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非公企业工委书记,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绪胜认为,做好鼓励、支持和引导这篇大文章,最要紧的就是要在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加强这个领域的社会管理,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月9日,在代表驻地广西大厦,就非公经济社会管理本刊记者与张绪胜代表进行了对话。
“非公企业发展某种意义上关乎稳定,关乎民生”
民生周刊:你为什么特别强调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社会管理?
张绪胜:这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决定的。从甘肃情况来讲,甘肃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希望都在非公有制经济上。甘肃现在一共有12万户企业,其中8万多户都是非公企业。非公企业占的比重比较大,而且现在新增就业的90%以上的都是由非公企业来承担的。所以非公企业既是一个经济的细胞也是一个社会的细胞,而且某种意义上来讲关乎社会的稳定、关乎民生,特别是对现在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巩固都至关重要。所以把非公经济这个领域的社会管理做好,把经济发展好,就是在做民生的工作,也就在做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也就在做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的工作。这是我两年多来实践得出的认识。
我们工商部门是一个经济综合管理部门,也是一个社会综合管理部门。因为2008年6月份甘肃省委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也交给工商局,行政执法、党建,两项职能同时履行,两副担子一肩挑了。现在从我们两年多不到三年的实践情况看,非公经济这个领域它是很大、很宽泛、很重要的社会管理层面。
民生周刊:非公领域确实很重要,提加强对他的社会管理,可否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目前它存在问题,所以需要加强?
张绪胜:对,现在是这样的。从甘肃的非公经济情况看,企业数量多,但是规模小,而且相对比较分散,而且很多都是家族式甚至家庭式的中小企业。它们的经营管理水平低、应对市场能力弱,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在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围绕着它的发展,做出党的建设工作、社会管理工作。
抓好社会管理工作,是促进它的发展,这个一方面企业接受容易,推进工作比较顺利;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在帮助企业做事,企业很欢迎。过去很多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不理解到理解,有些甚至抵触情绪慢慢都化解。这本身就是在做社会稳定的工作。所以说通过两年多的实践,这一块推进得非常好,企业特别欢迎,我们从中感受到的企业创业的艰难,所以我们支持非公企业、服务非公企业,帮助它解决发展的难题,这已经成为我们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现在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监管和被监管的关系非常融洽了。很多矛盾就是在这个服务过程中化解了。
“在服务中监管,监管是为了更好的服务”
民生周刊: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工商的印象好像不是很好。这跟我们原有的监管理念是否有关?
张绪胜:你说这个是对的,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说以前,就是迄今为止,粗暴执法现象依然还存在,但是和过去相比是很少了,但是还在存在。这总是要有一个过程。很多人认为管企业,我就是管理者,企业就是被管理者。你必须听我的,你不听我的咱们就“家法伺候”。
我是不赞成这样的,我曾经在地方做过领导,在地方工作我想到的首先是发展。从企业来讲,它创业很艰难,它一步步能走到今天,确实不容易。一夜暴富的企业确实很少,很多中小企业、农民创业都是很艰难的。我们现在在帮扶的过程中就体验到他们的艰辛,理解了他们创业的不容易。所以理解了,和他们感情就拉近了,帮助和支持就在情理之中了。
从另一个意义来说,工商是管理市场的,市场主体都没有培育好,你管谁?你把这个市场都管死了,管得不发展了,失职!你没有尽到责任,你就违背了党给你的职责和责任。这是更高层面上的。因此首先你要扶持他发展、支持他发展,在服务中监管,监管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这就是基本的理念。
现在我们全系统就是按这个思路教育大家来做这个工作。比如我们今年在全省开展一个“兴商富民创新年”活动,怎么兴商?怎么富民?怎么创新?创新就是创新我们服务的载体、服务的手段、服务的方式、方法;兴商就是我们要更多培育这个市场主体,市场主体规模越壮大、越好,经济就会发展得越快;市场主体多了,老百姓自然而然收入就好了。这个很受百姓和企业的欢迎,但其中有大量艰苦的工作要做,很不容易,这种思想和观念从思维方式的转变,到整个服务的手段、载体,一系列都需要创新。
民生周刊:你的思想解放了,如何将下面广大的工商管理干部拉到你的思路上来,你有哪些措施?
张绪胜:一个就是用思路去推进,第二个是政策去推进,第三个是用典型去推进。
首先是培养干部,特别是领导层要首先转变思维方式,有服务意识,有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升能力和水平。
第二就是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这几年基本上一年出台一个大政策,甚至有时候一年有两三个政策,推进得非常好。
另外就是培养一些典型来示范引导,就是用我们干部自身的行为去带动,现在应该说在我们整个系统这个工作都比较顺利。
“企业前进一大步,社会就增加了一份稳定”
民生周刊:在加强非公领域的社会管理方面,甘肃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张绪胜:首先我们采取各种办法把这个层面的底数搞清楚,底数搞清楚就可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第二是下派了一些指导员,有的一个指导员帮扶一个企业,有的指导员可以帮扶两三个企业,有的可能帮扶十几户企业,有了指导员这个队伍,基本上把各个企业都能覆盖到。
第三是我们所有的领导都联系非公企业,比如我现在承包两个地区和一个重点企业,经常去调研,去看看情况。
第四是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企业前进一大步,社会就增加了一份稳定。
民生周刊:现在的成效大吗?
张绪胜:现在基本上是以服务的姿态下去。
把他们派到企业去就是帮企业解决问题,企业发展中特别是与政府对接中有什么问题,我们就解决什么问题。比如说企业产品的品牌商标,有的企业可能申请了三五年都不了了之,我们的人去了就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了了之呢,一个是申请的程序不对、资料不全,第二是这个产品的规模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有的产品的质量也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我们就去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问题解决了,品牌有了,商标注册了。这就是一个问题。
有的企业由于这样那样的问题打官司,拖住企业、影响了发展。我们就帮助企业解决这个问题;有的企业有党员,没有建立党组织,我们帮助他建立党组织,有的没有工会组织,我们帮助他建立工会组织,建立以后,把人心就聚到一起了。
主要是服务,在服务中监管,也就是这些基础工作做好了,监管的基础也牢了。比如说一个企业从业主到经营管理层的人士不懂法、不守法、不按法律办事,社会就没有稳定,市场也就乱了。我们现在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监管市场的基础也打牢了,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打牢了,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打牢了。多重效益都有了。
民生周刊:刚才我们也讲了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从全省的层面上来讲,工商局在企业方面有没有一个大的问题通过这次的措施得到解决的事?
张绪胜:甘肃从1993年到2008年,全国驰名商标只有三件,2008年我们开展新的思维服务,现在有17件,增加了14件。这就是帮助企业来做工作。
2002年到2008年,甘肃的驰名商标是空白,一个没有;2008年到现在,认定的是497件,这就是帮助的结果。
现在我们在规范市场过程中,甘肃类似打击假冒伪劣的案件数一直是下降的,但是市场的规范程度是逐年上升的。所谓逐年上升,一项检测就是我们的监管对象、市场主体实行背靠背的评议,对我们的认可度达到了95%。
把非公经济的社会管理做好,把经济发展好,就是在做民生工作,也就是在做社会和谐稳定工作。
“工商是管理市场的,市场主体都没有培育好,你管谁?你把这个市场都管死了,管得不发展了,失职!”