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似是而非的理念,在大轰大嗡的传播中,人们往往不求甚解。比如在中国热闹了两三年的电动车,被热炒的一个主要优点就是“零排放”。果真如此,对于一个碳排放大国的减排进程,真是善莫大焉。然而,稍加探究,这竟是个南橘北枳的问题,在其他国家可能做到“零排放”的纯电动车,在中国的能源框架下,减排功效荡然无存,“零排放”不过是个“大忽悠”。
去年底,到瑞典采访新能源车。说到纯电动车的销售,主人告诉我,生产厂家每卖出一辆纯电动车之前,都要求用户签署一份协议,保证他充电的来源必须是一家“干净的”电力供应商。如果用户做不到这点,汽车公司宁可失去这单生意。
何为“干净”的电,在欧洲十分清晰,即利用风力、潮汐、水利、太阳能、可再生生物发出的电能。用煤发出的电在欧洲被指为“肮脏”的电,煤在燃烧中排放大量有害物质,即使经过集中科学治理,也并不胜过汽车发动机今天的排放水平。与风力、潮汐、太阳能发电的“干净”程度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在瑞典,作为一种“二次能源”,电力供应“干净”的比例占几何?我被告知:水力发电占50%,风力和其他生物能源发电占45%,用煤发电只占5%。在那里使用纯电动车,有很大几率可以选用“干净”的电,真正做到“零排放”。
而在中国,根据国家电网统计,2010年,82%的电力来自煤炭,而且是含硫高、灰分高的劣质煤。中国今天被视为全球碳排放大国,烧煤的贡献度名列前茅。未来的形势也不乐观,到2020年,用煤炭发电仍将占到电力供应量的71%。而水电、风电、太阳能,加上还在争议中的核能发电,比例仍然不到三成。
且不说,这里还没有算上大量使用重型卡车排成长龙,把煤炭从产地运到沿海电厂途中的燃油能耗与排放。以“零排放”鼓吹在中国发展电动车,南橘北枳,不过是排放污染前移的自欺欺人罢了。
纯电动车发明了一个多世纪,因电池储能量一直没有取得质的飞跃,只能作为短途交通工具。而在过去三年,举国体制的“电动车大跃进”在中国如火如荼,大有引领全球之势。于是就有《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到2011年电动车达到汽车总产量5%的急功近利;就有“十城千辆”电动车的示范运行;就有销售一辆电动车国家补助六万元的大手笔;就有到2020年政府电动车投入1000亿元,全球电动车产销第一的大宏图。
然而三年过去,电动车大跃进的架势还在,但是颓势毕现。按规划今年中国电动车应该产销80万辆(今年预计的产量的5%),然而由于多数国产电动车生产厂家重忽悠,轻研发,东拼西凑做出几辆样车,可靠性、安全性完全得不到消费者信赖。尽管到2010年底,共有54家汽车生产企业的190个电动车型列入《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推荐车型目录》,而当年电动车总产量仅为7181辆车。今年也不过万把辆,规划彻底打了水漂。
据媒体披露,上海迄今已经上牌照的电动车仅为10辆,其中可能只有2辆属于私人购买;在杭州,有25人购买了纯电动汽车;而国内电动车销量最高的车企比亚迪,三年来电动车F3DM总销量仅为365辆。80%作为深圳市出租车的形象工程,15%被竞争对手买去拆卸研究,卖到老百姓手中的微乎其微。
电动车大跃进这样涉及国家能源结构、治污减排全局的大抉择,没有广泛而科学的论证就一哄而起;如今跌入低谷,又没有总结经验,调整战略,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当初凭一句“同一起跑线”的呓语鼓动起这场大跃进的部门,没事儿人一样潜入水中,对电动车黑不提白不提了;而把电动车当作政治任务,当作申请新项目“敲门砖”的汽车企业,也乐得电动车这热闹赶紧收场。中国和全球电动车的技术差距越拉越大。
倒是电动车的下游产业,近来刚刚传递到电动车的热度。2010年,中国成立央企电动车联盟,石油和电力部门的老大们获得一个新的兴奋点。石油部门期待依托加油站网点优势,拓展电动车充电新业务;国家电网称,按照国家现行电力法规,电力的销售,只能由电力部门独家经营。中国的电动车还没成气候,圈地建充电桩已如雨后春笋。远远超过国家先后批准的13个电动车示范城市的范围。
据媒体对这些充电项目的实地调查,一个充电站的投资从1000万元到4000万元不等,而大部分建成的充电站几乎都是完全闲置,门可罗雀。即便如此,也难挡地方政府和电力、石油公司的投资热情。“目标很明确。现在土地资源越来越少,电力公司和石油公司只要圈到地,不管以后做什么,都是稳赚不赔。”业内人士一语中的。
其实能源央企掺合电动车,是件好事,是件正事。只不过应该先从“干净”的电抓起,这件事比埋几个充电桩对社会的贡献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