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观察美国大选政治时,时不时要扪心自问:是我们心中有性别主义、种族主义的魔障,还是美国选民有性别主义和种族主义的魔障?否则我们会看花了眼,得出错误的判断。
希拉里在民主党提名之战中输给了奥巴马,这令1800万支持她的美国选民扼腕叹息,也令许多希拉里的中国粉丝感到意外和震惊:如此有经验、有能力、有权势的候选人居然输给了一位初出茅庐的黑人政坛新秀!美国人果然不能接受一位女总统!希拉里的中国粉丝还会争辩说:奥巴马虽然赢得了民主党的总统提名,但他很难在正式选举中战胜麦凯恩,因为他是黑人,美国人肯定不会让一位黑人当总统的。
“不合格”的候选人?
国人为何持如此观点?看来,是我们自己心里的性别主义和种族主义在作怪。的确,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还没有产生过女总统和黑人总统。更何况,女性选民在1920年才有选举权,黑人更是迟至1965年才有普选权,美国女性和黑人参政的历史显然要比男性白人短得多。但是否就此得出结论:女性候选人和黑人候选人肯定不如男性白人候选人?显然不是。在除总统以外的所有层级的选举中,已经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女性候选人、黑人候选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候选人。例如,目前在535位国会议员中,女议员有86位(其中参议员16位、众议员70位)、少数族裔议员达109位(43位犹太裔、40位黑人、21位拉美裔、5位亚裔)。
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克林顿•罗赛蒂曾说过:典型的美国总统候选人是盎格鲁-撒克逊男性白人、年龄在45岁~65岁之间、已婚、有孩子、新教徒。美国历史上的总统中除肯尼迪(天主教徒)和里根(1980年竞选时已69岁)外基本上符合这种类型。但罗赛蒂是在20世纪70年代总结出这一标准,虽然是经验的总结,但包含着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宗教歧视和年龄歧视。据此而论,今年三位最有影响的候选人都不合格:希拉里是女人、奥巴马是黑人、麦凯恩是老人。那么,这样不符合传统标准的候选人何以能够在大选政治中走得这么远?最简单的答案是:大选政治告别 了歧视!
希拉里:虽败犹荣
希拉里虽然输了,但虽败犹荣,因为她创造了历史!此前的大选政治中,没有哪位女性总统候选人像她这样被视为严肃的竞争者,更没有哪一位女性候选人能够像她这样走得这么远。1984年吉拉尔德•费拉诺虽然被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蒙代尔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但她并未在预选中出现。希拉里曾经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被认为是民主党竞选总统的头号种子选手,她的失败有种种原因,虽然她的竞选班子或她本人有时会认为媒体的报道有性别歧视,但没有人认为她失败的主因是性别歧视。应该说,希拉里的失败一不是因为她是女的,二不是因为她不如男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一是她遇到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二是她不适合当下的时势。当然也可以把这两条败因细化为她竞选的战略战术错误:一是大意轻敌,低估了奥巴马的政治能量;二是选错目标,在漫长的隐形预选阶段,竞选班子一直把目标对准另一位候选人爱德华兹;三是定错基调,她的竞选班子集中了党内最富有竞选经验的顾问,他们强调希拉里的经验和能力,却让奥巴马年轻的竞选班子抓住时代的主旋律“希望和变革”――噢,“变革”和“希望”曾是她丈夫比尔在1992年和1996年两次竞选获胜的主题词,她怎么给忘了呢?!四是乱了阵脚,她竞选班子的大牌人物互不服气,内部不团结,意见不统一。
奥巴马:经受黑白的考验
奥巴马赢得了历史性的胜利,美国第一次有了黑人总统提名者!奥巴马刚开始竞选时,黑人还在犹豫是否要支持他,嫌他不够黑(他有一半血统是白人的);白人也在犹豫,嫌他不够白(他有一半血统是黑人的)。他在竞选中经受了种族因素的考验。他凭借卓越的演讲、对问题恰如其分的把握赢得了白人占压倒性多数的美国预选第一州――艾奥瓦州,从而证明皮肤不是问题!他赢得了白人选票,相应地也就赢得了黑人的选票,因为它使黑人对他有信心,这才有了南卡罗来纳州的胜利。黑人选票托起了他的总统梦想。当然,他的竞选征途并非一帆风顺,因为他遇到了富有经验的、不屈不挠的对手。与希拉里相比,他的竞选班子比较年轻,也没有太多经验,但惟其如此,他们能够摸准时代的脉搏:变革和希望!美国人对现状不满,所以要变革;美国人感到失望,所以要提供给他们希望;美国人厌倦了华盛顿的党派政治、家族政治、老派政客,因此要提供给他们新鲜的面孔、局外人和变革!
奥巴马是如此契合时代精神:他是异族通婚的结晶,美国家庭组织结构的缩影,多元社会的代表。他是美国梦的体现者,他是华盛顿政治的新手,他没有任何的政治包袱。同时他又代表了美国精英民主和主流政治,因为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他与上流社会能够产生诸多共鸣。毫不奇怪,他的支持者中既有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兄弟,又有上流阶层的白人精英。他的背景使他成为沟通最底层和最上层两个截然不同社会的桥梁。他在三大洲都有亲人,因此他也是联系美国与世界的桥梁,非洲的肯尼亚、亚洲的印度尼西亚、日本的奥巴马小镇都为他获得提名而欢欣鼓舞。
麦凯恩:年龄不是问题
民主党的候选人告别了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共和党的候选人麦凯恩不甘示弱,告别了年龄歧视,刷新了参与总统竞选候选人年龄的新记录,并以71岁的高龄赢得了提名。麦凯恩竞选之途也不平坦,但年龄并没有成为一个问题,民调显示,近2/3的选民不认为麦凯恩当总统太老。麦凯恩在预选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他的竞选资金不够充裕,他在一些社会议题上的立场被共和党选民认为不够保守。但他的坚持和对手的软弱终于让他品尝到预选的胜利果实。这一次,他将代表共和党出征。
显然,美国大选政治已经告别了歧视。这要归功于美国社会一百多年以来、尤其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的的各种权利运动(如女权运动、民权运动、同性恋权利运动、残疾人权利运动等),使美国社会日渐发生变化。虽然没有人敢断言美国社会已经完全根除心理上的歧视,在现实中非传统主流群体仍然会感到隐性歧视的“玻璃天花板”,但无论是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性倾向歧视或年龄歧视,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政治中都被认为是不正确的、都是为人所不齿的。2008年的大选政治就是告别歧视的一个新标杆。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一位前主席曾对我说:如果奥巴马输了,不是因为他是黑人,而是因为他不成熟(If Obama loses the November elections, it is not because he is black but because he is green)。同理,民主党人也会这样说:如果麦凯恩输了,不是因为他的年龄,而是因为他的政党!
因此,我们在观察美国大选政治时,时不时要扪心自问:是我们心中有性别主义、种族主义的魔障,还是美国选民有性别主义和种族主义的魔障?否则我们会看花了眼,得出错误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