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收藏家金铁华先生的家,仿佛走进了一个有关毛泽东、有关红色中国的小型博物馆。 我们刚刚坐定,金铁华先生就迫不及待地向我们介绍起他的藏品来。他的藏品真是琳琅满目、让我们目不暇接:有50年代外国出售并流通的印有毛泽东头像的邮票,文革中有关毛泽东的藏品更是为数不少。更有外国友人写给毛泽东的私人信件,上面还盖有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公用图章。难怪有的专家认为,对于写给毛泽东本人的私人信件,都应该算作是他的遗物。
足见这些藏品之珍贵。
金铁华先生出生于1949年,是共和国同龄人。
在金铁华的记忆里,44年前得到第一套毛主席邮品时的情景,他至今仍然记忆犹新:那年他只有11岁,一位大哥带他到东华门集邮门市部去换邮票。别看金铁华年龄小,他已经是一个小集邮迷了。在交换邮票的人群里也有一些外国朋友。一位架双拐的外国少年集邮册里的一套印有毛主席头像的外国邮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这套邮票让他爱不释手,他问那位外国少年怎么个换法,对方说想要一套老纪特菊花票。他手里正好有这套邮票。原来打算说什么也不出手的,可面对着这3张一套的外文版毛泽东邮票,他改变了主意。他让外国男孩等着,他说他将用最快的速度回家去取。从东华门到花市中二条的家里,他一溜小跑,当他大汗淋淋地从外国男孩手里换回毛泽东邮票时,他内心的兴奋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这套邮票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51年6月27日为德中友好纪念月而发行的特种纪念邮票。据专家考证,这是外国发行最早的一套印有毛主席像的纪念邮票,十分珍贵。
从此以后,金铁华开始系统地收集有关毛主席的藏品。当时他和爱人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到180块钱,可一种版本的毛主席著作单行本,人家一张口就要五六十元。他一点一点地和人家讨价还价,等降到三四十块钱了,他便会不惜血本地买下。那年头儿,为了自己的红色收藏,他们两口子节衣缩食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金铁华夫妇都是工薪阶层,家里也不例外地需要买房和装修,后来他们惟一的女儿要出国留学。有人知道他们正火烧眉毛地急等用钱,就希望出高价收购他们珍藏的外国版毛主席邮品,却被金铁华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收藏这些邮品,不仅仅是用金钱,而且是用了我全部的爱。当年我父亲传给我的是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毛主席的精神财富。我也要把我收藏的有关毛主席的藏品以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传给我的女儿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后来他卖掉了其他一些藏品,总算度过了难关。对于他的红色收藏,他一件也没有出手,他的宗旨是只进不出。目前,他已经珍藏了400多枚有关毛主席的邮票,其中300枚是本国印刷的,余下的130枚邮票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金铁华的红色收藏里,最珍贵的要算是几件毛泽东主席的遗物了。一件是1957年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以他个人的名义,颁发给苏联领导人优勒希洛夫的请柬。请柬是对开两折的,上面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当时的国徽图案还不是烫金的。另外几件遗物是中外人士写给毛泽东主席的私人信件,上面都盖有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公章。
其中有一个信封最珍贵:这是一位美国朋友1965年于美国康斯坦丁大学寄给毛主席的。上面不但盖有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图章,还用钢笔批上了“毛主席阅”几个字。很可惜的是,这只是一个空信封,里面的信笺也不知道哪里去了?就这么一个空信封,摊主一张口就要240元。金铁华也确实觉得贵了点儿,但想想它来自毛主席身边,说不定毛主席还用那双大手摸过它呢。一想到这儿,老金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
经过这么多年的红色收藏,老金对毛主席充满了感情,他曾经非常渴望见到毛主席的亲人。
一天,他从报纸上得到消息: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将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签售他的长篇纪实新作《我的伯父毛岸英》。
那是一个冬天的清晨,天特别冷,他早早就出了门。别说天寒地冻挡不住他了,就是风刀霜剑也不会阻挡住他的脚步。当毛新宇在他刚刚买下的新书上签名时,他三言两语地向毛新宇介绍了自己收藏有关毛主席著作及邮品的情况。
今年正月十五,时逢毛新宇、刘滨夫妇的儿子毛东东满月。他收到邵华将军的请柬,参加了毛东东的喜宴。
见到了毛主席的亲人,也算圆了金铁华多年来的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