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吃惊的不是现在欧元出现危机,而是它在顺利运行了这么久才出现危机! 希腊以占欧元区GDP2.6%的经济规模,引动欧元大幅贬值,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此次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中,欧盟在经济货币联合上的深层次矛盾显露无遗: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推进欧洲一体化的矛盾;注重经济增长与强调宏观经济稳定的矛盾;成员国财政自主与货币一体化之间的矛盾,等等。错综复杂的矛盾,决定了欧元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
欧元创立之初,为了确保其稳定运行,通过稳定与增长公约的形式确定了欧洲货币联盟赖以建立的三个假定。这次的危机暴露出这三个假定都存在严重问题。
首先,公约对财政赤字上限的规定没有严格遵守。希腊政府通过美国投行高盛设法规避这一规定。这种虚假达标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同时,由于一些国家泡沫经济的出现,使得其公共财政很容易达标,但是私营部门的债务严重超标,从而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
其次,欧央行出面购买这些国家的公债表明其不得不为这些国家的不负责任的财政政策背书,也宣告了以市场来监督各国财政自律的做法彻底失败了。于是问题在于怎样克服随之而来的道德风险。
第三,欧元区国家在财政政策方面并没有实现趋同,反而形成明显分化:一方面是拥有大规模经常账户盈余和对应巨额资本输出的国家(以德国为最);另一方面是状况完全相反的国家(西班牙最为突出)。
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是欧元作为一种货币面临的最根本的矛盾。只有通过更深度的一体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正如一位欧洲经济学家说的,欧元就像一个不断进行的赌局,其制度上固有的缺陷让人担心,但前进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来。令人吃惊的不是现在欧元出现危机,而是它在顺利运行了这么久才出现危机!
展望未来,欧元将继续在内忧外患中前进。
所谓的内忧,是指欧盟对希腊等国救助中面临的两难困境:一方面通过施加严格的财政政策约束,迫使希腊等国在接受外来援助的同时统一进行财政巩固,削减公共开支;但是同时这将不可避免导致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削弱希腊等国依靠自身经济增长偿还债务的能力。
某种程度上说,欧元区边缘国家的债务危机印证了一句古语:由简入奢易,由奢返俭难。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使得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在加入欧盟和欧元区后有可能通过吸收、借贷西欧国家的资本而迅速提高生活水平。2009年的金融危机,一方面是新入盟的中东欧国家成员国开放本国经济部门特别是金融业,普通民众借钱消费,享受入盟的经济盛宴,另一方面西欧国家银行业在这些经济较落后地区开疆拓土,扩张业务,攫取高额利润。当较低的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债务危机时,快速致富的“欧盟扩大泡沫”也就随之破裂。
欧元的外患则在于,从它诞生之日起,国际上唱衰欧元的声音就一直不绝于耳。甚至此次危机的发生也一如以往存在着阴谋论的分析版本。把矛头指向美国人把持的国际评级机构,它们在欧盟酝酿救市的关键时刻调低西班牙等欧元区国家信用等级的举动令人怀疑他们的动机。
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欧元恐怕都将是最有可能动摇美元的作为唯一筹备货币的霸权地位的货币。这种地位客观上决定了欧元要更多得到来自大西洋彼岸的关照。这种关照是福是祸,又有谁能说清楚呢?
欧盟寻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帮助解决危机,在欧洲许多政治家看来是很丢脸的事情。但是,如果欧盟成员国能够通过此次危机推动欧元区经济治理结构的改革,未尝不可吃一堑长一智,因祸而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