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不仅是个词人,她的作品就如同济南的泉水一般姿态各异。她的词婉约缠绵,恰似泉水漫流无声;她的诗豪放奔逸,犹如泉水般柳絮翻飞,她的文章汪洋恣肆,正如泉水一样咆哮奔腾……最终,这些泉水汇流成湖,承载着那幽幽的画船,划过沿岸铺陈的点点藕花,化为《李易安集》与《漱玉集》两部著作,穿越千年,一直流淌到今天。李清照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眼长流不息的泉。
李清照的籍贯究竟是哪里
虽然号称千古第一女词人,但李清照的生平本身就存在着许多谜题,以至于人们误会颇多。首先是她的籍贯,正史皆称济南人,但究竟是济南的历下还是章丘,到了元代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这还得从一个神秘的“廉先生”说起。原来元代章丘有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叫做刘敏中,他应外表兄廉可的两个儿子之请,于至大二年(1309年)八月写了
篇《廉先生石阴记》,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廉先生”,不知道是廉可的几世祖,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什么,只知道是齐郡人(治所在今济南历下),四十岁左右的时候迁居“齐东湖山之麓”,“其迁绣江,始由此也”。等到他死后第二年(1085年),“同里人”李格非为他撰写了《廉先生序》一文,李格非的侄子李迥也在宣和五年(1123年)写了一篇《题序》,才由廉先生孙子辈的人刻碑留存,但此碑已经损坏不能识读,且“人无见者”,只好再立新碑,并请刘敏中写下了《廉先生石阴记》。这里的李格非,就是李清照的父亲。
从刘敏中的文章里可以看出,这位廉先生乃是齐郡人(即历下),只是后来迁居到了齐州东边的“绣江”并最终老死在了这里。此后,他的子孙便定居绣江畔,世代自认为章丘人了。也就是说,所谓的“同里”,肯定不是章丘,而是齐郡,不然如刘敏中这般热爱家乡的人士,肯定会在文章中对李格非的籍贯作出是章丘的正面结论。这原本是一件显而易见的事情,却在廉先生死后200多年才新立的《廉先生序》中出了问题,因为在至大二年的新碑中,李格非的署名成了“绣江李格非”,如此一来李格非自然就是章丘明水廉坡庄人了。但这显然是廉先生后人的一厢情愿,而且假如通读这篇伪造的《廉先生序》,可知仅是一篇人物散记,与“序”或者“墓表”的文体不合。更重要的是,刘敏中自己也说,碑的原文“人无见者”,那么《廉先生序》和其中的“绣江李格非”又从何而来呢?
要知道,古人署名,要么以郡望自称,要么以籍贯自称,籍贯最低也就署到县邑,但以“绣江”这种地名自称,肯定是没有道理的。况且“绣江”这个地名,也是元代以后才出现的。所以碑文自是廉先生后人伪造无疑。另一个漏洞在于,刘敏中已经明确表白,连他和廉可都不知道廉先生叫什么名字,后来的人却开始指名道姓的说廉先生叫做廉复了,并把此碑称作《廉复碑》,根本就是在附会杜撰。并且李迥的《题序》云,自己儿时曾和李格非一起“西郊纵步”,访问廉先生。要知道廉坡庄所在的明水镇,是金代以后才设置的,怎么能宋代就有“西郊”一说呢?这里的西郊如果当真存在,也只能是廉先生还未迁居“齐东”时所居住的齐州城西郊。更重要的是,今天曲阜孔林思堂东斋之东墙南起第一方崇宁元年的石碣记载,“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于当年的正月二十八日率侄子李?,李迥、李逅、李远等前来祭拜孔子,其中就包括写《题序》的李迥。如此一来,李清照籍贯的谜题也就解开,那就是历下无疑。
漱玉诸泉的那些故事
李清照的著作有两种,一是她的诗文集《李易安文集》十二卷,一是她的词集《漱玉集》一卷,但可惜都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巧合的是,与她的词集名“漱玉”相同,在她的家乡济南,历史上一共有六个漱玉泉。金代的《七十二名泉碑》说,漱玉泉在金线泉南,这是历史上最早有关漱玉泉的记载。清人王钟霖的《济南七十二名泉考》也持这种说法,但今日已经不可考其位置所在。后来明人晏璧的《济南七十二名泉诗》中,提到了南北两个漱玉泉,却没有给出具体的位置。从晏璧的诗意中可以看出,这两个漱玉泉的得名与《七十二名泉碑》中的漱玉泉相同,都是由“枕流漱石”这个典故而来,与李清照和她的《漱玉集》无关。清人郝植恭的《七十二名泉记》中,则另记一个漱玉泉说,乃是以“珍宝名者”,“玉之漱也”。
建国以后,人们善意地将趵突泉公园柳絮泉东侧的一眼泉水命名为漱玉泉,由济南书画名家关友声题写泉名,借以纪念这位千古词人,并在柳絮泉和漱玉泉北侧建立了李清照纪念堂。如今的漱玉泉,方池石砌,泉流漱玉之声,漫石穿隙而下,注入螺丝泉泉池之中。在章丘百脉泉北,人们同样为了纪念李清照,也将一眼新泉命名为漱玉泉。泉池为圆形,卵石铺陈,荡漾一池波纹如环。这两个漱玉泉,一个恬静幽远,如李清照的词般婉约;一个奔腾跳跃,如李清照的诗一样豪迈,可谓珠联璧合。
之所以把柳絮泉东侧的泉水命名为漱玉泉,是因为清代以来人们开始指认柳絮泉是李清照的故居。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清人田雯的诗,他说柳絮泉是“清照昔年人,门外垂杨树”,随后众多文人加以附和,人们也就乐得将泉水和词人结合在一起了。而柳絮泉本身,也有千年历史,以“泉沫纷繁,如絮飞舞”而得名。晏壁曾赋诗称赞柳絮泉说:“金线池边杨柳青,泉分石窦晓泠泠。东风三月飘香絮,一夜随波化绿萍。”
李清照词曰:“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的意境,极似家乡济南的湖光风貌。而家乡的人们自然更愿意将泉水和李清照的“溪亭”结合在一起,便把珍珠泉东侧的“王氏溪亭泉”视为是李清照曾经荡舟的地方,直接改称“溪亭泉”了。王氏溪亭泉也是历史悠久,自金代以来就喷涌不息,涓涓流淌至今。泉池石砌,东叠山石,石上镌书画名家王讷题写的“溪亭泉”石刻,池南侧刻有学者徐北文撰《溪亭泉题记》,更添古意。
如今,伊人已去,只留下这寒泉几盏涤荡了千年,被后人借来纪念她,正是花自飘零泉自流,溪亭边漱玉染柳,终日凝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