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金融危机最新消息【必须联手应对金融危机】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自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发达国家金融市场面临的最深重的危机。特别是自2008年9月以来,次贷危机已经发展成为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危机,并且很可能导致美国、欧盟与日本等三大经济体同时步入衰退。
  在2008年9月之前,一些欧洲大陆的政客还对美国次贷危机幸灾乐祸。他们认为危机标志着盎格鲁-萨克逊式金融自由主义走到了尽头,而且危机是导致美元霸权走向没落的标志性事件。不少欧洲政客甚至反对参与美国提出的联手救援金融市场的倡议。
  没有想到,短短一个月之后,严峻的现实就给了上述政客一记记响亮的耳光。2008年9月,十余家欧洲最富盛名的商业银行同时爆发危机。为了防止银行倒闭,政府不得不用财政资金向商业银行注资,并且为商业银行的新增负债提供保险。为了防止本国金融机构出现挤兑,爱尔兰在未与其他欧盟国家充分协商的前提下,贸然提出为本国金融机构实施无上限的存款保险,此举导致大量邻国储蓄流入爱尔兰,引发了英国等国家的众怒。即将陷入“国家破产”风险的冰岛病急乱求医,在未通告欧盟政府的前提下直接向俄罗斯求援。爱尔兰与冰岛的单边行为被视为是欧洲货币合作出现回潮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对欧元区政府没有及时针对危机作出反应的惩罚。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就中国政府是否应该积极参与全球救市行动这个问题,在中国国内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如果美国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为救市成本融资,那么中国是否应该继续购买美国国债?
  反对者们指出,美国政府事实上已经债台高筑,连年的财政赤字与经常账户赤字已经使得美国的整体债务水平持续上升。次贷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的国家信誉,美国政府目前承诺用于救市的财政资金已经高达1.8万亿美元。未来美国国债的信用等级可能被调降、市场价值可能缩水,美元本身也面临大幅贬值的风险。中国继续增持美国国债,相当于再把宝贵的资源投放到美国这艘即将沉没的轮船之上,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
  支持者们反驳说,如果中国不继续购买美国国债,那么为了吸引其他投资者购买,美国政府的自然选择便是大幅提高新发国债的收益率,而这将会导致中国持有的存量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出现更加猛烈的缩水。如果所有外国央行均不购买美国国债,美国将被迫通过制造通货膨胀来为救市成本融资,由之而来的美元剧烈贬值将导致外国央行持有的美元资产亏得一塌糊涂。相比之下,通过适当的增持美国国债,帮助美国市场尽快恢复稳定,或许有助于最小化中国外汇储备在次贷危机中遭受的损失。
  一批更加激进的讨论者表示,中美之间的刘抗远甚于中美之间的合作。中国应充分利用次贷危机提供的机遇,对美国实施打击。例如,中国央行可以在市场上显著减持美国国债,引发全球投资者集体?售美国国债的“羊群行为”,这将导致美国国内长期利率显著升高,加剧美国的经济衰退,从而严重削弱美国经济、美国金融市场以及美元在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中国是否应增持美国国债,增持多少美国国债,这需要中国政府根据各种可能的情景进行缜密的计算,从而最大化中国的国家利益。然而,中国可以对次贷危机袖手旁观甚至借危机之际打压美国的想法,则是非常危险的。
  已故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在其名著《萧条中的世界:1929~1933》中提小了“霸权稳定论”的思想。他指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英国拥有霸权地位的时候,也正是第一次经济全球化的高潮时期;二战之后美国拥有无可挑战的霸权地位,这正是第二次经济全球化出现并达到高潮的时期。然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由于英国霸权地位已衰落,而新兴的美国却不愿出面、同时电尚无能力提供自由贸易和稳定的国际金融秩序,因此各国陷入混乱的“贸易战”、“货币战”,世界经济由繁荣转向旷日持久的萧条,并且埋下了二战的种子。
  几经轮回,目前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颇有几分相似。美元霸权因为次贷危机而被显著削弱,但美元的主要竞争者欧元的情况却不乐观。稳定的霸权结构濒临解体的风险。世界各国面临两个选择,第一是联手应对金融危机,并积极参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使美元霸权的衰落变得渐进而有序;第二是各扫门前雪,甚至彼此倾轧争斗,最终可能导致美元霸权的突然坍塌。由于缺乏稳定秩序的提供者,全球经济金融秩序可能陷入无序与混乱,从而催生新的危机甚至战争。
  希望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不要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