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千万个家庭被推向深渊,她自愿投身于攻克小儿脑瘫这个世界医学难题,甘冒生命危险以身试针,终于摸索出一套全新的中西医综合疗法。二十多年来,她与团队治疗了逾十万个脑瘫患儿,让无数家庭重获欢笑。胡锦涛主席称赞她“是一位女中豪杰,是救死扶伤的楷模!”
在我们视野之外,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有腿不能走,有口不能言,有耳不能听,有眼不能看”,经历许久,忍着疼痛,只为了克服痉挛,从地上坐起来;费了好多力气,只为了学会叫一声“爸爸”、“妈妈”。因为脑瘫,发育比同龄人迟缓,被称为‘慢飞天使”。
治疗脑瘫是世界性难题。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岁以下儿童约有脑瘫患儿31万,并且每年还以4.6万人的速度递增,脑瘫已跃居为儿童肢体残疾的九大原因之首。
在郭新志眼中,“每一个孩子都不比别人差,只不过慢一点而已”。几十年来她潜心从事小儿脑瘫康复研究,致力于寻找和证实全新的治疗思路,为“慢飞天使”赢得再次飞行的权利。“通过我们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可以给这些孩子插上隐形的翅膀,相信他们能飞得更高、更快、更远。”
千万个被推向深渊的家庭
1978年,刚从山西医科大学毕业的郭新志,被分配到省儿童医院工作。一天夜晚,她在值班室的外头发现了一个包裹。打开一看,只见里面躺着一个小婴儿,四肢瘫软,头部萎缩在瘦小的双肩之中。郭新志轻轻抱起他,发现包裹里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们深深爱着我们的孩子,可是我们又无法面对他将来那种生不如死的日子,好心的大夫,我们只能把孩子给你留下,你是医生,你能救他。”
事隔不久,在她身边又有一件悲剧发生:一位失去生活信心的母亲,在溺死了自己的脑瘫孩子之后,自己也服毒自尽。
这些事让郭新志很震撼:父母要绝望到何种程度才会遗弃自己的孩子?当时的国内外医学界均认为脑瘫是难治或不治之症,只能依靠手术与西药缓解。患脑瘫的孩子不仅注定了此生将与快乐绝缘,他们身后的一个个家庭也会被推向深渊。
郭新志感到压抑和窒息,“现代的医学,为什么连一个小儿脑瘫都攻不破?”出身医生世家的她,当下做出了自己的抉择:立志专攻小儿脑瘫治疗。
针炙禁区,“绝处逢生”
自古医学界有句老话:“名医不治瘫,治瘫脸丢完。”可郭新志有股犟劲,试图摸索出一条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的攻克之路来。上大学时,她曾跟随头针前辈焦顺发教授进行头针治疗偏瘫的研究。全身经络密集于头部,头针治疗脑瘫具有直指病灶的优势。于是她考虑能否把头针应用于治疗小儿脑瘫。
人体的风府穴和哑门穴,历来被认为是针炙禁区,如用针不慎,轻者致残,重者致死。而郭新志却反向考虑:此处之所以危险,是因为是经络与血脉的重要结点,如果针刺准确得当,可能会迅速激气活血、疏通经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她先用动物做试验。为了获得准确数据,每2小时记录一次,24小时不停息,“一晚上起来几次,比养一个婴儿还辛苦。”然而动物无法提供细微针感。为寻找最佳穴位,亲自体验针感,郭新志萌生出了大胆的念头:以身试针。
第一次试计,“我把窗帘都拉上,拿出一根三寸银针,走到镜子面前,按压了颈后的风府、哑门两个穴位,平缓迅速地将针刺入,一扎进去以后忽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一下就到了我的脚尖上,随后大脑一片空白。我好想说,但说不出来。我就自己和自己对话:我觉得有希望了。”苏醒之后,她欣喜不已。
她用这样的方式反复体验针感,“把全身都试过了,发现传统与现代医学都没发现的十三对有效治疗点。”做过多少次试验她自己也不记得了,不过即使在困难的时候,她也没有想过放弃。她见到每个患儿父母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不要放弃。
每天捻针八万次
1992年,郭新志创立我国惟一专门从事脑瘫康复研究的科研医疗机构――山西省脑瘫康复医院。“当时医院扎针的大夫少说也有十几个,技术都很好,可是患儿家长就是不让别人给孩子扎眼针,用他们的话来讲,他们都是冲着郭新志来的。”
“家长领孩子前来治疗,往往第一天,孩子疼得哭,家长也呜呜地哭;第二天孩子还哭,家长就不哭了;到第三天第四天,妈妈们就可以微笑了。每多扎一根针,他们就会觉得孩子更有希望。”
“孩子们虽然扎得痛,但跟妈妈一起排队往前挤。哪怕短一针,都会自己要求扎上。一扎上,痉挛的拳头就打开了。为了这一下,他就不走。”扎针时,她和孩子不停地聊天、沟通,鼓励孩子:“真勇敢,疼吗?舒服吗?哪一根最舒服?”
她的身影在试验室、治疗室、办公室之间穿梭。每个患儿一次要扎进十几根针,每一针“前捻三圈,后捻三圈”,每天总共要捻动七八万次之多。扎针时,患儿往往会乱动,必须又快又准地将针扎进穴位。“最难的是眼针,特别是七八岁的孩子,力气挺大,一旦不小心针刺进瞳孔,还会失明,这时候我不仅精神高度紧张,体力消耗也很大,常出一身汗。”
郭新志太忙了,忙得几乎不近人情。她和家人说话的时间很少,“我每次回来,因为很累,总希望家里清静点,就把电视机、收音机都关掉,以至于有一回孩子气急了,朝我喊道:你神经病啊!”如今女儿也走上了学医的道路,回过头来,更能体验到母亲当时的无私与不易。
被唤醒的“慢飞天使”们
郭新志治过的脑瘫孩子中,有许多恢复得让人吃惊。其中有个叫张建明的孩子,8岁才会走路,但不稳,常摔跤,说话吐字不清。治疗后运动功能和智力恢复良好,出院后正常上学,毕业后应征入伍,各项军事训练成绩优良,甚至被评为优秀士兵,现在在做IT。
昼夜哭闹的德国男孩汉尼,无法说话,大小便无法控制,却在治疗一个月后,能够自己到治疗室用生硬的汉语边说边比划“先扎手,后扎头,不扎嘴。”汉尼一家多年来世界范围内求医问药,毫不见效,却未想在中国目睹了奇迹。
美国白路德女士的儿子经过治疗,从头与手不能活动,到后来能手扶站立,手指灵活,由失语到能念单音字并能识别百余单词。白路德女士想要重金致谢,被郭新志照例婉言谢绝了:这早已不是第一次。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就有个做生意的患儿家长欣喜若狂地提了一密码箱的钱来感谢。郭新志对他说:“你要是放下这钱我就不给孩子治了,不放我还可以继续。”最终孩子基本恢复了健康。
至今,经过郭新志及其团队救治的脑瘫患儿已逾十万例。现在有八万例基本生活正常化。他们中的许多已结婚,甚至当上了兵,考上了博士。她本人则先后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数十种荣誉,更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胡锦涛主席亲切地称赞她“是一位女中豪杰,是救死扶伤的楷模,是山西人民的骄傲,是山西女性的自豪!”
立足山西本土,她主持开设了十七期脑瘫康复学习班,将独特疗法向国内外医学精英悉心传授,并派出医疗团队驻扎指导,以自己的清晰理念“影响山西,服务国家,走向世界”。她对所有“慢飞天使”们寄予的希望――“减轻残疾,提高生活质量,自食其力,回归主流社会”,被坚持不懈地实现着。从将脑瘫患儿的不幸与自己生命相联的那一刻开始,她就以几十年的医学探索和无悔付出,完成了对这份道义的最好诠释。
郭新志
著名脑瘫康复专家,山西省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山西省脑瘫康复医院院长,全国劳模、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她攻克了用头针治疗小儿脑瘫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高难度医学尖端课题,在世界医学史上开中西医综合治疗小儿脑瘫先例,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康复医学博士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