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订《世界知识》有十余年了,我很珍爱它。我的同事也喜欢它。有时一期《世界知识》来了,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别的同事一进屋,上来一步,劈手就抢,几只手争着夺,几张嘴争着喊:"我先拿到手的,我先看。"别人以为在吵嘴,我在旁边儿看着,抿嘴儿一笑,心里很得意:"嗯,我还是一个有品位的人。"有时全院开大会,我拿着这本杂志进会场,想在开会之前看一会儿,但根本看不上,开完会,我得站起来嚷一嗓儿:"我的《世界知识》传谁手里去了?"有时一个星期后,这本杂志才会回到我的办公桌上。可见,贵刊是吸引人的。
北京 耿立辅
《世界知识》之所以能够站立于洋洋的报刊之林而长期备受读者喜爱,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那高屋建瓴、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把握和演绎环球风云变幻的风格和特色,那一篇篇或气度恢弘、纵论全局,或冷眼旁观、独具视角,或棱角分明、活泼睿智的文章,读后使人感到获取知识和启迪的满足。每一期上围绕一两个"看点"(往往是"封面话题",特别重大问题会跨越数期)所提供的系列文章,在深度和广度上似乎让人感到更为"解渴"。譬如9.11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有其深刻而多方面的历史背景,在事件发生后的各期,有计划地从不同方面进行评说,既剖析美国傲视全球的"单边主义"政策和"新帝国主义"思维逻辑,也较全面地揭示国际恐怖主义的历史和现状,还介绍伊斯兰教与原教旨主义、与我国直接相关的"东突",直到近看阿拉伯人这一古老而庞大、具有传奇色彩、目前正处于彷徨之中的人类群体。这就大为加深和扩大了对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一般地说,我们更喜欢阅读和思考那些时间跨度比较大、将历史和现代结合得更紧密、也同我们自己的身心经历更贴近的话题和材料。在这方面,《世界知识》和我们的心常常是相通的。譬如,我就是在它的帮助下,从感性和理性的反复融合上不断调整和提高对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总体认识的(在这一方面,冯昭奎先生的一些文章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又如,一篇《美国何以兴,苏联何以衰》告诉人们的历史教训是沉重的,也是不容回避的,文中的回顾和总结更使我们感到刻骨铭心。
天津 徐继祖
我是一名政治教师,相当喜欢看《世界知识》,来自山村的我在高中以前(1984年)从来不知道有这样一本杂志。上高中后偶然在学校阅览室看到就喜欢上了,以后只要有机会就找来看,参加工作时因只有几十元工资没办法订阅,但还是相当喜欢,并想方设法找来看,从1996年开始订阅至今。
广西 吴如瑜
在2002年第一期上,我们曾把"世知"人的工作比做"空当接龙"游戏。到这一期,新一年的"空当接龙"又开始了。您拿到这期杂志,首先会看到它的面貌从里到外又有了新的变化。当您继续阅读下去,又会发现文章的形式也有了变化--很多文章更短小精练了,字体字号和版式设计上的变化也更便于阅读了。这些调整都是我们在读者调查基础上采纳读者的合理建议而做出的。为消化因字号加大而涨出的篇幅,我们特意"扩容"8页。
在新年开始的时候,我们还将为读者献上两份礼物:逐月出版的中外军情观察系列读物《新军事》,以及整合和扩充两刊精华的"世界知识?世界博览"网站。
--编辑室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