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业余时间的利用,有一种习惯心理或习惯行为。这种习惯心理或习惯行为不可小瞧。几十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业余时间的利用和价值的发挥,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超凡成就在于8小时之外
大家常说,人最宝贵的财富是生命。我认为,生命中最宝贵的是时间。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积累起来的。无论职位高低、相貌丑俊、收入多寡,每人每天都同样拥有24小时。在每个人的24小时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工作,三分之一的时间休息,大家差异都不大,但是在另外三分之一时间的利用和支配上,差异就大了。
在我的作息时间表上,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7点30分到公司上班,晚上6点30分回家吃饭,7点钟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8点钟处理白天没有处理完的文件,大约9点钟开始看书报和资料,直到11点钟上床休息。天天如此。可以说,我的业余时间全部用于学习和工作。也正是这几十年业余时间的学习和积累,成全了我8小时内无法完成的思考和提高。我曾用心去培养过许多人,在相同的条件和环境下,有的人很快就派上用场,而有的人则迟迟派不上用场。我常常在想这是为什么?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我发现他们最大的差异是对业余时间的利用不同。有的人把业余时间当作最有效的学习和工作时间,因为业余时间和工作时间长短相当,并且外界干扰少,人的精力相对集中,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夜以继日地读书钻研;而有的人则认为业余时间就是要好好地享受现代生活,卡拉OK、打牌赌博、保龄桑拿,似乎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认为读书是文化人和在校学生的事,自己是经济人,只要懂经济就行了。也有的人认为,业余的时间是零星的时间,因为少而零碎,从不把它放在眼里,任凭其白白流失。由于对业余时间的认识和利用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会越来越大。
不跟时间赛跑就会掉队
不跟时间赛跑,谁都有可能落后。现在有许多员工都是高校毕业生,因为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天资聪颖,所以有一部分人认为有了文凭,也就永远高人一等,缺少危机感,平时也就放松了自己对时间和学习的要求。虽然在我国,文凭是终身有效的通行证,但是根据有关学者的调查发现,目前大学本科学到的知识每过5至6年就有大部分变为陈旧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过的知识就会过时,文凭也会失去意义。在美国,文凭是有时限的,每隔几年就得经过专业考试,通过了考试文凭继续有效,否则文凭作废。市场竞争没有永远的赢家,我们万向集团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是因为我们除了名称没有改变之外,30年来,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产品产业结构、资本结构、人员结构、市场结构等等都在不断发展,不断地按照经济规律的需要调整变化。一个人也是如此,要想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而学习和提高都需要时间。 有人说,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不是"革命加拼命"的时代了,不会休闲的人就不会工作。我曾为一篇题为《不眠的硅谷》的文章所触动,文章这样描述: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你很难看到有人在外面闲逛,也很难看到有人在午夜之前就上床睡觉。这些编程人员、软件开发人员、企业家及项目经理坚守"睡着了,你就会失败"的信条。凭着远大的理想,借助大杯大杯的咖啡在显示屏前一直工作到凌晨四五点钟,有时甚至到6点钟,而不是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硅谷人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科技的发明者和应用者,他们视睡眠为一种奢侈,他们说:如果你离开这条高速公路,哪怕十亿分之一秒你也会失去机会,也会有人抢先一步得到专利、升职、项目、资金和市场份额。作为知识经济的代表,硅谷人尚且有如此强烈的生存危机感和发展危机感,而我们有什么理由让生命的另外三分之一白白地流逝呢?
在分分秒秒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任何成就都来自时间的积累。记得1995年5月,江泽民主席视察万向集团时,特意把集团总裁伟鼎叫到身边,握住他的手说:"年轻人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多读书,我每天晚上还要学习到12点钟以后。"今年年初,江泽民主席在西伯利亚访问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我不反对卡拉OK,但我主张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纵观政经界功成名就者,哪一位不是在对光阴的珍惜中做到超凡脱俗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珍惜业余时间,抓紧分分秒秒提高自己,这样,生命会过得更有意义。□(编辑:周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