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二次集体学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余永定研究员、江小涓研究员就世界经济总的形势、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以及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作了讲解,两位专家还提出了有关建议。
余永定1965年毕业于北京四中,1969年毕业于北京科学技术学校,后在北京重型机器厂当了十年工人。“文革”期间,勤学上进的余永定一边开车床一边在哲学层面思考现实和理论的重大问题。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面向全社会招考研究人员,余永定凭着翻译萨缪尔逊《经济分析基础》的手稿,赢得了当时社科院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所元老仇启华、浦山等前辈的赏识,从此踏上了学术之路,在中国世界经济研究领域的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理性主义、人道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统一。
由于根底打得牢,没上过大学的余永定在社科院很快获得了硕士学位。后来到英国做六年的访问学者,接受了经济研究程序和方法训练,使他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严密。获得了博士学位,回到国内,他的事业真正进入繁华硕果的时代,未有穷期。
虽然余永定常常记不清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但是他在学术上却具有英国绅士的风度,在中国经济学圈子里他不封闭。在英国《经济学家》发表“香港的午夜”文章后,他和天则经济研究所的茅于轼、盛洪、张曙光几位经济学家在《国际经济评论》撰文予以驳斥。
金融问题和世界经济预测问题,在余永定看来是有意义的,虽然预测本身就是一个测不准的问题,为什么还要勉力为之呢?因为他认为给决策者提供一个尽可能翔实的、逻辑首尾一贯的、把握世界经济形势的分析框架是有价值的。
余永定认为,中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不是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中国的一部分外汇储备可能是购买了美国国库券,另一部分可能作为存款存在美国银行中(自然还有其他形式的储备)。这都是不折不扣的资本输出,即把自己的短缺资源借给别人使用,是不经济的。外汇储备不是越多越好,要改变单纯的创汇观念为实现总体上的资源最优配置。中国经济基本上是一种开放经济,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和一定程度上的资本自由流动,已使我国的货币制度在相当程度上丧失了独立性和有效性。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决策者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我国在保证独立的货币政策、逐渐开放资本的自由流动的情势下,择机使人民币汇率与美元脱钩,逐步走向自由化是大方向。
21世纪上半叶,美国可能继续保持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元和美国跨国公司将继续控制世界经济秩序。在这种情形下,东亚各国面临的只有两种选择:单兵作战并沦为世界大棋局中的卒子,被役者任意驱使,只落得残羹冷炙;或者齐心合力成为世界经济三极(美国、欧洲、东亚)之一。因此,他是东亚经济合作的支持者,并对亚洲货币区的建立提出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