self-adaptive software[J]. Information Sciences, 2002, 148(1): 113?121.
[9]汪路明. 基于知识管理的智能化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6(2): 216-219.
[10]汤坚玉, 袁夫捷. 基于竞争情报的企业知识管理策略研究[J]. 管理科学文摘, 2006(7): 17-19.
[11]季晓林. 竞争情报与企业知识管理[J]. 中国信息导报, 2004(9): 46-48.
[12]惠志斌. 基于知识管理的组织竟争情报研究[J]. 情报杂志, 2006(5): 97-99.
[13]李会明, 贾双苗. 简论基于知识管理的竞争情报[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4(6):44-47.
[14]张婧. 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J]. 情报杂志, 2005(3): 20-22.
[15]薛克香. 论竞争情报与企业知识管理的互动关系[J]. 情报杂志, 2004(4): 65-66.
[16]J. H. Powell, J. P. Bradford. Targeting intelligence gathering in a dynamic competitive environ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0, 20(3): 181-195.
[17]Daniela Grigori etc. Business Process Intelligence[J]. Computers in Industry, 2004, 53(3): 321?343.
作者简介
何绍华:女,1951年8月,湖南长沙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等,曾出版专著多部、发表论文多篇;联系方式:027-62996859,email: hshua@email.whu.省略
王培林,女,1982年1月,江西兴国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06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曾发表论文10多篇;Email: peilin1280@mail.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