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典婉:曹又方家的春日润饼_润饼菜

  北京三联出版了台湾素食推手之一塘塘的新书,谈她在台湾宜兰的手作人生,与新养身观点,记忆中我却跌回许多年前,塘塘在台北开素食餐馆时 与曹又方一起吃素食的往事。   
  上世纪90年代曹又方从美国回到台北定居,是圆神出版社的掌门人,我还在报社当名小记者,第一回见她是在一个女性社团成立,去了好些台湾新女性代表,都是台湾女性运动健将,曹姐坐在人群,一眼就望见。
  
  她的才貌在台湾文化圈永远闪亮, 之后与她相熟,常常约着在台北大小巷里穿梭,寻美食吃遍天下美味的她,对美食要求极高,每到一个新餐厅,她常说起菜色,点上几招牌菜,就让我吃得口齿留香,我也乐得有位大姐姐在前面指路, 不过有些时候她也给我做功课:“当记者跑新闻;得要随时有敏锐的嗅觉 。”
  
  很幸运,我邻座同事就是美食专家,每天她跑完新闻回来,就分享台北的新馆子,餐饮趣闻,我乐得有饮食达人指路,常常现买现卖,当做台北美食探险,与曹姐约了几回台北的味觉之旅,90年代的台北,所有奢侈品、顶尖餐饮品牌纷纷进驻,大盎斯牛排、金光闪闪吃担仔面、鱼翅、鲍鱼、各类豪华餐厅塞满台北人的味蕾。饮食文化开始在台湾各地发酵。
  
  一回同事介绍了塘塘的素食自助餐,强调没有味精、没有添加物,全食物的烹调,一时间成为许多上班族的最爱,吃多了太多大餐,每个人都希望回到健康饮食,塘塘与她的日籍先生正在店里忙进忙出,餐桌台上绿色有机蔬菜,手工老式豆腐,绿色十字花科,来自客家村的手制萝卜干,还有着阳光的香甜,日式与创意素食,打破了当年台湾素食馆的油腻,台湾的素食料理,过去多半是承袭传统的宗教素食,大量的腌制物, 肥油佐料冲淡了食物原有滋味,宗教寺庙的僧人烹煮斋菜,全是又肥又腻,怕大家吃不饱,为了弥补没有肉食的口感,佐料与过多的酱料,往往盖住蔬菜甘美,导致许多僧侣也有三高毛病。
  
  难得在台北街头出现一家强调少油、少盐、蔬食素菜,配上一碗五谷米饭,常常是得大排长龙,门口还有一些她提供的素食料理食谱,大家吃完饭,都会顺手搿一张回家照表抄课,注重养生与美食的曹又方就与我,结伴去了几回,每回菜色都让我们十分满意,尤其是当季食材的新鲜味美。
  
  一次久居花莲海边的孟东篱到台北,一身素雅布衣,清癯得像阵风,我们三人吃了一回塘塘的素食自助餐,简简单单,饭后大家一起再去喝茶,色彩丰富的全食物,让素菜有了全新的衣妆,只是塘塘后来不开素食馆,而是专业教授素食烹饪,并出版食谱。
  
  在曹又方得癌症后,她更注重养生,对昔日热爱的美食加倍小心忌口,勤练气功也让她气色体力明显强化,2002年开始我办了几回桐花季的作家旅行,一定会邀她同行,在客家村找餐厅也会特别叮瞩,一定要少油少盐不放味精。临走一人一盒客家小点心,几回她都吃得顶满意。
  
  那年她吃完了我办的客家宴,说是原班人马去她家吃润饼,大家兴高采烈约了一伙人,她已经很久不下厨,指挥出来上桌的润饼,还是极具曹家特色,现炒豆干肉丝,一盘芹菜,小碟卤味拼装在曹姐精心搭配的盘碗,视觉花宴,再说些文化界园小八卦配菜,春日的润饼宴在女人、文化与八卦中入口。
  
  晚春初夏的台北,空气己经有些许潮湿南风吹过,路边行道树开得花繁并茂,曹姐笑盈盈,她家里不开空调,墙角电扇不停地转着头笑,左摇摇右摆摆, 把窗外的花香也吹进来了。
  
  前些年曹又方过世,孟东篱也走了,在北京书店发现塘塘的新书,陈年往事一一浮现。饭桌上的人与事就这样淡出。
  
  作者系台北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