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乾坤 翟 ?zhaikun@yahoo.com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 民 声
4月中旬,我到新加坡开会,仍念念不忘奥运火炬在亚洲的传递。酒店房间里的电视里,西方媒体仍在喋喋不休。但我所接触的绝大多数新加坡学者和民众,则对奥运火炬在伦敦和巴黎的遭遇给予同情,对一些人的顽固思维方式表示不屑。翻阅当日的新加坡《海峡时报》,发现一篇文章很有意思,说如果2010年在新加坡举行的首届青年奥运会的火炬传递也遭抵制,新加坡人估计也会像中国人一样愤怒反击。毕竟,一百多年的西方压制东方的传统,总是让一些西方人对东方人怀有歧视。对歧视的反击实属必然。但是,笔者认为,如果新加坡青奥会火炬也遭抵制,新加坡人还是应该保持头脑冷静。
国 声
伦敦奥运火炬接力之后,新加坡资政吴作栋于4月9日会见布什时指出,“西方做法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4月11日,李显龙总理在伦敦经济学院的亚洲论坛上发表演讲说,“阻挠奥运圣火传递的行动深深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激怒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他还说,西方媒体在接收到大量确实信息的情况下,“没有做出理性的反思和正确的诠释,以致煽动性的评论和不实的信息像瘟疫般迅速传播”,希望西方国家能客观认识西藏问题,不要将奥运会政治化。新加坡还公布,总统纳丹将出席奥运会开幕式并观看新加坡运动员有可能夺牌的项目。李光耀资政将参加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并于当天返回新加坡,于8月9日参加新加坡国庆日庆祝活动。
智 声
开会期间,朋友给我转来马凯硕先生发表在4月19日《印度斯坦时报》上的文章《奥运危机是印度的机遇》,建议我转给中国朋友,听听智者的声音。
马凯硕是我所熟悉的印度裔新加坡杰出外交官,现在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他的《亚洲会思考吗》和新近的《亚洲新半球》等著作,使其成为当下亚洲最有影响,或最具争议的思想者之一。
马凯硕说,“许多西方示威者相信,通过抵制奥运会或者令奥运会受挫,他们就可以取得巨大成功。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如果他们得逞,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到目前为止,尽管共产党政府继续执政,但中国已经致力于与开放、自由的全球经济融合,正处于成为全球体系“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进程中。想一想,如果中国政府为了回应奥运失败所引起的民族主义反弹,决定不理会世界,那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啊。一个对世界封闭的中国,其少数民族的政治空间会更小。因此,那些真正关心藏人利益的人应该希望奥运成功,成功的奥运将反过来继续中国向世界开放的进程”。
另外,马凯硕还提醒中国应学会与“第四维”(即国际媒体与非政府组织所产生的国际公众舆论精神空间)打交道。的确如此。其实,现在一些杰出的中国外交官已非常善于利用第四维了。比如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女士,就在英国《星期日电讯报》上发表了《如果西方能够倾听中国》一文。她没有用一个批评字眼儿、但充满感情的娓娓道来的文章,打动了她的女儿、很多英国学生、议员、记者和网民。她在结束语中意味深长地说,“世界曾等待中国融入世界,今天中国也有耐心等待世界认识中国”。
同 声
一向思想超前,喜欢引领潮流的小国新加坡,向来爱讨论大问题,比如前些年的亚洲价值观,以及目前热议的亚洲崛起与西方的关系等。
马凯硕等人敏锐地意识到西方人对亚洲的崛起可能产生忧虑、嫉妒和不满。他们认为,西方人应该改变心态来适应亚洲的崛起。
一些新加坡的高级外交官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人抵制北京奥运火炬、在西藏问题上惹是生非等,都是西方人对亚洲崛起的不适应症的系列反应。对此,亚洲人应以更宽广的胸怀,努力化解现有危机,预防今后可能出现的类似危机。亚洲的崛起不应以西方的衰落,甚至是亚洲与西方的对立为代价,亚洲与西方应该和谐相处。
新加坡是个敏锐而坚定的小国,向来愿意做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桥梁和窗口。我想,在奥运问题上,如果我们仔细辨别新加坡从民众到领袖的声音,就会发现,新加坡的判断是正确的,立场是坚定的,做法是得当的。
世界,理应听听来自新加坡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